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2015-04-23陈冬梅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亚太经合组织亚太外交

陈冬梅

【新闻热点】

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中国在上海举办APEC会议后,时隔13年,APEC再度回到中国。本次峰会的主题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11月11日上午9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迎候前来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20位国家领导人或代表。习近平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表讲话。

习近平指出,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年来,见证了亚太发展的历史成就,亚太发展也赋予亚太经合组织新的使命。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亚太经济体应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共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就“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三项重点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达成了诸如大力加强亚太伙伴关系;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创新和改革步伐;共同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加强交流互鉴;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等广泛共识。

会议发表了《北京纲领:构建融合、创新、互联的亚太——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和《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亚太经合组织成立25周年声明》两项重要文件。

会议期间,习近平同与会经济体领导人或代表共同种植亚太伙伴林,体现各经济体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和对绿色发展的追求,预示亚太合作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知识链接】

一、亚太经合组织简介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经济体。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亚太经合组织采取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必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认可。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等。其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

1.国际形势:美苏冷战,美国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2.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1955年,我国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二)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1.国际形势: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阶段;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中苏关系恶化。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美国敌视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2)过程: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随着中美、中日关系的缓和,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新时期外交事业的发展

1.国际形势:两极格局结束,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

2.港澳回归: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1999年成功回归祖国,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此后中国一直以积极、负责、务实和合作的态度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5.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上海成立,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6.2001年中国首次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时间地点:2001年,上海。

(3)会议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4)会议内容: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

(5)结果:通过了《上海共识》。

(6)影响: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巨大外交成就的原因endprint

1.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2.综合国力、国际威望不断提高。

3.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党采取了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五)启示

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使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反过来,只有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和平与发展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之路。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

1.特征: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原因和条件: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②跨国公司的推动。③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④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因此都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⑤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具体表现:①国际分工不断加强。②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③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影响:①有利方面: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参与国际竞争、增加就业等是一个难得的机遇。②不利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大。

5.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6.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措施: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②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③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投资。④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7.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典型表现(或典型事例):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等等。

【试题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不需要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中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

4.下列外交成就,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5.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中国举办APEC会议后,时隔13年,APEC再度回到中国。中国首次举办APEC是在()

A.广州B.天津C.上海D.北京

6.参加2001年APEC会议的国家共有()

A.18个B.19个C.20个D.21个

7.下面关于APEC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国家建立的经济组织

B.1997年创立的民间经济合作组织

C.2001年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D.朱镕基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言

8.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是()

A.中国是最早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国家

B.中国称霸了亚太经合组织

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国及亚太国家的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D.中国始终主持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9.2014年11月11日,美俄等20个国家领导人和代表齐聚中国北京,共商亚太经济发展合作的大计。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A.政治多极化B.文化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D.经济多元化

10.1991年中国正式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积极参与这两个组织主要是为了()

A.确立中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

B.发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C.扩大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地的销售

D.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二、非选择题

11.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是和其他国家交往并在国际上立足的重要手段。根据以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endprint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政策,并举例说明。

材料二1953年12月31日下午1时,周总理在友好的气氛中恳切地说:“我们相信,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2)以上材料是周恩来会见哪国代表团的谈话?谈话中周恩来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该原则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材料三“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于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口的政府永久不予承认。”

——1960年尼克松在竞选总统时的讲话

(3)材料三表明美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基于这种变化,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哪些积极的行动?

材料四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中国2014年最重要、最繁重的主场外交,此次会议的高潮是北京怀柔雁栖湖的峰会,同时也是领导人会议、配套活动的大组合,是多边和双边外交、国内与国际事务的大统筹,是中国和其他亚太经济体以及国内方方面面的大协作。会议周期间,习近平主席共开展约80场双边和多边活动,同2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谈会见,签署和见证签署70多个双边合作协议。李克强总理、其他领导同志也开展了20多场相关外交活动。这一系统工程的圆满完成,得益于中央的坚强领导、主管部门的精心筹划和各方面的群策群力。

——外交部长王毅谈2014北京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4)根据材料四,分析归纳北京APEC会议之所以能成为中国2014年最重要、最繁重的主场外交的原因,并指出此次会议圆满成功的原因。

(5)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外交日益成熟和强大,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2.C3.B4.A5.C6.C7.C8.C9.C10.D

二、11.(1)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举例:美军侵略朝鲜时,将战火烧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其中任一例即可)

(2)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由敌视到表示放弃敌视、应该友好。行动: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1979年同中国建交。

(4)原因:北京APEC会议规模空前,参会国家多,召开会议多,领导人会见多,签署协议多(或成果多)。成功原因: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主管部门的精心筹划,全国上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5)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亚太经合组织亚太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对APEC成员国制造业产品贸易形势分析
APEC会议全家福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中国股市领跌亚太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亚太雕塑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