岩石与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5-04-29李建武宋照亮阮丽
李建武 宋照亮 阮丽
【摘要】通过岩石与土壤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体系,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构建岩石与土壤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和科研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 岩石与土壤学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研究项目(Y201326839);浙江农林大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YB1318和KG14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46-01
一、引言
岩石与土壤学是高等农林院校中土壤学系列课程中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针对林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环境科学等专业开设。岩石与土壤学广泛应用和服务于农林业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各项事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科学,并对学生后续系列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农林类不同专业对岩石与土壤学课程的要求,本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构建岩石与土壤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和科研人才[1]。
岩石与土壤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受到旧的教学理念影响,使得岩石与土壤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目前,各高校使用的土壤学教材均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多次修订或改编出版的,其中有许多教材是“十五”规划教材或面向21世纪教材,教材内容与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改进。但是,由于教材出版周期一般比较长,所以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滞后于学科发展前沿,反映学科新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较少;且新出版教材大都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框架、内容或模式。
实践教学弱化。教学实习是岩石与土壤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岩石与土壤学实践教学存在明显的弱化。首先,由于学生进行岩石与土壤学课程实习的单位食宿容量有限,无法解决数个班近百名师生的吃饭、住宿问题,所以实习师生只能当天往返,大量时间和经费都花费在实习途中。其次,野外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学生实习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实验课堂拥挤且存在安全隐患,也很难实现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
考核评价单一。考核和评价是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它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方方面面。量化评价为主要特征的实证化评价方式在我国高校评价方法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方式以准确、高效被我国高校广泛采用。但这种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其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忽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流;易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等问题。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近几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科学中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非常显著地促进了岩石与土壤学科研究的高速发展。针对以上岩石与土壤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岩石与土壤学的教学创新与改革:
(1)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社会和科技都在不断进步,要求岩石与土壤学教学内容信息要不断更新。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和结构,尽可能地将本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生产实际中与地质学、土壤学相关的常见问题融入课堂;并采用大量的照片、图表和动画等来阐释一些抽象的理论问题,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我们广泛收集了生产建设中有关地质学、土壤学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些内容充实到相应的理论课教学中,以形成具有鲜明的、突出的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易形成“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我们在岩石与土壤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多采用讨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利用google、百度、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地质学、土壤学论坛或图书馆查阅资料[2],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活跃本课程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师生共同探讨、发现和研究。
(2)强化和完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探索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的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1)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与到学科相关教师科研项目中,在实践过程中领悟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2)研究式教学: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项目内容,并通过申报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亲自实施项目来达到知识综合应用和能力培养的目的。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依托学科优势。针对原来实验操作较少的问题,适当调整增加了实验内容,新修订的岩石与土壤学教学实验包括:常见矿物与岩石识别、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颗粒组成测定等方面[3]。
(3)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课程考核评价单一的弊端,教学改革过程中,进行以下尝试,以促进课程考核评价的多元化。首先,改革笔头测验试卷形式与内容。改革试题结构、回答要求、评价标准等方面,改进与完善现有题目来增加其灵活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使试卷题目更加灵活多样,更富创造性。另外一方面,建立“笔试、实验设计、课堂讨论”相结合的考试评价方式,丰富考核评价方法与指标。同时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对于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做出一些明确与合理的规定,使教师和学生在考核和被考核的过程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使这些评价方式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三、结语
通过岩石与土壤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岩石与土壤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过程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质量”的原则,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管理评价等一系列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试验,培养岩石与土壤学方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宁滨.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把握三个着力点[N].中国教育报,2010-01-28(3).
[2]马光成.试论21世纪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1(2):33-34.
[3]徐秋芳,姜培坤,钱新标.高等林业院校土壤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4,22(5):64-65.
作者简介:
李建武(1982-),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农林大学专任教师,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土壤地球化学。
宋照亮(1978-),男,浙江杭州人,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教师,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硅-碳循环与全球变化、土壤地球化学。
阮丽(1987-),女,浙江杭州人,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助研,研究方向为土壤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