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下考核模式的探讨研究
2015-04-29郑永丽
【摘要】本文阐述了传统考核模式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实现路径和具体考核形式。我国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而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服务目标,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考核需要校内课程考核和校外实践考核的结合、分阶段考核和期末考核的结合。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考核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53-02
一、传统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考核学生时主要的问题有:
(一)考核内容的局限性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是以笔试为主,实验考核所占比例较小。虽然笔试基本覆盖到主要的理论,一定程度上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但这种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机械记忆上,却忽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考核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偏离
目前考核的主要形式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素质,甚至只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容易使学生习惯于这种模式下的惰性思维,疏于对自身进行技能培养。这就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三)考核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现行考核成绩以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其他过程性考试,考核成绩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技能掌握情况,因此综合考核结果很难真正反映学生对课程要求的实践技能掌握的真实情况,还影响一些有创新能力但不善于机械记忆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 四)校外考核的主观性
现代学徒制下学生有近2/3的时间在企业实践,这让校外的考核尤为重要。学生校外的活动包括学徒、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多数学校的考核只凭单位鉴定或顶岗实习论文或毕业实习论文评定学生成绩,具有太多的主观性、随意性。
二、对现代学徒制的探索
种种问题要求我们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其学习过程同步跟踪,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现代学徒制很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它以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做中学、学中做”。
现代学徒制主要实施路径是:企业通过合作的职业学校,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面试+中考”录用“学徒”或“学徒生”。企业培训时学生享受学徒工资,技能进步工资也提高;在规定年限内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并学完相应课程,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出师成为一定等级的技术工人。
笔者对考核方式的探索:考核主要分校内和校外课程考核;考核主要分两阶段,在平时的教学的每个阶段,按照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情况,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能三方面进行考核;在期末时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一)校内课程考核
教师要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应该更注重实验过程。考核要注重强化平时考核,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自主设计创新实验考核。
1.过程考核
将贯穿整个课程教学项目按照对应岗位职业能力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阶段考核,每个任务的考核按照“课前-课中-课后”考核:课前,学生需根据教学辅助材料预习;课堂中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学生按照标准准时及高质量地完成课堂项目;在课后,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要求项目,按照时间点上交作业;通过考核方式对学习的每个阶段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的形式主要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及项目考核。考试内容既要考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巩固,也要对学生职业态度、综合运用和评价创新等能力全面检查。考核两个部分的权重分别为过程考核点80%(分别对课前、课堂、课后学习情况分别进行考核评定),期末考核占20%(理论知识考核占5%,实践的考核占15%)。
(二)校外实践考核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现代学徒制考评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主要考核点包括:学生的工作效率、操作流程的学习效果、工作态度、遵守管理制度情况、对企业的贡献等。
考核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学业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二是职业素养评价。对学生(学徒)的职业道德(爱护设备、工具、环境等)、敬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心理素质、体质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三是能力评价。指对职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各方面的评价。具体说来,就是评价学生(学徒)是否具备企业生产所必需的能力。教师或工程师负责学生的技能实训,考官负责组织技能考核,而考核结果的检测则由第三方资质机构进行。
企业全程跟踪,和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设立各类奖学金激励学生学习。企业全程参与班级的教学,派遣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指派师傅担任学生的导师。学校教师经常与企业师傅研讨,开设符合学生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的校本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作者简介:
郑永丽(1978-),女,汉族,河北景县人,工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制剂及分析、高职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