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益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眩晕102例临床观察
2015-04-24韩路路韩祖成
魏 虹,韩路路,韩祖成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天益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眩晕102例临床观察
魏 虹1,韩路路1,韩祖成2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目的 观察天益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102例痰瘀阻络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静滴天麻素注射液,试验组加服天益胶囊,疗程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改善率及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2组有效率的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天益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眩晕具有一定临床疗效,可早期缓解症状,延缓复发,疗效持久。
天益胶囊;痰瘀阻络;眩晕;临床观察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向能力紊乱所引起的一种运动错觉,以患者感觉到自身及外界旋转为主要症状,其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时重时轻,不能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的诊断手段明确,临床上主要以缓解患者的自我症状为主。中医诊治眩晕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近年来更多认为眩晕的主要病因病机与“痰、瘀”相关[1],本科运用天益胶囊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止眩为法,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2月在本科就诊的10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病程均在(1-24)个月之间。试验组:男26 例,女26 例;年龄22~63 岁,平均(41.45±11.23)岁;病情轻度9例,中度29例,重度12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2~65岁,平均(40.34±12.09)岁;病情轻度5例,中度34例,重度11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病例西医均参照《眩晕》[2]。(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20一65岁之间,男女不限;(3)有反复发作病史,包括内耳眩晕症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4个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
1.3 排除标准 (1)脑出血、脑梗塞、癫痈、颅内占位性病变、椎一基底动脉畸形及有精神病史;(2)合并有或伴有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原发病造成眩晕。
1.4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静滴天麻素注射液(6 mL)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日,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本院制剂天益胶囊(批号:陕药制字Z20130003)每次5粒,2组患者均以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拟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痊愈:眩晕等症状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疗效指数≥70%,同时<90%;有效:头昏或者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疗效指数≥30%,同时<70%;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 复发率方面 试验组治愈36例中,6个月内复发仅 6 例,愈后复发率 16.67%。对照组治愈 16 例中 6 个月内复发8 例,愈后复发率 5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眩晕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常自觉头晕,头木,头顶如顶锅盖,头脑不清等症状,重者可有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恶心呕吐,闭目未见缓解,汗出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西医目前尚无确切疗效的治疗方法,以治标为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嗜酒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胃气,久之脾胃虚弱,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散布周身,停聚机体,聚湿生痰,痰浊阻滞中焦,影响脾之运化,脾气更虚,加重痰湿,清气不升则清窍失养;清阳不升则蒙蔽清窍;脾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无力统摄血液血溢脉外,因虚致瘀,瘀血阻滞脑窍,脑窍失养,故而眩晕。中医临床发现痰瘀阻络型眩晕占所有病例的32.6%[3]。天益胶囊是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基础上加入赤芍、丹参、川牛膝、仙鹤草、泽泻等药物,全方化痰活血,通络止眩。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君药。以白术、茯苓为臣,健脾祛湿,能治生痰之源。佐以橘红理气化痰,俾气顺则痰消,葛根、银杏叶、丹参、川芎、川牛膝都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用,益母草、泽泻活血利水。现代药理学研究示:天麻防止血栓形成,对于脑缺血、缺氧及血液再灌注所形成的损失具有保护作用[4];川芎、当归能使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有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扩张脑血管,改善脑循环等作用。葛根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压、保护神经细胞、改善缺血再灌注的作用[5];天麻素注射液是从天麻中提取的有效单体,天麻素可改变血清氧化/还原物质的比值,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同时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体外循环中脑氧耗,有利于改善大脑氧供需平衡和保护体外循环中缺血脑细胞的功能。本研究天麻素联合天益胶囊更是起到化痰活血,通络止眩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1]刘延祥.吴立文教授从痰瘀论治眩晕的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3)1-2.
[2]粟秀初,黄如训.眩晕[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
[3]李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60例[J].河南中医,2012,32(2).
[4]许国敏.眩晕证候分类与风、痰、虚、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4)222-223.
[5]姚 丹,丁选胜.葛根素药理作用机制探讨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8 13(4):20.
魏虹(1990-),女,陕西,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R255.3
B
1007-2349(2015)09-0023-02
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