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5-04-14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产业



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胡娟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文化产业是当代经济中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是历史与现实对话、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桥梁,千百年历史的积淀赋予了湖湘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走在全国的前列,重视文化产业经济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特色之一。

关键词:湖湘文化;文化产业;精神特质;文化传承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文化力”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成为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等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之后的第十一个产业振兴规划,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文化产业的第一次专项规划。[1]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全国文化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如火如荼的景象。湖南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独特的“湖南文化现象”,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魅力名片,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不小影响。

我们常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文化与产业也是相辅相成的,法国朗哥曾说过: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同样,今天的经济存在于昨天的历史,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必须要从历史中去寻找力量和支点,文化产业就是实现文化与产业结合,历史与现实对话的桥梁。产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区域文化的精神特征影响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反映着区域文化的精神特质。因此,湖南文化产业要在对湖湘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中去发展。

湖湘文化是在经历部落文化、方国文化、区域文化三个阶段千百年的发展后,逐渐成了以推崇屈原、贾谊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优秀爱国传统,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先进人物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走在全国的前列,重视文化产业经济是当代湖湘文化的特色之一。

一、湖湘文化优秀爱国传统与湖南文化产业

爱国主义、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责任感。屈原忠君爱国、贾谊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及悲惨境遇深深地感动着一代一代的湖湘士人,在湖湘文化的悠久历史上写下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南宋末年岳麓书院师生“登陴抗金,死者大半”;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父子重“夷夏之辨”,明民族国家主义;张栻随父从军抗金,“内赞密谋,外参庶务”;明末清初湖南是南明政权抗清的主要战场之一,出现了王夫之、夏汝弼等一批抗清代表。

进入近代,湖湘文化优秀的爱国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一方面是坚决反对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方面是前赴后继敢于奋斗的牺牲精神。从鸦片战争爆发到甲午战争结束,形成了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等为代表的经世派、洋务派代表。魏源撰《海国图志》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2];曾国藩创办洋务,虽“剿发捻”,但也有富国强兵,巩固国防,抵抗外来侵略目的;左宗棠晚年完成了收复新疆的伟大功绩。从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到辛亥革命结束,造就了以谭嗣同、黄兴、蔡锷、陈天华等一批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人物。谭嗣同甘为中国变法而流血,拒绝出逃;黄兴的伟大革命牺牲精神;蔡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完成了领导云南辛亥革命和反袁护国运动,书写了“反清、抚袁、拥孙”的光辉人生;陈天华为传播反帝爱国思想,抗议日本《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奋然投身于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自杀。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后,形成了以毛泽东、蔡和森、李达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综上所述,湖湘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有着丰富的爱国文化素材,这无疑为当代湖南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全国乃至世界极富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特殊资源。首先,一代代爱国志士的功绩、思想极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后人,而精神传承需要物质载体,当代湖南以爱国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日益受到重视,2009年提出《文化圣地、精神家园——湖南省汨罗屈子文化产业园规划案》[3],包括屈子祠与屈原有关的物质遗存,这将成为全国纪念屈原的唯一古建筑,也是教育部、文化部等确定的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考察时表示“建设屈子祠有利于全面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承载国家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留住民族记忆,培育爱国情感”。同时,长沙辛亥革命烈士祠遗址、新民学会旧址、中山亭、第一师范毛泽东纪念馆、烈士纪念塔、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宁乡刘少奇故里、三兴街李富春故居、徐特立故居、贾谊故居、曾国藩故居、杜甫江阁等具有地方特色和保护价值的遗址成了历史沿革的光辉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再次,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美誉的湖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红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10年来湖南红色旅游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逐渐成为湖南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韶山“一号工程”和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兴建,湖南红色旅游已经进入“全面提速、加速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韶山共接待了游客752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高达18.5亿元。[5]这也证实了红色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将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加正能量。

综上,湖湘文化的爱国传统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成为文化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爱国主题的文化产业也是湖湘文化爱国主义传统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同时也丰富着湖南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与湖南文化产业

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湖湘文化的另一主要特征,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征才成就了湖湘文化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湖湘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一,自其形成之日起就融汇了百家的精粹。周敦颐创建理学,就是以孔孟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了老庄的道学、释家的佛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三教合流”的先河。[6]明末清初湖南思想大家王夫之,其治学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经学、伦理、史学、宗教、科技、教育等多个领域,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到了近代,魏源所著《老子本义》《墨子章句》《孙子集注》《董子春秋发微》,集兵家、道家、墨家各派学说的精华。另有曾国藩以兵家治湘军,名家“重法治乱”镇压太平天国,理学“尽人事”以挽救清王朝危亡,道家“清静无为”看待自己仕途的升迁成败,更是集百家于一身的典范。维新志士谭嗣同则广采中国的孔孟庄墨及周张陆王等各家思想学说,并吸取西方哲学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印度文化哲学而著《仁学》。后来的黄兴、宋教仁等人对民主革命救国道路的探索,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寻求,以及毛泽东等人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伟大的实践活动[7],都蕴含着湖湘文化博采众家、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

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特质不仅丰富着湖湘文化的内涵,也深深影响着当代湖南文化产业,为其注入了无限的新血液和活力,使得湖南当代文化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态势。“十五”以来,湖南确立了以广电、出版为龙头的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包括出版、广播、影视、报刊、文娱演艺、动漫等在内的产业体系,以及被称为“动漫湘军”“出版湘军”“广电湘军”和长沙歌厅现象等各种文化产业成果,形成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潇湘电影集团、长沙广电集团、三辰卡通等一批在业界举足轻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除了文化产业内容多元化发展,湖南还积极推进与国际国内各优秀文化产业团体合作。2013 年12月10日,湖南演艺集团与好莱坞(中国)投资集团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将引入好莱坞影视城和好莱坞主题乐园的文化创意、科技制作和运行管理模式,联合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建设尖端的影视创意人才孵化基地等内容。2013年9 月18日,“2013湖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开幕,[9]这是湖南首次在台湾举办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题的大型交流活动,突出“湖湘韵味、湘台情缘”主题,会后长沙市天心区文化产业示范园与台湾华山文创园开展合作,长沙市文化产业协会与台湾亚太文创产业协会进行了交流,长沙市望城区和台湾新北市莺歌区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为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敢为天下先、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与湖南文化产业

创新是文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湖湘文化饱含着丰富的创新基因。在古代,屈原创造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的骚体,东汉蔡伦改进了传统纸张,创造出“蔡侯纸”,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称“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于中原人物以独往”。杨毓麟在《新湖南》中赞王船山“进退宋儒自立宗主”;赞郭崇涛“谈海外政艺时措之宜,能发人之所未见”;赞谭嗣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赞王闿运“能蹂躏数千载大儒之堂奥而建立一帜”等等。[10]这些都说明了湖南人独立开拓的创新精神。

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使得湖南文化产业不断地更新进步,保持着青春与活力,走出了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创造了一种“湖南文化现象”。在观念上,早在2001年,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文选德就提出“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思路。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思想观念上的先行让湖南文化产业很早抓住了机遇,抢得了先机。在技术上,以动漫卡通行业为例,三辰卡通集团最先引进国外动态捕捉系统和运行速度每秒达亿万次的集群渲染设备,使得动漫产品直逼好莱坞高科技大片。武侠卡通片《虹猫蓝兔七侠传》则最先采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制作技术,在卡通市场上独树一帜,创造中国卡通文化产业上的奇迹。在产业机制上,为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湖南文化产业不断寻求体制创新,实行政企分开,1995年,湖南率先打破省内电视由卫视一统天下的格局,成立了湖南经济电视台,全部面向市场,大大活跃了湖南电视文化产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湖南广播电视栏目实行末位淘汰制,随时调整电视节目播出安排,促使电台工作者不断创新和改进。在品牌上,湖南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品牌化效应,“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影视湘军”、体育湘军、文学湘军等湖南产业品牌在业界名声大振。在数字信息膨胀的今天,又创造了红网、湖南在线、华声在线、星辰在线、女性在线、金鹰网等有影响的品牌。促进湖南产业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弘扬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去提炼出适应现代的精华,让湖南文化产业不能被别人克隆和模仿,这也是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前进的不竭动力。

以上是笔者认为与当代湖湘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三种主要的湖湘文化精神特质,当然,湖湘文化的其他精神特质,如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等也在某一方面会推动着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湖湘文化的传统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形态反映着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

四、湖南文化产业如何弘扬湖南传统文化的建议

首先,一定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文化产业是以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基础的产业活动,既包括满足社会精神需要的产业活动,也包括满足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领域需要的产业活动。因为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属于上层建筑,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文化产业就必然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此,当代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统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体现代表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在满足大众多种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发挥引导文化消费的作用。

其次,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湖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还有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湖湘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等,但是由于资金不足、资源分布不均、观念缺乏创新等原因,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和各文化企业应秉承湖湘文化的优秀传统精神特质,深入挖掘丰富的湖湘文化资源,加大优势资源的开发力度,凸显自身特色,并对已开发的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式的战略重组,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并把先进文化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力培植有文化底蕴,有知识内涵的新兴混合文化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发展相关产业,谋求合作产业,力争将文化产业做大、做优、做特、做强。

再次,为产业文化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文化生态环境。第一,文化内容应多元化发展,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理论,要通过正常的渠道表现出来,并交流碰撞,融会吸收,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第二,营造一个开放、平等、竞争的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充分整合社会的参与意愿,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对营利性文化部门的投入,增大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产业部门的投入,全面放开生产和经营。而对于进入市场的所有文化产业部门应平等看待,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尽同样的义务,市场规则对所有文化产业都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再者,创立竞争机制,打破垄断造成的“优不胜劣不汰”的局面,文化产业只有通过公平的竞争才能做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第三,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依法治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根据改革发展和加强管理的需要,加强法规建设,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管理法制化,引导文化产业规范发展。

最后,提高科技含量,重视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质量,是文化产业发展十分急迫的重大课题,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第一,应该注重科技创新,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科技进步,使其自身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应注意运用其他领域现代高科技手段,加大文化制作、包装、传播等环节的科技含量,改善文化形象,以适应现代人不断提高的审美品位和心理期待;第三,在信息化时代,应加快进行文化科技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文化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湖南文化产业要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培养一大批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化专业人才。一是培养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管理者,形成一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二是培养精通某一领域、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拔尖人才,形成一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推动提高湖南文化竞争力的骨干队伍;三是培养掌握文化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职工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劳动大军。

参考文献:

[1]周玉波.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魏源.海国图志原序.转引自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湖湘文化论文集上册[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文化圣地、精神家园——湖南省汨罗屈子文化产业园总体规划案例简述[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6694cb01 00x8af.html

[4]郭欣.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系统及构成要素——以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04(5):146-150.

[5]湖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EB/OL].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1130/100601298.html

[6]周秋光主编.湖湘文化宏观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李华健,杨利辉.试论湖湘文化对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04(09).

[8]http://tieba.baidu.com/p/2756508823

[9]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9/19/29742637_0.shtml

[10]周秋光.湖湘文化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09).

责任编辑:汪红亮

[作者简介]胡娟1990-),女,湖南耒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收稿日期]2014-12-10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537(2015)01-0021-04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文化传承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