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引起不良孕育的临床分析
2015-04-18沈红霞
沈红霞,尹 坤
(大理学院附属医院,云南大理 671000)
自然界中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引起染色体断裂。当两条染色体同时发生断裂,其中一条染色体的片段移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即形成易位,易位包括单向易位、相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1〕。相互易位,由于未造成重要遗传物质的丢失或增加,又称为平衡易位,一般不会引起遗传效应,即表型正常。但是可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造成子代发生自然流产、死胎和畸形儿等不良孕育史的几率较高〔2〕。本文从遗传效应的角度对染色体平衡易位与不良孕育史的关系进行探讨,为临床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受检者来自于我院生殖助孕中心、妇产科、男科门诊的遗传咨询者。主要表现为:女性有反复自然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不孕等;男性则表现为配偶不良孕育史、少精及不育等。
1.2 方法 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标本制备及显带分析,每例计数25个分裂相,分析5个核型,异常者加倍。
2 结果
2 450例受检者中发现染色体平衡易位22例,异常检出率为0.90%,其中常染色体平衡易位19例,占86.36%;罗氏易位3例,占13.64%。女性患者12例,占54.55%,男性患者10例,占45.45%。见表1。
表1 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平衡易位核型及临床病史
3 讨论
平衡易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也是造成不良孕育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没有遗传物质的丢失,故患者的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一般无影响。资料显示,在一般人群中易位携带者占1.9‰,即250对夫妇中就有一个携带者,由于表型正常,在人群中随机婚配即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3〕。本文异常检出率为0.90%,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这是否与本室受检人群均为有不良孕育史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平衡易位的形成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父母遗传而来,二是父母一方配子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或受精卵卵裂早期突变而来〔4〕。本文中有2例为父女,且染色体核型一致。可明确,其女的平衡易位是由父亲遗传来的。其余18例患者的父母未做染色体检查,形成原因不能确定。
按遗传规律,平衡易位携带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产生18种配子,其中大部分为不平衡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后,其后代有1/18正常,1/18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其余均为异常配子,临床上导致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5〕。染色体平衡易位片段的长短与生育正常胎儿有密切关系,即易位片段越小,宫内胎儿死亡或流产的危险性越小,出生智低儿、畸形儿的危险性越大〔6〕。
罗氏易位是由D组、G组的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通过着丝粒融合所形成的易位。这种易位的携带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产生不同的分离和结果,从而有能分娩染色体不平衡易位后代的风险〔7〕,如反复流产、死胎。本文中3例罗氏易位均有死胎及流产史。
以往文献报道男性不育与男性性染色体异常相关。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常染色体异常也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常染色体畸变可导致减数分裂受阻,从而影响精子生成的质和量〔8〕。除此,常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与睾丸发育及其功能相关的基因,当某些常染色体易位时发生染色体断裂,可造成这些基因的缺失或失活,导致无精、少精〔9〕。本文中有1例少精患者,因未做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故其少精原因不明。
染色体平衡易位导致女性反复流产的病例屡见报道,有作者认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女性多于男性,理由是男性产生的精子数量多,异常精子多被排斥而较少引起流产;而女性卵子数量有限,没有选择的机会。有资料显示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核型男女性比为17:21,无显著差异,说明男性平衡易位携带者同样会产生遗传效应,导致其配偶反复流产或生育畸形儿〔10〕。本文报道的22例患者男女性比例及临床表现均支持以上观点。因此,夫妇任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有生育愿意者,女方一旦受孕均应做产前诊断,根据结果决定胎儿去留。妊娠期如有流产症状,不能盲目保胎,除确定流产原因外应视为是一种自然淘汰,是对优生的一种自然选择〔11-18〕。
综上所述,对有不良孕育史的患者,应进行染色体检查。一旦检出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应进行遗传咨询指导,分析可能的妊娠结局。并经过产前诊断,选择正常胎儿,杜绝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1〕梁素华,邓初夏.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3-104.
〔2〕张璘,宋桂宁,梁梅英.北京地区52例女性不孕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及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2):5.
〔3〕边旭明.实用产前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
〔4〕从学文,涂向东,曾健.染色体异常核型四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0,27(3):315.
〔5〕张静,刘丽益.平衡易位伴不良妊娠两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5):560.
〔6〕张璘,梁梅英,宋桂宁,等.132例男性不育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9,26(1):109.
〔7〕李琳,王金柱.临沂地区26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9,26(2):240.
〔8〕Martin R H.Cytogenetic determinants of male fertility〔J〕.Hum Reprod Update,2008,14:379-390.
〔9〕刘学军,刘慈,尹桂然.65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的不同临床效应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0,27(3):352.
〔10〕周桂香,刘雨生,骆丽华,等.染色体平衡易位八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5):500.
〔11〕战欣,李彪.丹东地区958例不良孕育史患者染色体分析〔J〕.中国优先与遗传杂志,2010,18(7):47.
〔12〕于颖,王志平.几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7):155-156.
〔13〕张彤,张万兴,李玲,等.染色体畸变与宫内感染致使出生缺陷的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2,42(6):113-115.
〔14〕袁亚芬.70例性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不孕不育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8):42-43.
〔15〕党洁,彭亮,焦海燕,等.90例男性原发不育患者性染色体变异的细胞遗传学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487-489.
〔16〕司艳梅,齐科研,王昕,等.北京地区8609例不良孕产史夫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11):58-60.
〔17〕韩华,陈雯,王国萍,等.304对胚胎停育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7):794-796.
〔18〕徐雪琴,李灿铮,林小玲,等.温州地区110例早孕胚胎停育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0(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