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

2015-04-17彭华民

关键词:民族文献理论

冯 元,彭华民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

冯 元1,彭华民2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南京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本研究采用Bicomb和SPSS20.0软件对289篇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主要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与本土化,以及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几个主题上。其理论视角主要为多元文化视角、增权理论、社会性别视角等。随着2014年我国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召开,民族社会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因而进一步拓展研究视野,加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对促进新时期民族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民族社会工作;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社会治理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源于20世纪20年代,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过程中社会工作随社会学一同被取消,民族社会工作由此停滞。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后,社会工作积极参与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灾民服务,又重新开启了民族社会工作的重建与发展[1]。纵观近阶段民族社会工作的发展实践,其在促进民族关系和谐、民族地区发展、提升民族地区服务、改善民生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却显得严重不足,对现有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与梳理工作更是薄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治理战略任务进一步推进,民族社会工作作为重要参与主体的历史角色与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指出要促进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正义”[2],这预示着民族社会工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而,在新形势下回顾和把握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历史脉络和热点议题,对民族社会工作理论发展与服务实践的一些迫切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一、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共词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方法,高频关键词统计分析可以直观地考察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而对其聚类分析可以将关键词之间的复杂的网状关系简化为直观的类团关系并形成聚类图,而高频关键词的多维尺度分析可以在二维中心点平面上显示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并形成热点知识图谱。通过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图与热点知识图谱和文献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够有效揭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3]。本研究采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等开发的Bicomb(书目共现分析)软件对从中国知网(CNKI)导出的文献的题录信息进行提取和统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高频关键词、作者、基金、年发文量对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然后对阀值为5以上的36个关键词利用Bicomb软件转化为共现矩阵,将其导出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后生成相似矩阵,通过“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统计学运算得到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然后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树状图,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得到热点知识图谱。最后,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和现有文献对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二)资料来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词频统计与分析

1.高频关键词分析。由于各作者在撰写文献时所采用的关键词各有侧重,从而致使所检索的文献中出现一些意思相近或主题高度相关的关键词。本研究为了提高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诸如“流浪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键词归并为“儿童”关键词;将“农村妇女”、“少数民族妇女”、“民族女性”关键词归并为“女性”关键词;将“反贫困”、“扶贫开发”、“扶贫项目”关键词归并为“反贫困”;将“民族多元文化”、“多元文化视角”关键词归并为“多元文化”,对关键词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共统计得出858个关键词,总频次为1246次。频次为5以上的高频关键词36个(见表1),其频次占到所有关键词总频次的32.93%,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而言,这些高频关键词能够有效反映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热点与重点。从表1来看,民族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妇女、残疾人、流动人口、老人这几类特殊弱势群体,多元文化、社会性别、文化敏感性、反贫困是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视角和理论,汶川地震救灾与其他灾害救助是民族社会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本土化是民族社会工作重要课题,而小组工作与个案工作是民族社会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方法。有关高频关键词的深度分析将在后文结合聚类图和热点知识图谱一同进行。

表1: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36个高频关键词

2.文献数量分析。本研究通过Biconmb软件的统计功能,将所检索的期刊论文文献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进行年度分类统计(见图1)。从图1来看,我国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开始,但1992年至2006年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研究成果也较少。2006年开始期刊论文文献量逐年增加,至2012年出现快速增长趋势。我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是始于2002年,同样2012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由此可以推断,一方面,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民族关系”[4]的战略促进了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国家自2010年开始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2012年开始向社会输送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民族社会工作由此也开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选题,从而促进了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发展。

图1 1992-2014年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期刊论文与2005-2014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量情况

3.文献作者及来源期刊分析。综合Biconmb软件对159条期刊论文文献作者、文献来源信息的统计情况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情况,发现李林凤、张丽剑、钱宁、周瑞云、王思斌、胡阳全、王旭辉、张丽君等人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期刊论文成果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见表2)。其中李林凤的《多元文化下的民族社会工作》,张丽剑的《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王思斌的《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钱宁的《对新农村建设中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的思考》等文章对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在现有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文献中处于前十位。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有关民族社会工作的核心期刊检索发现,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主要为民族类期刊,其中以《贵州民族研究》和《黑龙江民族论丛》为最多(见表3)。值得注意的是,从现有期刊文献情况来看,我国学者和综合性期刊对民族社会工作研究关注仍然不足。

表2 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作者、文献发表量

表3 刊载民族社会工作文献量前十位的核心期刊

(二)高频关键词聚类图与热点知识图谱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法与热点知识图谱分析是一种越来越被广泛应用的文献数据挖掘技术,共词聚类分析是通过将词进行两两配对后统计其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频数,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揭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从而反映某个学科和领域的静态与动态研究热点与趋势[5]。而热点知识图谱是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得到的一种二维平面图,其X轴表示向心度,揭示研究主题方向之间的连接强度,而Y轴表示密度,揭示特定研究方向内部主题间连接强度;二维平面图被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表示特定研究主题方向内外连接紧密,各研究主题的密度与向心度值都比较高,说明该特定研究主题方向比较成熟和稳定;第二象限表示研究主题方向不够成熟,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三象限表示研究主题的向心度和密度值都较低,研究主题处于整个学科领域的边缘地位,值得重视和关注;第四象限表示研究主题内部连接紧密,但与本学科领域中的其他研究主题关键性小。[6]

本研究参照郭文斌的研究方法[7]。将从Bicomb软件中所得到的36个高频关键词导入SPSS20.0进行“距离”相关分析,将分析结果导入Excel进一步处理后得到36×36的相似矩阵,然后在Excel中进行“相异矩阵=1-相似矩阵”操作后得到相异矩阵(见表4)。将所得相异矩阵再次导入SPSS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图(见图2),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图得到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依据文献计量原理,在相异矩阵中,数值越接近1,说明主题词之间距离越远,两者相似度就越小,两者间的关系就越不紧密;若数值越接近0,说明主题词之间距离越近,其相似度就越大,两者间的关系就越紧密。比如在表4中距离社会工作关键词距离最近,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依次是儿童(0.53)、少数民族(0.58)、民族地区(0.59)、介入(0.59)、本土化(0.61)、民族社会工作(0.73)、反贫困(0.74)、女性(0.79)和中国社会工作(0.99)。这说明民族社会工作研究中,社会工作关键词与儿童、少数民族、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和社会工作介入等关键词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多被学界综合成特定的专题进行研究,比如形成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专题等。

表4 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的36个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

从图2来看,Case下方的列为高频关键词, Num下方的列代表的是高频关键词的根据频次降序排列的序号,横轴上的数值表示的是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数值越小表示两两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越小,关系越紧密。根据文献计量法原理,各关键词之间先由关系最密切的关键词聚集成小类团,然后小类团又根据关系紧密程度聚集成较大的类团,最终所有关键词聚集成一个大类图。本研究将36个高频关键词聚类情况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团。类团一主要为民族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包括汶川地震、救灾现场、社会工作服务等11个关键词;类团二主要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本土化研究,包括优势视角、对策、本土化等9个关键词;类团三主要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研究,包括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少数民族16个关键词。

图2 民族社会工作研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本研究综合系统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将所形成的热点知识图谱(见图3)划分为三个研究领域。领域一主要为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本土化研究,这一研究方向比较成熟、持续和稳定,代表着当前民族研究的主流方向。从实践来看,多元文化视角、优势视角、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参与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领域二主要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关系研究,社会工作在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反贫困中发挥着的重要的作用,其与民族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受到学界的关注,而其中民族地区的养老问题属于一个新的研究议题,值得深入关注;类团三主要是灾害社会工作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2012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都是发生在边远的贫困地区,社会工作在参与灾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发挥了巨大作用,因而民族社会工作受到社会和学界的重点关注,有关灾害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

图3 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三、结论与讨论

总体而言,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实践部门和理论部门都对民族社会工作提高了认识,不断将社会工作引入到民族工作议题中,或将社会工作研究视野和实务领域扩展到民族工作中,这为社会工作参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和谐关系构建提供了契机,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体系的丰富提供了重要素材。纵观民族社会工作的研究状况,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和加强。

一是要深入研究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事实上,这一议题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刘宝明早在1989年就讨论了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问题,将民族工作定义为“以少数民族为服务对象,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途径,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促进民族及其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的社会工作”[8]。这一概念将民族工作纳入社会工作范畴,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子体,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学科范畴。张丽剑认为民族工作与社会工作既在部分工作内容上具有高度的重合性,但又属于不同的专业范畴,指出民族社会工作应该既包括与民族有关的社会工作,也包括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9]。这一概念从学科范畴和地理区位范畴两个层次进行了界定,但并未准确地界定两者的边界,仍然难以准确把握两者的关系。2011年国家民委和民政部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提出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家庭。民政部于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下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首批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为今后一阶段民族社会工作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和动力。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必须从理论上厘清民族工作、民政工作、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与角色,明确三者之间在主体、内容、目标、价值、方法、理论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构建整合性、包容性与发展性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要努力提升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水平。从文献量来看,中国知网检索的民族社会工作期刊论文文献只有21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文献64篇,而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文献也只有188篇。从文献作者来看,现有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者中多为硕士生和博士生,而诸如王思斌、钱宁等有较高影响力的参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尚且很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较少。从核心期刊论文文献来源来看,现有核心期刊论文主要刊载在民族类的刊物上(现有核心期刊论文总量为64篇,刊载在民族类期刊上的核心期刊论文为30篇,占到核心期刊论文总量的46.88%),而综合性核心期刊刊载民族社会工作论文的主要为《社会》(6篇)和河北学刊(4篇)。值得肯定的是《社会》于2009年第3期组织了针对汶川地震的灾害社会工作专题,由张昱、顾东辉等来自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社会工作专家就灾害社会工作和民族社会工作进行了理论讨论,而这6篇文章促使灾害社会工作在民族社会工作研究中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且深具学术影响的主题。但总体而言,现有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国家有必要加快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机构和团队建设,引导高水平的研究者参与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积极培养新生学术研究力量,引导和鼓励《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等综合性、权威性刊物刊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成果,从而营造良好的民族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氛围。

三是要不断拓展民族社会工作研究视角。从现有研究来看,社会性别、族群主义、女性主义、多元文化视角、跨文化视角、文化敏感性、优势视角、增权理论、抗逆力视角等开始被引入到民族问题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王思斌从族群视角出发。认为在多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应该关注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性,注重挖掘族群自身的优势和培养族群自己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10]。李风林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认为发展民族社会工作既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必然需要,也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实现传统民族工作创新的重要路径选择[11]。任国英认为在我国发展民族社会工作要考虑文化敏感性,尊重少数民族的多元文化与价值,如果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中不遵循文化敏感性原则,将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理念强加给少数民族服务对象就很容易造成文化压迫和文化伤害[12]。纵观现有研究,虽然有一些学者将社会工作、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和视角引入民族社会工作研究中,但基本都为碎片化、非系统性的引介。同时,具有本土性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甚少。因而,这需要今后一阶段加强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探索与理论创新,积极拓展新的理论视野和方法模式,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民族地区实际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四是要加强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实践性和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13],因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必然要以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为重要实现路径。社会工作本土化不仅要建立本土性社会工作理论体系,而且要探索本土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国外引进与本土生长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服务模式需要经过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检验和发展才能转变为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服务模式,也才能由两者构建中国的社会工作模式。在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社会工作是以人为服务对象的根本特征所在,要注意到社会中的人的需要是其社会存在的标志,而社会工作模式建立的最重要原则就是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14]。如何满足民族地区不同群体的需要,不仅是民族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目标,也是民族社会工作理论研究需要关注的核心。纵观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轨迹,仍然是通过具体服务嵌入到民族工作中,比如向库区移民,民族地区流浪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少数民族受灾群众,以及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等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通过这些具体服务来逐步提升民族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认同。换句话说,民族社会工作在尚未被政府与社会全面熟悉和认同的现实背景下,必须通过具体的、优质的社会工作服务获得政府与社会的认同与认可的,从而逐步获得民族社会工作的合法性和主体性地位[15]。因而,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将外借性和内生性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模式和理论体系。

[1] 王思斌.民族社会工作:发展与文化的视角[J].民族研究,2012(4):1-2.

[2]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EB/OL].http://www.zgdsw.org.cn/n/2014/0930/c218988-25766514.html.

[3] 钟伟金,李佳,杨兴菊.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J].情报杂志,2008(07).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4932424.html2006-10-18.

[5] 崔雷.专题文献高频主题词的共词聚类分析情报[J].理论与实践,1996(4).

[6] 李雅,侯海燕.等知识图谱方法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研究——以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研制及药效评价研究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9).

[7] 郭文斌,方俊明.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自闭症热点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8-132.

[8] 刘宝明.关于民族工作的儿个理论间题[J].黑龙江民族论丛,1989(2):22-24.

[9] 张丽剑,王艳萍.从民族的角度审视社会工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50-52.

[10] 王思斌.赛牙热·依马木多民族地区发展社会工作的族群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13(4):1-3.

[11] 李风林.多元文化下的民族社会工作[J].黑龙江民族论丛,2009(2):18-19.

[12] 任国英,焦开山.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民族研究,2012(4):7-9.

[13] 陆士桢,洪江荣.当代中国社会工作与党的群众工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14] 彭华民.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0(3).

[15]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责任编辑:胡 晓

2015-03-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创新”(09AZD04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关系与整合模式研究”(09YJA84002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抗逆力视域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创新研究”(2014SJD270) 。

冯元(1982- ),湖南长沙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流浪儿童;彭华民(1957- ),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

C916

A

1004-941(2015)03-0061-06

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和权威性,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文献“高级检索”功能,在“输入内容检索条件”栏中,输入“主题”为“民族”并包含“社会工作”,并选择“精确”,对2014年9月25日以前的文献进行检索共得到217条期刊论文文献题录信息、188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和9条博士学位论文文献题录信息。经过剔除诸如“稿约”、“启事”、“会议通知”等不规范和与民族社会工作主题无关的题录信息后,最终得到289条(期刊论文159条,硕士学位论文127条,博士学位论文3条)有效题录信息,借助中国知网“导出/参考文献”功能,将包含关键词、作者、发表年、文献来源、基金等信息的289篇文献题录信息导出并保存为编码格式为ANSI的txt格式文本文档。

猜你喜欢

民族文献理论
我们的民族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多元民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