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2015-04-29谢秋菊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大众化、普通化的发展阶段。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和缺陷。案例教学法以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引起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一种新趋势。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曲式分析》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进行比较,以此寻找《曲式分析》更为科学的教学模式,探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曲式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课题,项目名称:案例教学法下的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4-01
一、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传统教学法是通过教师系统、详尽地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主导和正面教育的作用,学生也便于掌握重点难点,记忆教学内容,却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发挥。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取一个典型的案例为载体,教师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交流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了师生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二、《曲式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
所谓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起讫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曲式分析》课程是一门音乐专业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它以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围绕作品的创作背景、发展手法、结构原则等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划分曲式结构,提高音乐作品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对音乐作品全面的理解能力。
现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比较,以此来寻求《曲式分析》课程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思路。
三、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比较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下《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如讲授《壁炉边》时,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乐曲的发展手法、材料运用、和声特点、调式调性等内容,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划重点。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课堂气氛枯燥沉闷,限制了学生发散的思维。
以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的《曲式分析》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方法,提高能力。还是以《壁炉边》为例,教师将课前精心准备的案例(作品)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形式播放出来,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发散式思维。通过这些形式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作品进行思考,扩展学生对作品分析的思路,提高学生对作品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方式与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单调、手段单一,在《曲式分析》课堂上主要依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讲解和板书等方式传授曲式结构的规律,音乐作品的划分方法等。
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标,教师由单一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根据教师最后的讲述,发现自己的不足,吸收别人的长处,有利于更深层次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教学。自2013年开始,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实施于部分班级《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一部分班级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比较,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体现出较明显的差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考试成绩。
通过考试成绩可以看出,同学期的两个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班级有很明显的变化。而未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班级,不及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3,而且良好等级及以上的同学为零。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法在各成绩段都有明显的劣势。
四、总结
现代教育越发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法日益凸显的弊端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了。《曲式分析》作为理论性课程,从注重理论的灌输记忆到注重方法的实践应用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掌握学习方法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不再一味强调知识的记忆和背诵,重点培养学生在知识获取中的研究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多向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鸿,商细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2002,(03).
[2]郭增平,朱纯义.谈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J].教育探索,2007,(08).
[3]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谢秋菊(1980.9-),女,汉族,湖南耒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