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减法”与“加法”
2015-04-21叶健
叶健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教师要善于做好加减法:在教学中教师做“减法”,学生做“加法”;在复习中教师做“减法”,学生做“加法”。一加一减都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有效;加法;减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1-061-1
一、在教学中教师做“减法”,学生做“加法”
在教学时,教师减少自己的说教,增加学生的思考、发现。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只有让学生自己发现、寻找到知识,他们的印象才会深刻,理解才会透彻,解题时才会灵活应用。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以小数”时,例题中计算房间的面积,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列好算式“3.6×2.8”。前面已学过了小数乘整数,根据联系,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最后有大部分同学的结果都是10.08。首先我肯定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接着我就问:“积的小数点为什么点2位?”。小邹同学马上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就让他回答:“因为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里就要点2位。”他把小数乘法中,积是如何确定小数位数的方法给寻找出来了。我故弄玄虚说:“厉害,这都被你发现啦!老师就把它以你的名字命名。”我就在黑板上写:小邹的发现。他高兴地用目光左右“扫视”,显摆自己。突然,我问:“为什么两个因数中一共有2位小数,积里就可以点2位呢?。你根据的是什么?”这下小邹懵了。其他同学也进入思考。等了2分多钟也没有同学回答,我也没去急着去告诉他们,继续等待。当又等了2分多钟后,有一个小顾同学把手举了起来,她说:“因为我们把它看成36×28后,两个因数各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还原过去,积就要缩小10乘以10等于100倍,所以要点2位。”我弱弱地问了一下其他同学:“是这样吗?”“是的”。我说:“精彩,这都被你想出来啦!鼓掌。老师也把它以你的名字命名——小顾的发现。”两个同学的发现就是今天所学内容的算理、算法。看似在发现的过程中时间“浪费”了,和教师直接把这两个发现告诉给学生听,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计算题目时,学生也会应用。但前者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其中,“浪费的时间”是学生积极在思考的时间,自己在发现的过程,做到了“教师少说学生多说,老师少讲学生多思”,达到教师教学生学会,变为学生自己会学的境界。
在教学时,教师减少一些伪课件的演示,增加学生自己的动手、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适时安排学生自己学的知识。即学生能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己来,有些只要教师扶一下的,那我们也只扶。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思考、合作、碰壁、纠正、动手等,最后学到知识。而不是通过课件的演示,只让学生停留在知识模仿的层面上。如:在教学量角的度数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用课件直接演示如何量角。学生对量角器自己已有些熟悉,因为学具袋在学期初发下去后,里面的三角尺、量角器就已拿出来用,平时有些同学拿了量角器去量书上的角。于是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是如何用量角器的,同时让其他学生跟着操作,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判断这样量可不可以,教师只在旁做简单的提示,让他们在错误与正确中寻找出正确的方法。让学生慢慢的来,看似浪费了时间,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记忆深刻,同时为后面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然后总结量角的方法“两重一看”。最后,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方法,联系刚才的操作,好好的“品味”,说说自己操作时的经验和同学一起分享,把自己的不足也说说,让同学帮他解决。从中让学生细细地体验每一步的过程,掌握方法,为以后的画角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是创新精神形成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寻找知识的习惯。
二、在复习中教师做“减法”,学生做“加法”
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减少一起复习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支配复习的时间。山林树木有高低,十根手指有长短。知识如大海,学习似行舟,在学习中,也有学习好的和差一些的。在学期结束前的复习时,以前我往往一刀切,对全班同学做同样的题目,讲解同样的内容。而有些难的题目对于差一些的同学等于是说“天书”,而简单的对于好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小儿科”。后来,我发现现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比较重视,往往在学期初就帮他们买好了一些课外复习资料,而很多家长是只管“买”,不管“做”,所以有很多学生也没做多少。于是正好利用这阶段的时间做一下,免得浪费了。首先在复习前,我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复习要求和方法。如:学习好的同学做的题目可相互批阅,不会的题目可相互讨论;学习差一点的同学,先重点训练计算,然后选择一些简单应用题练练,做的题目我批阅等等。学生在自己复习时,我就在旁边巡视,适当的指导。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而减少了复习的枯燥、乏味、方法的单一性,提高学生归纳整理、开拓思维、自主反思能力。这样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总之,教师的减少是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是这个学习舞台的主角,教师只是配角和策划者。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开发,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最优化地激发,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最大化地提高。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是最强的,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最易掌握与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