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块使用与汉英口译忠实度的实证研究

2015-12-30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组语块汉英



语块使用与汉英口译忠实度的实证研究

谭艳珍1,朱叶秋2

(1.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南京210088; 2.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忠实地传达源语信息是译员的要求和目标,而语块应用也应是提高口译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对象,探讨汉英口译中,语块使用与忠实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语块使用都不够理想,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与口译忠实度成正相关,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强相关;英语专业学生更擅长使用会议类语块。基于以上研究,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并增加有效语块积累。

[关键词]汉英口译;语块;忠实度

一、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Millers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记忆单位,[1]这个单位就是“组块”,此后,“组块”概念被运用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Becker首次提出“预制语块”,[2]此后,语言学家Pawley和Syder,Sinclair,Nattinger和DeCarrico,Lewis等相继根据不同研究目的,[3-6]从不同角度对语块进行界定,提出了不同名称,如:词汇化的句干、预制短语、词汇短语、词语程式等。本研究将采用Wray观点,其指出语块是由连续或非连续的两个或多个词组合而成,在言语交际中不必临时按语法规则生成的预制单位。[7]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或阅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及时传递与交流信息目的的交际行为。[8]口译涉及更多意图明确、言辞严谨话语,尤其涉及到外交、商务谈判和会议等正式话题时,表达上具有固定的格式,语块使用的频率也较高。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认为语块使用对提高口译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9-14]

口译质量评估一般指对口译活动质量高低和优劣的衡量。[15]虽然口译的评价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但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6个基本指标:可信度、可接收度、简明度、多样性、迅捷度和技术性。纵观以往研究,研究者都提到“忠实性”,[15-18]Gile指出信息的忠实性是口译质量的首要指标。[19]口译的忠实不是对原文字词结构的忠实,而是原文信息的忠实。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通过目的语来传达源语信息。因此,口译测试中评估口译作品的忠实度应以信息为单位。[20]

前人的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已表明,语块使用对提高口译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对二语学习者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研究还较鲜见。据此,本研究将采用张培蓓、任静生的评估公式,[20]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两个方面对忠实度进行量化,从而分析受试者的语块整体使用情况、语块使用频数与译文忠实度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水平学习者在语块使用方面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对口译语块教学提出客观意见,以此为译员和口译教学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二语学习者在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及其与口译忠实度的相关性,旨在回答如下问题: (1)在汉英口译任务中,英语学习者的语块使用频数如何? (2)语块使用频数与译文忠实度有何关系? (3)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语块使用有何差异?

(二)语料来源

本研究语料主要选自“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21]此语料库收录了2004-2007年度“全国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口译部分的录音及转写文字。本研究选取了2007年度Task Two的语料。考题为一次会议的开幕式讲话,学生须译出其中5个句段。研究者从语料库中的组1、组24、组102、组153以及组227随意选取了20名学生(口译成绩为优秀),组成英语专业组;研究者采用同样的考题,在某高校非英语专业选取了20位大二学生进行录音,他们在2013年12月份的国家四级测试中笔试成绩优秀,组成非英语专业组。根据样本学生的英语学习经历,英语专业组学生的口译水平高于非英语专业组的口译水平。

(三)数据分析

1.语块的界定、提取和分析。数据分析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将非英语专业组的口译录音转写成文本;第二步,删除所有口译文本中出现的停顿、重复、自我修正等非信息词语;第三步,用计算机自动提取和人工过滤相结合的方法提取英语语块。本研究借鉴王立非、张大凤的语法学与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将语块的操作性定义为:由2-6个词组成,出现最低频数分别达到4、4、2、2、2次(至少分布在两个文本中)。利用软件AntConc3.2.2w将语料库中所有符合频率要求的词语序列提取出来: (1)人工过滤,将其中的关键词输入到电子版《朗文现代英语词典》中查询,如发现相同语块,则被当作目标词块列入清单; (2)将剩下来的词语序列输入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corpus.byu.edu/coca)查看该词语序列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第四步,统计语块使用数目和英译字数,并计算语块使用标准频数。节选样本如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宏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向今天前来出席开业典礼的领导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First of all①,please allow②me on behalf of③the trusting board of the Hong Ye Red Leaf Limited Company and all the employees of the company to②extend our warmest welcome to④all the leaders and guests and also the friends from the press field.

这篇口译语段中有4个语块,根据戚焱对于口语中语块使用情况的考察,[23]语块使用标准频数的计算公式为:使用的语块总数÷总字数× 1 000,那么该部分的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为: 4÷ 46×1 000 = 86.96 (小数部分保留两位,以下所有数据计算均如此操作),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整个样本的语块使用标准频数。

2.忠实度的测算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译文的忠实度可以从内容完整性和语言准确性两个方面考察。由于本语料中源语的T单位都为1,所以本研究将从语言准确性评估译文忠实度,通过无错误信息单位比(ratio of error-free information units)进行量化分析。无错误信息单位比(REFIU)即为每个口译样本中正确译出的信息单位数量占源语材料信息单位总数的百分比。

(1)权值设定。张培蓓、任静生指出可以根据具体信息单元与主题的相关度来设定权值,[20]相关度一般的权值设定为0.5。相关度越高,权值设定越大,相关度越低,权值设定越小。权值设定的目的是将具体信息单元与主题的相关度,即具体信息的重要程度区分开来,而具体设定的权值不会影响最后的测算结果。研究者将源语材料分为三类,权值分别为1、0.8、0.5。分类结果交由上海有多年中、高级口译评卷经验的老师作最后确认(见表1)。

(2)测算公式。参照张培蓓、任静生的译文忠实度评估公式,[20]将样本的无错误信息单位比(REFIU)设为α,全文译文信息单位权值设为Q,正确译文信息单位权值设为S:

α= S/Q

以样本1为例:原文中,最重要信息20个,主要信息20个,次要信息19个。学生译文中,最主要信息18个,主要信息18个,次要信息8个。因此,该样本无错误信息单位比为:

S =18* 1 +18* 0.8 +8* 0.5 =36.4 Q =20* 1 +20* 0.8 +19* 0.5 =45.5 α= S/Q =36.4/45.5 =80%

表1 信息单位权值划分

三、结果与讨论

(一)语块使用频数

表2显示,英语专业组和非英语专业组的样本在语块使用总数、英译字数和语块使用标准频数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p =0.000)。英语专业学生为73.25,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标准频数仅为55。进一步研究语料发现:英语专业学生的语块使用总数的平均值(11.25)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最大值(10)。戚焱所研究的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在口语任务中语块产出的标准频数为100,[24]王文宇所研究的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在汉译英任务中语块产出的标准频数为62.3,[12]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低于这些数据,这和以往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二语学习者在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学习者(特别是初级)对常用语块的掌握不到位。

表2 英语学习者语块使用的总体情况

(二)英译忠实度

为了更好地说明语块使用与口译忠实度的关系,研究员统计了两组学生对于不同信息点的翻译情况。

表3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在捕捉和传递源语中最主要信息和重要信息能力要明显好于非英语专业学生(p = 0.000和p = 0.003),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在最主要信息方面: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值达到16.8 (占最主要信息的84%),但是在次要信息方面(p =0.171),两组学生的差异不显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9.4)甚至好于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结果(8.75)。在无错误信息比方面(p =0.002),显示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漏译或错译重要信息单元越少,无错误信息单位比就越高。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与口译忠实度总体标准分呈显著正相关,英语专业组(r =0.830,p =0.000)达到强相关,非英语专业组(r = 0.722,p = 0.000),达到中度相关,这表明二语语块使用越多,译文的忠实度就越高(见表4)。

表3 口译忠实度量化评估指数

表4 语块使用标准频数与口译忠实度的相关分析

(三)语块使用差异:口译水平的影响

表5显示,汉英口译时,英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会较多地使用会议类语块,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则更多实时翻译信息点。如:口译句段1为“请允许我代表宏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和全体员工,向今天前来出席开业典礼的领导嘉宾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此句中出现了“代表”“嘉宾”以及“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等会议套语,英语专业组中85%的学生能够译出“on behalf of”,还有两个学生译成“on behalf”“behalf of”。非英语专业组中,仅有30%的学生译出“on behalf of”,55%的学生选择了“represent”;在翻译“嘉宾”时,英语专业组中70%的学生采用了“distinguished guest”,而非英语专业组中无人选用这种表达;对于另外一个更加熟悉的会议套语“向X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其存在更大的差异,英语专业组95%的学生采用了“extend/express warmest welcome to”更为地道的表达,高于王文宇、黄燕的统计结果,[14]然而,非英语专业组只有25%的学生采用这种表达,更多的学生采用“welcome sb.”的表达法。

表5 使用前十名的语块

四、结语

本研究以二语学习者的汉英口译文本为研究语料,分析其语块使用情况、语块使用频数和口译忠实度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测试者的语块使用情况。主要发现如下:英语学习者的整体语块使用较少,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语块使用与口译忠实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口译过程中,二语语块使用越频繁,输出的译文内容就越完整,各个信息单位译出的语言正确率也更高;英语专业学生更擅于使用会议套语。本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有以下两点启示:

1.培养语块意识。口译现场压力大,译员在很短时间内需正确地对源语快速领会并进行转换。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袁卓喜指出如果译员大脑中存储了大量语块,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这样能够大大减轻译员的信息处理量,提高语言处理效率,增加译文忠实度和准确度。[9]所以教师应充分重视语块教学,改变传统的以单词为核心的词汇教学,突出语块是词汇输入理想单位的特点。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提高语块辨认能力(尤其是区分半固定语块中的固定部分和可变部分),从而提高使用语块的敏感性。老师可以将语块和非语块混合在一起,如: gain access to (语块)、gain authority to (非语块),让学生进行区别,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按照自己的母语思维杜撰语块。

2.加强语块积累。Sinclair认为语言交际基于“成语原则”,[4]选择合适的语块实现意义; Ellis提出的“整体学习”强调板块性学习,[25]语块被视为一个整体,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口译中会议语言具有明显的语块特征,如:宣布……开幕/闭幕、承蒙/应……的盛情邀请、谨代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对于这些程序性的会议语言,相关部门早已准备了固定的英文语块,要想正确理解或生成语篇,学习者必须掌握这些固定、半固定语块。

Weir指出,教授学生新的表达之前,[26]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一些有用的固定词组,或者选择选用一些有可变成分的语块,让学生填空或模仿。在教授完一个口译专题以后,可以进行一些词块填空练习。如: (1)会议专题:代表……(on behalf of) ; (2)开/闭幕式opening/closing ceremony; (3)我很荣幸……I am greatly honored to…等等。学习过程中的反复强化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初学者对语块的习得,重复可以让学生牢记语块,提高运用的熟练程度和流利程度。

此外,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组块”(chunking)技能。Ellis将“组块”定义为——将记忆中已储存的一连串的语块调动起来组成更大的语言单元”。[25]如,在组块学习中,如果学生脑海中已经储存了“I’d like to”和“extend warmest welcome to”语块,他们将更加迅速地生成更大语块“I’d like to extend my warmest to sb.”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两组语料不是在同样的情境下收集的。此外,在评估忠实度时,虽然参考其他老师的建议,但是判断信息点与主题的相关性,设定权值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而评估者必须必需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从而提高双语能力。

[参考文献]

[1]MILLER,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The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 63.

[2]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J].Bolt Beranek and Newman Report,1975: 28.

[3]PAWLEY A,H SYDER.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 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 [M]/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RICHARA,SCHMIDT,eds.New York: Longman,1983.

[4]SINCLAIR J.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5]NATTINGER J R,DECARRICO J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Hove,UK: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7]WRAY.A 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8]梅德明.中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9]袁卓喜.试论语块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与启示[J].外语界,2009 (5) : 83-89.

[10]宋缨.语块在长时记忆中的状态与口译质量[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 (3) : 37-41.

[11]李洋,王楠.预制语块对同声传译的缓解效应研究[J].外语界,2012 (1) : 61-67.

[12]王文宇,黄燕.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 (5) : 73-78.

[13]王建华.语块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会议口译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翻译,2012 (2) : 47-51.

[14]王文宇,黄燕.语块使用与口译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外语电话教学,2013 (152) : 28-35.

[15]BüHLER H.Linguistic (semantic) and extra-linguistic (pragmatic)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ers[J].Multilingua,1986 (5) : 231-235.

[16]蔡小红.口译评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17]SELESKOVITCH D,LEDERER M.Interpeter Pour raduire[M].Paris: Didier Erudition,1984.

[18]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19]GILE D.Regards sur la recherche en interprétation de conférence[M].Lill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Lile,1995.

[20]张培蓓,任静生.评估口译忠实度的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6 (3) : 59-61.

[21]文秋芳,王金铨.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2]王立非,张大凤.国外二语预制语块习得研究的方法进展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5) : 17-21.

[23]戚焱.英语专业口语中的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J].外语界,2010 (5) : 34-41.

[24]戚焱.程式短语的学习和使用[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25]ELLIS N.Memory for language[M]/ /ROBINSON P,ed.Cogn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6]WEIR C J.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Language Tess[M].Hertfordshire: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Ltd,1993.

(责任编辑陈蒙腰)

A Study of Faithfulness and Chunk Use in Chinese-English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TAN Yan-zhen1,ZHU Ye-qiu2

(1.Chengxian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88,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Abstract:Faithful interpretation is a requirement and goal of interpretation,and chunk use should be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improved interpretation quality.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on 20 senior English majors and 20 college students’performances in a consecutive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ing task,and explored the relation between chunk use and interpretation faithfulness.The maj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eral use of chunks in the interpretation corpus was relatively low,especially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overall occurrence of chunks w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interpretation faithfulness.Besides,compared with college students,the English major students were better at using conference chunks.It was suggested that chunks learning could be included in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with importance placed on developing the chunk ideas and accumulations of chunks.

Key words:consecutive English-Chinese interpretation; chunk; faithfulness

[作者简介]谭艳珍(1980—),女,湖南株洲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基金项目]东南大学成贤学院院级课题(1101300180)

[收稿日期]2014-09-14[修回日期]2014-10-27

[中图分类号]H 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9X (2015) 01-114-06

猜你喜欢

专业组语块汉英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2016IPA年度国际摄影奖最佳表现作品选登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
诠释学视域中的语块研究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