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研究

2015-04-29邢金芳

成才之路 2015年3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立德树人音乐

邢金芳

摘 要:文章针对小学生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现状,提出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主张,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以提高音乐教学陶冶情操、情感育人的功能,提升音乐素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3-00013-01

一、缘起

过年的时候和女儿一起看2014年《星光大道》总决赛,我们被总冠军获得者杨帆的歌声深深吸引。他压轴演唱的一曲《烛光里的妈妈》感动了全场所有人,女儿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我问女儿:“为什么这么喜欢杨帆大哥哥唱歌呀?主持人说他从来没有进过专业音乐院校学习,唱歌完全是靠自学。”女儿说:“因为杨帆唱歌时特别投入,还有杨帆哥哥在生活中吃了那么多苦,努力拼搏,要让母亲生活得更好,他的《烛光里的妈妈》是用心在唱的。”女儿的一席话让我不由想起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大多数教师反映现在的孩子喜欢音乐(这从电视上音乐真人秀节目火爆程度可窥见一斑),但是不喜欢音乐课。我曾经对全校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占87%,其中喜欢的原因大多居然回答是“音乐课没有作业”,而认为音乐课让自己学到不少知识、技能、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学生只占21%,显然,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离我们的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这应该是一个分内之事,因为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的情感与音乐在美的形象中的交融与互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一个现实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的研究便从这里切入。

二、行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据此,我以“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小课题,尝试通过多种方法途径,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受到美的启迪,得到情感的熏陶。

1. 营造意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直观媒介营造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触景生情,激发情感。如唱《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时,可以将母亲含辛茹苦劳作的画面出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对母亲的辛劳有直观的感受,就容易带着感激之情学唱。在小学阶段,有不少季节美景、小动物的歌曲,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Flash动画让学生入境并借此展开教学,容易让学生引发情感共鸣。

2. 唱游体验

唱游是一种渗透情感教育的很好的学习形式,学生在唱歌、游戏时能发挥主体作用,改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被动接受多、主动参与机会少的格局。学生在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的前提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容易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抒发情感,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感受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唱游作为一项集体活动,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美好的性情。

3. 角色扮演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演员,在音乐课堂上,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可以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例如,在教学欣赏课《鸭子拌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扮演拌嘴的鸭子和鸭妈妈,在角色体验中对音乐形象“鸭子”有进一步的理解,使他们在动中学、趣中学、乐中学。

4. 综合运用

“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小学音乐教学也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大量的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以五年级教材为例,我统计了五年级一学年教材,发现教材中要求演唱的歌曲数目是38首,其中直接性爱国主义歌曲12首,间接性爱国歌曲(爱家庭、爱社会、爱生活)16首;欣赏歌曲56首,其中直接性爱国歌曲14首,间接性爱国歌曲26首。毋庸置疑,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通过这些爱国主义歌曲的教学和欣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呢?教师可以对以上方法综合运用,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这个过程很多时候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和结合时事(如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在讨论交流、角色扮演的基础上充分体味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音乐的表现者、欣赏者、创造者。

三、反思

《全日制义务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的丰富的感受。”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领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在交流体验中获得情感共鸣,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获得精神世界的成长。针对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情感内涵单薄等特征,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营造意境、唱游体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他们从多维度体验情感,抒发情感,实现情感共鸣。必须正视的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有高低,每个人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有差异,必然导致他们的认知有差异,情感体验有不同,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求同存异。

四、结束语

总之,在音乐课堂渗透情感教育时我们必须清楚音乐学科有人文性特点,不能把音乐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我们要通过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的素养,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感受音乐美,感受生活美,努力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崔美玉.论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立德树人音乐
圣诞音乐路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