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thai35”及相关否定词词性与语法功能辨析
2015-04-17向亮
向 亮
(1.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2.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土家语“thai35”及相关否定词词性与语法功能辨析
向 亮1,2
(1.西南大学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2.吉首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土家语的否定词不仅形式多样,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也多有交叠之处,而尤以“thai35”的用法最为特殊。关于土家语否定词如何定性各家历来说法不一,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未进行过专门梳理。本文通过对相关语料的分析并结合实地调查后认为:土家语的否定词之间具有同源关系,自成一个系统,且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以达到新的平衡。
土家语;否定词; 词性;语法功能
一、引 言
在土家语的所有否定词中,“thai35”的用例最为普遍,用法也最为特殊。比较常见的用法是置于句末作动词谓语,且遵循土家语的SOV语序模式,语义则相当于汉语的“没有”,例如:
(1)k o35tho21hian21thai35(他没有钱)
他 铜 钱 没有
(2)t sha35i55thai35(太好了)
好 (助)没有
除此之外,“thai35”有时还置于句末来否定谓语动词,语义相当于汉语的“不”,例如:
(3) ko35je55p an35xa55t hai35(他也不知道)
他 也 也 知道 不
由上述材料可以推断,土家语否定词“thai35”应该兼具动词与副词功能,且作副词时既可表否定,也可表程度。比如《土家语简志》(以下称简志)就将“thai35”定性为存在动词,同时也认为“thai35”是可以作补语的副词[1]55-69。但是,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及副词这两类词少有兼容于一体的情况,所以有的学者如戴庆厦就只将之列入动词表中[2],有的学者则仅将之视为否定副词,如叶德书就将“thai35”与“ta35”“tha55”等同为用法不一的否定副词[3]。更有甚者,张伟权所编的《土家语汉语词典》认为“thai35”是动词“没有”和形容词“穷”的兼类词,并不认为它是否定副词[4]235。而且,土家语具有体范畴,体形式多达近二十种,因此更有学者认为“thai35”不是土家语存现动词的原形,而是变化后的体形式。陈康就明确指出:“存在动词是表人或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动词,如ie35‘有’、tha55‘没有’、kau55la21‘在’。ie35‘有’有完成体iau35‘有了’;tha55‘没有’有将行体thai35‘将没有’和完成体thau35‘没有了’。”同时,陈康先生也认为“thai35”具备否定副词的功能,但也只是原形动词“tha55”将行体形式的转用。[5]95
二、否定词“thai35”的词性与语法功能辨析
由此可见, 土家语否定词“thai35”的词性与功能问题在学界非但没有统一认识,甚至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该词进行定性分析。
根据上述学者及著作的意见,关于“thai35”的定性问题大体可归纳为如下五种情况:
1.否定性存在动词,如戴庆厦。[2]
2.否定性副词,如叶德书。[3]
3.否定性存在动词兼可作补语的程度副词,如《简志》。[1]
4.否定性存在动词兼形容词,如《土家语汉语词典》。[4]
5.否定存在动词“tha55”的将行体形式兼否定性副词,如陈康。[5]
综合考虑这五种观点,同时依据笔者的田野调查,类似于例句(1)的句子很普遍,因此首先可以判定“thai35”应常用为否定性存在动词;同时根据第2与第5条观点,再结合“thai35”在例句(3)的用法,还可以认定该词为否定性副词,因为现代汉语的否定性存在动词“没”也兼否定性副词类,可见土家语与汉语均存在着动词虚化为副词的共同趋向。至于《简志》把“thai35”视为可作补语的程度副词,并将之等同于汉语的程度副词“太”[1]69-72,那是因为土家语有一种“中补结构”,即“中心语+i55(助)+补语”的结构模式。常用语“tsha35i55thai35”即为这种结构,音译为“岔西太”,直译为“好得没有”,意译为“好得很、太好了”。类似的例句还有:
(4) ko35s35i55thai35(他最肥了)
他 肥 得 没有
另外关于“thai35”为形容词的说法,《土家语汉语词典》中所示的例句不足采信,如该词典中的例句“kei53tse21tshu53thi35thi53te53thai35”译为“他们家里很穷”,因此将“thai35”定为形容词,词义为“穷”[4]235,但实际应作如下分析:
(5) kei53tse21tshu53thi35thi53te53thai35
他们 家 什 么 都 没有
例句(5)中的“thai35”应为否定性存在动词“没有”,而非形容词“穷”,该句译为“他们家里很穷”实为“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的意译。《土家语汉语词典》在对词条“thi35thi53”(疑问代词:什么)的解释中所用例句为:
(6)kei53tse21tshu53thi35thi53te53thau35
该句在该词典中被译为“他们家里什么都没有了”[4]190,与例句(5)除句末动词有细微差别之外,其他部分完全一样,可见例句(6)中的“thau35”词义为“没有了”,与例句(5)中的“thai35”应为同一个动词的两种不同形式,进而也从侧面印证了“thai35”不可能是形容词“穷”的事实。
三、其他相关否定词的性质归属
那么“thai35”究竟源自何处?与“thau35”之间又是何关系?陈康认为:“thai35”为否定副词,因为“tha55‘不、莫’,为否定存在动词tha55‘没有’的转用,于是也就有了thai35‘将不’和thau35‘不了’,位于谓语动词、形容词后作状语,位于谓语前表示禁止。”[5]113-114很明显,陈康先生将“tha55”视为土家语否定性存在动词的原形,而将“thai35”与“thau35”则分别视为其将行体形式和完成体形式,并且认为将行体形式“thai35”转用为否定副词是受了原形动词“tha55”的类化所致。事实上北部土家语的动词也具有体范畴,且体形式多达近二十种,由动词原形加后缀构成,其中将行体形式为“V+i”,完成体形式为“V+u”,因此从形式上看,将“tha55”定为原形动词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在《简志》与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的词汇表中,都无将“tha55”定为否定存在动词的记录,只是将之定为否定副词,《简志》还认为表示“已经不”的是“tau35”,而表示“将不”的是“thau55”[1]。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发现,“tha55”在北部土家语中仅用为否定副词,置于动词之后表主观意愿性否定,用法相当于汉语的“不”,置于动词之前表禁止,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别”,另有一常用否定副词为“ta55”,置于动词后表对客观实际情况的否定,用法相当于汉语的“没”。综上所述,可将土家语已知否定词的基本情况统计如下:
否定词词性语义位置thai35(1)动词/副词没有/不宾语/中心语之后thai35(2)动词将行体/副词将没有/将不宾语/中心语之后tha55(1)副词别/不中心语前/后tha55(2)动词/副词没有/别/不宾语后/中心语前/后ta55副词没中心语之后tau35副词已经不中心语之后thau55副词将不中心语之后thau35词完成体/副词没有了/不了宾语/中心语之后
该表给我们展示了土家语否定词的三大矛盾之处,即“thai35(1)”与“tha55(2)”之间究竟谁为动词原形的问题,“thai35(2)”与“thau55(1)”之间究竟谁才是表示“将不”义的副词问题,第三个矛盾是“tau35”与“thau35”词形不一,可语法功能为何会出现交叠的现象?其实这三大矛盾正是目前学界对于土家语否定词的分歧所在,而这些看似矛盾的分歧正是土家语否定词本为同源的最好证明。我们如果假设陈康先生将“tha55”视为土家语否定性存在动词原形的说法为实的话,那么“ta55”则可以视为其变体形式。在土家语的方言词汇中通常存在这种现象,即具备送气特征的词语与不具备送气特征的词语其实是同一个词,例如:
北部方言 南部方言
喜鹊 tsha35tsha55a55tsa35
哥哥 a21kho53a21ko35
这实际上是词汇的地域变异现象,而且按照音理而言,应该是具备送气特征的词语失去其送气特征的情况居多,因而就不难解释为何要将“ta55”视为“tha55”的变体形式了。在此基础之上,“tha55”的将行体与完成体形式就分别为“thai35”与“thau35/55”,而“ta55”的相应形式则应为“tai35”与“tau35/55”,既然“tau35”与“thau35”分别是一对同源动词相应的完成体形式,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就自然会出现交叠的现象。不过,在现实的土家语词汇中,“tai35”非但无用为否定词的记录,且根本不存在,仅有一个副词性的完成体形式“tau35”。这很可能是因为“ta55”虽然是原形动词“tha55”的变体形式,但由于它在现实应用中多承担原形动词的引申义“没(副词)”,所以造成其体形式趋于简化,致使其唯一的完成体形式“tau35”也只表示为“已经不(副词)”义。
原形动词“tha55”的情况则大不同,其将行体形式“thai35”是土家语常用的动词与副词,完成体形式“thau35/55”也兼具动词与副词的用法且有分工,即“thau35”承担“没有了(动词)”义或“不了(副词)”义,而“thau55”则分担“将不(副词)”义,这样的各司其职是通过声调屈折来实现的。问题是这里的“thau55”其实是用完成体的形式表达了将行体的语法意义,可见土家语的体形式与其语法功能并不完全对应,这种现象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土家语否定词系统内部平衡破缺之后重新调整的结果。源头在于“tha55”的将行体形式“thai35”,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该词在土家语中通常用为一般性的否定动词及副词,而极少用为将行体的否定副词,于是由其完成体形式“thau55”来填补这一空白,这就是上述第二大矛盾的原因所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土家语“thai35”及其相关否定词应该是由原形动词“tha55”与其变体形式“ta55”衍生分化而来,“thai35”本为原形动词“tha55”将行体形式,却极少用为“将行”义,在实际应用中已取代“tha55”的位置而成为一般性否定动词及副词。“thai35”与其他否定词是同源关系,既各司其职,彼此间又存在着联系,形成了一个土家语否定词系统,建构在这个理论框架之上,才能清楚地解释上述第一大矛盾。
由于习惯用法与否定词系统内部平衡调配的原因,导致一些否定词出现了语法形式与其语法意义不一一对应的现象,例如“thai35”常用作一般性否定动词后,就迫使“tha55”的动词用法逐渐减弱,而主要用为副词,同时“thai35”的“将行”义也在不断淡化,而这个空位却由“tha55”的两种完成体形式之一“thau55”来填补。而且在整个填补空位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词形简省、通过声调屈折区别语法意义等明显的形态变化现象,说明了土家语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语言的类型特点。
土家语的否定词系统内部总是能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达到新的平衡,我们通过对“thai35”及相关否定词的定性研究,不仅可以管窥土家语的历史演变规律,而且能反映出土家语语法系统自身的稳固性与民族性。
[1] 田德生,何天贞.土家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 戴庆厦.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96.
[3] 叶德书.土家语研究[G].吉首:吉首大学湘楚文化研究所,1995:22.
[4] 张伟权.土家语汉语词典[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5] 陈康.土家语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95-114.
[6] 向亮.土家语比较句的方言差异[J].吉首大学学报,2011(4).
责任编辑:王飞霞
2015-03-21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土家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14XYY01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土家语汉语借词研究”(项目编号:12JD6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渝鄂边区土家语方言的类型比较研究”;湖南省湘西民族语言研究基地项目“土家语否定词研究”(项目编号:14jdzb055)。
向亮(1975- ),男,湖南吉首人,副教授,博士,西南大学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语言及汉语方言。
H172.3
A
1004-941(2015)03-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