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贡献
2015-04-14
陈嘉庚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贡献
林斯丰
(集美大学宣传部,福建厦门361021)
[摘要]陈嘉庚(1874—1961)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抗战爆发前,他领导华侨赈济灾民、抵制日货,唤醒侨民、激励爱国。抗战全面爆发后,他领导南洋华侨全方位支持祖国抗战。抗战胜利后,他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日军暴行和侨胞损失,留下铁证。他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关键词]陈嘉庚;抗日战争;历史贡献
陈嘉庚一生艰苦创业、倾资兴学、忠贞爱国,是成功的实业家、卓越的教育事业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有许多事迹为人们所称颂、所尊崇,但他之所以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则缘于他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所做出的卓著贡献。笔者将全面回顾陈嘉庚投身抗日救亡斗争的历程,归纳总结他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贡献,并以此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一、抗战爆发前赈济灾民、抵制日货,唤醒侨民、激励爱国
陈嘉庚一向热心公义,曾参加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他“爱国意识猛醒勃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1]151923年,他创办《南洋商报》,号召抵制日货,在华侨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1928年初,日本为了阻止北伐军北上平津,借口保护侨民,派兵侵占山东青岛和胶济铁路沿线。5月3日,日军开枪杀死杀伤了中国军民7 800多人,并公然杀害前往交涉的国民政府外交特派员蔡公时,制造了“济南惨案”。新加坡侨团发起召开全侨大会,组织“山东惨祸筹赈会”,陈嘉庚被选为会长。他谴责日本“侵略我主权,惨杀我同胞,无异乘危抢劫,落井下石。其野心凶暴,险恶蛮横,实全世界所未有”。[1]50他一方面通过怡和轩俱乐部发出传单,揭露日军暴行,号召侨胞捐助救济遭祸之灾民;另一方面号召全侨,抵制日货,实行经济绝交,以洗雪国耻。在他领导下的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9个月内共募集了117万多元的巨款,汇交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用于赈济山东灾民。南洋华侨团结一致,持续抵制日货,致日本在新加坡“与华人之贸易已完全断绝”。[1]5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嘉庚在新加坡以福建会馆主席名义召开声讨日本的侨民大会,讨论对付日本办法。大会决议通电国际联盟及美国总统罗斯福,要他们出面伸张正义,履行条约,保障和平。他明知开会通电无丝毫效力,“然祖国遭此侵暴,海外侨民不宜塞耳无闻,自应喊醒侨民,鼓动志气,激励爱国,冀可收效于将来”。[1]68不久后,为了揭露日本侵华阴谋,陈嘉庚授意《南洋商报》印刷了5 000本“田中奏折”(陈嘉庚认为这是日本觊觎中国领土野心的证据),交给福建会馆及怡和轩俱乐部广为分发。
1932年1月4日,陈嘉庚在《南洋商报》发表《对日问题之检讨》一文,驳斥日寇借人口过剩而疯狂侵华的强盗逻辑,反对东三省若失全国必亡的悲观论调,说明中国无亡国之理。1 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迎头痛击侵略者,海外华侨人心振奋,陈嘉庚积极筹款支援。3月6日,陈嘉庚致函集美学校秘书处,谈上海失陷后的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指出“守土之责,义所难辞;牺牲虽大,分所甘受。时至今日,任何人皆应抱牺牲精神,各尽所能以与暴日抗。希勉励学生,激励勇气,勿畏葸自扰!”[1]70
1936年,他致电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等,指出“外侮日迫,万万不可内讧”“敌人得陇望蜀,应共筹抵御,不可自生内战”。[1]82受正统观念的影响,陈嘉庚把御侮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国民政府和蒋介石身上,曾担任新加坡马来亚“购机寿蒋会”主席,共筹捐国币130万余元,汇交国民政府,约可购飞机13架。他在“购机寿蒋会”游艺会上致词时指出,开会的目的在于“唤醒同侨,使知国之当爱”[1]83。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陈嘉庚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即以洞察日本侵华阴谋,并以筹赈“山东惨祸”受害者、发起抵制日货、发表时事评论等方式唤醒民众,激励爱国,为海外华侨支持祖国抗战作了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
二、抗战全面爆发后,领导南洋华侨全方位支持祖国抗战
抗战全面爆发,陈嘉庚先后担任“新加坡筹赈会”和“南侨总会”主席,历史地担负起“领导华侨、抗日救亡”的重任,成为南洋华侨抗敌救亡的杰出领袖,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
(一)领导南洋华侨募集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
1937年10月10日,陈嘉庚在新加坡发起召开侨民大会,成立“新加坡筹赈会”,宣布“今日大会目的专在筹款,而筹款要在多量及持久”。[2]51在陈嘉庚的领导下,各帮分头劝募,筹赈运动如火如荼,每月可募十七八万元。他还要求福建华侨多作贡献,指出“抗战重要在出钱出力,我闽省出兵力不及他省,我闽侨应多出钱,以补省内出力之不足”。[1]90
1938年10月10日,“南侨总会”成立,公举陈嘉庚为主席。他在成立大会上指出:“抗战严重期间,凡我侨胞自应精诚团结,集思广益,俾能加紧出钱出力,增强后方工作。”[2]63号召南洋800万侨胞,坚定最终胜利必将属我的信念,善尽道德义务和国民天职,“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吾人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藉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得藉吾人物力一报九世之深仇,而吾从之生存与幸福”。[2]65
“南侨总会”名为“筹赈祖国难民”,实则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其最大的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抗战。据1945年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统计,华侨自1937年至1945年八年间捐款共达国币13亿元,其中南洋华侨捐献比重最大,有力支持了祖国抗战。当时华侨捐献情形正如陈嘉庚描绘的那样:“对祖国战区的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曾未有;富商巨贾既不吝啬,小贩劳工也尽倾血汗。”[3]105南洋华侨在物力方面对祖国抗战的贡献也甚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0年10月,共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 000辆,运货汽车310辆,大米10 000包,以及大量中西药品、救伤绷带、雨衣、胶鞋等用品。
征募华侨机工回国参战是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的又一重大贡献。自1939年至1940年,通过“南侨总会”从新加坡马来亚等地招募“经验丰富、技术精良、胆量亦大”[3]106的华侨司机和汽车修理工(简称“华侨机工”) 12批共3 200多人。这些华侨机工满怀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大西南,在滇缅公路异常崎岖艰险的千里运输线上,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运送各种国内急需的战略物资,平均每天300吨以上。他们中有1 000多人为抗战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揭露和攻伐汪精卫投降卖国阴谋,鼓舞了全国军民斗志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后,身任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的汪精卫公然发表对日和平谈话,一时妥协气氛弥漫重庆,出现了抗日统一战线中的最大危险。陈嘉庚于10月22日致电向汪精卫质询:“路透社电传先生谈和平条件,侨众难免误会,谓无抗战到底决心,实则和平绝不可能,何若严加拒绝,较为振奋人心也。”[2]77汪精卫回电狡辩。陈嘉庚确信传闻属实,于25、26日接连发了两封电报予以驳斥和奉劝。严厉指出:“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关系至大,倘或失误,不特南侨无可谅解,恐举国上下,皆不能谅解……万望接纳老友忠告,严杜妥协之门,公私幸甚。”“今日国难愈深,民气愈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续抗战,终必胜利,中途妥协,实等自杀。孰利孰害,彰彰明甚”。[2]77他极不客气地指汪精卫为“秦桧卖国求荣”,将与汪精卫来往的5封电文交各日报发表。
10月28日,第二次国民参政会议在重庆召开,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向国民参政会发去电报提案:“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2]76陈嘉庚的电报提案震撼了被“亡国论”“主和论”的阴云笼罩的陪都重庆,有力地打击了妥协投降派的嚣张气焰,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军民斗志。12 月31日,陈嘉庚又致电蒋介石,指汪精卫为“总理之叛徒”“中华民族之国贼”,要求“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而定人心”。[2]79
(三)劝说国共两党弭止内争,加强团结,凝聚抗战合力
1940年3月,陈嘉庚为了解国内军事、政治、团结三问题,发起组织回国慰劳视察团。
慰劳期间,先后与蒋介石等国民党首脑人物会谈,拜访各战区正副司令长官、中央各院部及各省行政长官和社团领袖等,利用各种大小欢迎会、个别交谈、参观访问等机会,报告华侨支持抗战的情况,表达海外华侨对祖国军民慰问之情,视察国内实施抗战状况,劝说国共两党要团结抗战,不要分裂。他说在南洋风闻国共磨擦严重,以为是汉奸造谣,到这里之后才知道情势确实危急,心中忧虑无穷。指出“如不幸分裂,则无异自杀”“深望极力斡旋,若得化险为夷,一致对外,实国家民族无穷之福也”。[2]118在参加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欢迎茶会上,陈嘉庚说:“万望两党关系人,以救亡为前提,勿添油助火,国家幸甚,民族幸甚。若国共两派意见日深,发生内战,海外华侨必痛心失望。”[2]129他指出:“我们所希望的是国内团结一致,枪口对外。日本侵略,大敌当前,好比一个人患了心脏病,不医就会亡命,国共之争,好比皮肤病,可待抗战胜利后再解决。只有枪口对外,我们海外侨胞才会增加捐款,支援祖国。”[1]129
5月31日,陈嘉庚一行抵达延安。他在欢迎会上指出:“南洋广大华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持祖国抗战。现在日寇占领我大片领土,我方内部却不断发生磨擦,汪精卫又叛国当汉奸,形势可虑。广大华侨迫切希望国共两党坚持合作,坚持抗战。”[1]115在延安期间,陈嘉庚边慰劳考察,边与各界人士交谈,还多次与朱德促膝谈心,了解国共摩擦的真相。在拜会毛泽东时,陈嘉庚恳切地说,一是希望坚持抗战,把日寇赶出中国去;二是希望国共合作,兄弟间一切磨擦都等打败了日寇再解决。毛泽东认同陈嘉庚的观点,说“共产党是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并无恶意”。他请陈嘉庚见到蒋介石时代为表白,并将在延安所见所闻向侨胞报告。[1]118
陈嘉庚通过对重庆和延安两地的深入考察对比,终于弄清了涉及抗战前途与祖国命运的两大关键问题:一是中国的希望究竟在哪里,二是国共两党磨擦真相究竟何在。离开延安后,陈嘉庚在重庆等地发表演讲,实事求是地谈了自己对延安的良好印象,再次疾呼“举国一致,枪口对外,团结到底,抗战到底”!认为“这不仅是关系于国家一时的安危,而且关系今后民族永久的存亡”![1]122
1941年2月5日,陈嘉庚致电国民参政会,再次呼吁国共团结息争。他指出:“抗战之初,获闻国共两党统一对外,莫不踊跃欢呼,不意中途磨擦,谣诼繁兴,遇至热望冰消,义捐停缴,咸且疾首蹙额,骇汗相告。庚总侨团,义难坐视,乃于回国期中,分谒渝延两党领袖,垂涕而道,苦劝息争,用以顾全大局,蒋委员长表示优容,毛泽东先生托述拥戴,庚闻之良慰,且亦以此引告国人,期勿相惊伯有。乃南归未逾一月,危机又遍国中,值此敌焰犹张,国仇未雪,如复自为鹬蚌,势必利落渔人。民族惨祸,伊于胡底?……尚祈一致主张,弭止内争,加强团结,抗建前途,实利赖之。”[4]181-182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抗战时期特别是1940年回国慰劳期间,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遍访国共两党首脑和军政长官,动情晓理,苦口婆心,力劝两党息争,为凝聚抗战合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发起援英运动,为祖国抗战争取国际支持
1941年9月1日,陈嘉庚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援英大会,200多个侨团1 300多人参加大会。陈嘉庚指出,发起援英运动的目的,一方面表示对英国援华抗战的报答,另一方面宣传中英苏美反法西斯阵线。他在大会上致词说,现在中英两国同属民主阵线,相互合作,理所应当。更何况马来亚为华侨的第二故乡,援助英国为打倒法西斯而战,不但有助于维护马来亚华侨的利益,也有助于祖国抗战,有助于加强世界民主阵线。
12月8日,日本发动了对马来亚的侵略战争。陈嘉庚分析当时的形势,指出:“盖我大中华民国对敌抗战不孤,最后胜利决可属我也。”[1]16716日,陈嘉庚发出《通告侨胞协力扑灭法西斯强盗》书,指出:“我国抗战四年余,侨胞义捐,未尝间断,虽以我国之单独作战,侨胞尚抱胜利决心,而源源输将,不达胜利目的不止。今则英美荷澳诸友邦,已共同作战,实力陡厚,日寇败亡,久则年余,暂则数月,可书铁券,不待蓍龟。故我侨胞对祖国之赞助,尤当与救济当地战灾同时加进,万勿稍懈,庶以完成祖国抗战之功,共达民主国家之域。”[1]16817日,应英国驻新加坡总督汤马士的要求,陈嘉庚召开华侨大会,组织侨胞清除废墟、挖掘壕沟、搬运物资,协助英军守城。30日,陈嘉庚在中华总商会召开华侨大会,主持通过成立“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总会”,并被选为主席。抗敌动员总会下设劳工服务团、保卫团、民众武装部、宣传部、总务部,容纳了各方人马,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御敌,献身于各自的战斗任务中。抗敌动员总会成立后做了很多工作,为后来3年6个月马来亚抗日游击战争开了先河。
新加坡沦陷后,陈嘉庚避匿印尼爪哇等地。日军悬赏百万荷盾捉拿他,因此他经受了不少恐惧、忧虑、困扰和虚惊,但在当地华侨和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校友的掩护和照料下,安然度过了3年8个月“潜踪匿迹、安危未卜”的避难生活。避难期间,陈嘉庚为“使后人知道祖国抗战之时,南洋华侨之工作情况”,动笔撰写《南侨回忆录》。他在该书《弁言》中说,此书“不但使海内外同胞知南侨对抗战之努力,以及对祖国战时经济之关系,亦可免后人对今日侨胞之误解也”。[2]2
三、组织调查日军暴行和华侨损失,为审判和索偿留下铁证
1945年8月1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陈嘉庚结束了匿居生活。在离开爪哇岛之前,他发出《南侨总会战后通告第一号》,指出:南洋各属沦陷三年余,损失惨重,我侨经此困苦浩劫,应舍弃前昔泛散之积弊,加强团结组织,协力同心。俾于两三年内,恢复前业,效力建国,实践侨民天职。他指出,沦陷期间,在敌寇的淫威之下,有的侨胞“或迫于压力,或因于生计,不得已在营业上与敌交易,不足为怪”,而那些为虎作伥,任敌走狗,利己害人者,“虽可恶,然谅极少数,政府有相当之处置”“不可吹毛求疵,造作构陷,互相排挤”“尚有获利侨胞,对于救济援助,捐输教育,尤希格外慷慨,因富成仁”。至于侨胞惨被敌寇酷刑虐待,或被掠劫货物,应当给予严惩,并索求赔偿。“各处侨领宜速组调查委员会,呈请中外政府,务期达到目的。此为战后侨胞首要之任务也”。[2]377
10月15日,陈嘉庚主持召开新加坡筹赈会委员会,议决组织调查委员会,调查敌寇占领期间华侨所受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限年底完毕,并发出《南侨总会通告第二号》,敦促马来亚其他11区筹赈会从速办理。他认为有了这些资料才能尽早地向日本政府索偿,日军暴行的资料亦可供提审战犯之需。21日,新加坡有500个社团联合举行欢迎大会,陈嘉庚出席并演讲,特别提出日本前首相近卫是“七七”事变的罪魁,现仍“逍遥法外,且仍为高官,居尊处优,威势煊赫”,要求“严惩此寇,以谢我国”。[2]38012月,又发出《南侨总会通告第三号、第四号》,登报征求敌寇占领期间对华侨所施暴行的有关材料,内容分军事、刑杀、贪污、奸淫、奸贼、损失、政治七项。各地征集的材料汇编成《大战与南侨》一书,陈嘉庚亲自作序,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洋侨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他指出:“兹者大战告终,胜利已达。此后中外各国战史,必多记述,然各国各有立场,编述各有所重,欲求其详载我华侨之惨遇与牺牲,永为后人观感之者,料不可得。纵吾侨另有私人记载,恐亦囿于见闻,一地之情况尚恐未周,况南洋地域之大,网罗更为不易,本总会有鉴于是,爰拟集合此项记载,编辑成书。”[2]385
《大战与南侨》成为战时东南亚人民损失的历史见证,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对华侨华人犯下滔天罪行的铁证。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还着手处理了两件事:一是自乱葬岗、集体坟场及海边收集遇害者遗物,俾妥善安置之;二是为战争中蒙难之华人建立一座纪念碑。这两项由战争引起的工作任务虽延宕多时,但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1967年完成。
1945年11月18日,旅渝福建同乡会、厦大集美校友会等10个团体在重庆发起召开“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派人送来了一幅单条,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172高度评价陈嘉庚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贡献。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为陈嘉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画册题词,201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都沿用“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来评价陈嘉庚。陈嘉庚不愧是华侨爱国的旗帜、兴学的旗帜、艰苦创业的旗帜和团结的旗帜;不愧是发扬民族传统、维护民族利益、伸张民族正气、坚持民族气节的光辉典范。
[参考文献]
[1]陈碧笙,陈毅明.陈嘉庚年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
[2]陈嘉庚.南侨回忆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3]林斯丰.陈嘉庚精神读本[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嘉庚.陈嘉庚言论集[M].新加坡:新加坡怡和轩俱乐部出版,2004.
(责任编辑陈蒙腰)
Tan Kah Kee’s Grea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LIN Si-feng
(Propaganda Department,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Tan Kah Kee represents“Chinese flags and national glory”.Prior to the outbreak of th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he led the overseas-Chinese to relieve the victims,reject Japanese goods,rouse oversea-Chinese,and inspire the patriots.During the war,he stood up as the president of“Federation of Nan Qiao”,supporting the homeland against the war.After our victory of the war,he organized Commission of Inquiry to investigate Japanese forces’atrocities and the losses of overseas Chinese,and held the evidence.He made a significan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anti-Japanese War.
Key words:Tan Kah Kee; th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作者简介]林斯丰(1964—),男,福建福清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宣传思想工作和陈嘉庚精神研究。
[收稿日期]2014-12-01[修回日期]2014-12-20
[中图分类号]D 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9X (2015) 0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