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听辨及策略研究
2015-04-14刘晓维
刘晓维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听辨及策略研究
刘晓维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为明示和推理的过程,交际者通过最佳关联获得最佳认知语境。该理论对翻译有极强的解释力。本文通过关联理论视角下对口译听辨的研究,为听辨过程和策略建设寻求理论支撑。
关联理论;口译;听辨;策略
一、引言
关联理论是由D.Sperber和D.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的。D.Sperber和D.Wilson创建这一理论的目的在于“确认植根于人类心理中的,能够解释人们彼此如何交际的一种内在机制”(宋秋莲,2009)。口译作为交际范畴中的一种以口头表述为主的特殊交际形式而存在,包含译员感知信息推理成最佳关联并将此传递给受体的整个过程,这与关联理论中认为推理是交际核心和最佳关联原则的内涵相符,关联理论对于口译这一复杂的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因此将关联理论对口译的动态交际过程进行解释研究。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关联理论与口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解、意义选择等方面,而对于口译听辨策略的文章并不多。因此,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理论对口译听辨过程及策略进行解释并给与理论支撑,丰富关联理论和口译听辨策略领域的研究。鉴于口译听辨过程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外语口译为母语的过程中,因此,本文的研究范围限定在外语译为母语的口译听辨。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口译听辨
Sperber和Wilson认为,话语的内容、语境和暗示使听话人能够对话语产生不同种的理解,然而听话人不需要对话语的全部意义产生理解,他只需一个单一的普通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惟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说话人生成话语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某种交际意图,因而使用沟通双方互相明白的信息意图,引起听话人的关注以期待其的理解,而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信息,结合语境进行推理思维理解说话人的隐含意图,因此,交际过程就是说话人的示意和听话人的推理过程。在这个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将明示和语境作为推理的前提,付出努力进行信息加工以获取最佳关联,即以最少的努力获取足够的认知效果。
口译是一种以口头形式将一种语言快速而准确地转化成另一种语言而达到交流目的的交际形式。根据关联理论,口译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障碍,说话人和听话人作为交流双方,无法直接实现说话人明示,听话人根据语境推理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因此只能借助口译员实施。然而在口译员的实施过程中,与一般交际不同,译员分别充当着信息接受者和信息传达者的双重角色。在第一轮交际过程中,口译员与源语讲话人形成交际双方。源语言讲话人将信息意图明示给口译员,口译员接受信息进行加工,根据语境结合自身认知匹配出顺应讲话者的假设,然后在第二轮交际过程中,口译员与目标语听话人形成交际双方,将合成过后的假设明示给目的语听话人使其理解,完成第二轮交际。在第一轮的交际过程中,口译员获得讲话人的明示信息意图,结合语境和自身认知进行信息加工,匹配最佳关联的过程即为口译的听辨过程。
三、关联理论下的口译听辨策略构建
1、语言类知识的强化
在口译听辨过程中,口译员需要在接收源语言讲话人信息的同时将信息全面的存储于记忆中,结合自身认知,进行推理从而形成最佳关联。在此过程中,源语言讲话人的信息意图是以大量的、连续的、不够清晰的语流形式出现的,口译员在辨音解码和信息存储过程中耗费的精力越多,那么用于推理形成最佳关联的精力越少,从而使得合成的关联假设离源语言讲话人的表述意图越远,影响听辨的效果。因此,提高听辨效率,需要在认知语境中建构坚实的语言基础,包括辨音能力的提高和各类语篇结构的掌握。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变体,如口音和用词的变化等等。口译员如果单纯从教科书中获取辨音素材,得到的往往是在清晰的背景中的异常单纯的语言表现,而在真实口译活动中,语流是在嘈杂的背景中并不完全清晰的呈现的。因此,缺乏对同一语言的不同口音、不同语法、不同音质、不同用词、不同表述习惯的接触训练,口译员将无法在短时间内正确辨音解码,也就会无法获得或者偏离源语言讲话人的真实意图,使得首轮交际失败或者影响交际效果。通过在译前训练和准备阶段,对口译员进行辨音的强化训练,可以提高感官和大脑对语言变体的识别,缩短用于辨音的能量和时间,为推理拓展了足够的能量和时间,从而使听辨效果提高。
在构建口译认知语境过程中,对源语言讲话人所运用的语篇结构的熟悉程度也对口译听辨效果产生影响。在口译交际过程中,源语言讲话人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题材要求,会采用多样的语篇结构进行表述,包括介绍类、论证类、陈述类、说服类、访谈类等等。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篇结构,表述过程中的逻辑顺序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口译员在训练和准备过程,熟悉各种语体语篇的结构,在实际听辨过程中可以轻松把握不同语体的逻辑脉络,对于捕捉关键信息、抓住讲话人思路很有帮助,从而减少对冗余信息解码的时间或者不解码此类信息,降低大脑对此类信息的存储,转而获得更多联想推理的时间和能量,提高听辨效果。
2、语言外知识的积累
口译员要匹配出符合源语言讲话人真实意图的最佳关联,还需要在自我认知语境中大量的丰富语言外知识,包括百科知识积累和译前针对性的主题知识掌握。
口译交际过程中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民俗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口译员需要在日常训练中积累丰富的百科知识,以备不时之需。在听辨过程中,口译员面对不同题材以及讲话人的旁征博引,需要从自身认知语境中提取大量对应假设,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佳选择,使推断出的关联最大程度的接近源语言讲话人的真实意图,从而获得更充足的交际意图。例如在2001年3月15日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表明服务于人民心迹,引用诸葛亮的《后出师表》,说道“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多重翻译方法,外交部高级翻译朱丹结合语境,译为:what ever forward, land mines or bottomless chasm, I would proceed without hesitation and bend back to the task until dying day,非常贴切。此类合适的译文需要对讲话人的思路、阅读习惯和表述习惯均有所了解,才能在平时训练中丰富自己的积累,做到临场的厚积薄发。
除了百科知识,口译听辨效果的提升还离不开主题知识的积累。源语言讲话人通常对所述题材比较熟悉,然而如果译员对所述的专业缺少了解,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专业术语做出最佳关联匹配,就会缺失获取讲话人交流意图的一些关键信息,从而付出更多的推理努力和时间,降低了贴近讲话人语境的可能,影响听辨效果。例如2002年中国爆发SARS,卫生部连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每天向全球通报疫情。在记者会上,有关SARS的专业术语有:呼吸系统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呼吸道respiratory passages;呼吸道分泌物respiratory secretions;呼吸道受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自我隔离self-quarantine;血清serum;衣原体chlamydia;利巴韦林/三氮唑核甘(抗病毒药)ribavirin;含酒精的洗手液alcohol-based hand rubs等等。如果在疫情发生后,译员没有迅速补充该主题的专业词汇,那么在听辨过程中,就无法正确辨认这些词汇并做出正确翻译。
四、结语
在口译听辨过程中,口译员要完成听辨和记忆两项认知任务,因此听辨效果的提高需要合理分配脑力。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减少译员对信息的存储消耗,保留更多的能量用于信息的推理寻找出最佳关联,从而提高听辨效果,最大程度实现源语言讲话人的意图,提高译文的质量,减少译文受众的推理努力,促进交流效果的提升。
[1]马霞.关联理论与口译策略研究[J].国外理论动态,2008,(5).
[2]宋秋莲.关联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H059
A
1008-7508(2015)10-0131-02
2015-05-28
刘晓维(1981-),女,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