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戏曲导演观念模糊原因浅谈

2015-04-11王震

视听 2015年3期
关键词:名角程式化戏班

□王震

中国戏曲导演观念模糊原因浅谈

□王震

中国的戏曲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但是戏曲的导演职位却是到了建国以后才正式建立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戏曲的美学追求和我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对这个现象加以阐释。

表现性;名角制度;流派;中国国情

中国漫长的戏曲史,经历了从“先秦两汉之优伶”“魏晋南北朝之曲”“唐代之参军”“宋代之说书”“元代之杂剧”“明清之传奇”这几个阶段。但在这漫长的戏曲史上,都是“演员中心制”“名角中心制”的演出机制,导演的工作职能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在长时间的戏曲活动中,戏曲导演意识是相当模糊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参考了许多名家的观点之后,总结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表现性美学追求的制约

就舞台表演的美学追求来看,与西方戏剧的再现型表演艺术不同,中国的戏曲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国戏曲追求的是“以歌舞演故事”进而对人们产生教化的表现性艺术。而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表演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形成了“一桌一椅”的程式化表演风格。所谓程式化的表演就是戏曲演出时就戏曲表演来说,是舞台形动的规范化,是塑造舞台形象表演技术的规格化是戏曲表演技术,舞台上的步伐、哭笑、打斗都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的。程式是贯穿于各种表演形式中的带有普遍性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中国戏曲讲究固定的程式,达到的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师”的极具高度的形式美。这就要求在“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舞台的表演中,演员不仅要体会所演角色的外在形象,更要外化出角色高度真实的内在意象。阿甲先生谓之曰“立像传神”。比如在川剧《杨广逼宫》中,演员在表演杨广这个角色的时候运用了三次变脸来变现杨广的三次心理活动。这种体验的过程,考验的是演员的个人修为、舞台积淀和对故事人物的理解程度。这个体验和外化的过程是导演无法捉摸的,更是无法运用舞台调度的手段使演员内心深处的感觉和看戏的观众产生共鸣的。这样的美学追求于导演来说,其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更多的时候不能起到塑造人物和掌控全本故事的能力,其工作的重要性也往往难以体现。

二、“戏班制”生存模式的制约

在我国古代的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中都是实行“演员中心制”的生存模式。戏班的基本构架都是名角领衔,其他人处于被支配和服从的地位。在那时,戏班为了节省的日常开销和生活成本,戏班的规模往往都很小,人员的分配非常的经济。同时,这些名角除了登台演出以外,往往还具有编写剧本和戏曲的排演的才能。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戏班的名角除了本质的演出工作以外,往往还兼职舞台的调度和故事的把控,从而也占有了导演要做的事情,导致了导演这一项工作虽然一直都存在,但是其职位却是有名无实的。比如元杂剧的大家关汉卿,其本人出身梨园,精通戏曲舞台演出的行当和所有的程式,除了演出以外,他还进行剧本的创作和剧目的排演,工作职能几乎是没有界限的。可以说是在长时间的戏曲活动中,是戏班自负盈亏的生存模式和名角的超凡能力使戏曲导演这项工作职位有名无实的。

三、稳定的创作模式的制约

之前我们说过,我国的戏曲演出秉承的是“表现型”的美学追求,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形成了高度的程式化舞台演出特点。一出戏的诞生,除了剧本的创作以外,唱腔、行当和表演都有严格的程式化尺度。因为写意性这一特点,戏曲的舞台风格大都简洁明了,一目了然,长期以来都是“一桌一椅”的舞台结构。在排戏的过程中,老生、小生花脸等行当根据角色的要求进行固定的舞台装扮,老生的扮相基本为白须髯口、沉稳持重,小生中俊生的扮相多为俊雅潇洒,挺秀紧衬。在舞台演出时,各种行当的演员的出场、走位、打斗和唱念都有严格的程式化的要求。剧中主人公多为本剧团名角担当,对于全本戏的故事编排和起承转合,往往是围绕这个主要角色进行编排。在这样高度程式化的戏曲创作活动中,如果硬要加进一位专职导演对全剧进行编排和掌控的话,确实是有“鸡肋”之嫌。

四、地域性和流派的制约

戏曲的声腔多样且区别很大,各种行当的划分也非常清晰,而且戏曲因为师承和地域的关系,又产生了很多的流派。以川剧来说,: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因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川剧的历史悠久,剧目也非常之多,对一个个体来说,消化如此之多的东西并将其活用在舞台上是非常吃力的。这些客观因素极大的制约了导演在川剧活动中的作用。

五、旧时艺人后天缺陷的制约

旧时川剧艺人生活艰辛,为了有一技之长大多是从幼年开始就入行,根据自身的条件开始学习行当和声腔。虽然老一辈艺人的舞台功底非常扎实,文化教育水平欠缺,理论水平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川剧导演在那个时期进一步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原因。

结语

结合我国戏曲的历史条件和戏曲的自身特点,对于我国古代戏曲导演工作职能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原因的探究总结基本如上。虽然受受制于传统戏曲的“写意性”的美学追求和长期以来戏曲活动中“演员中心制”这一现状两方面原因的影响,戏曲导演这一专职职位长期以来并未出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导演工作在戏曲活动中是不存在的。相反,它却是处处存在并且贯穿戏曲创作、排练和演出的全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张仲年.戏曲导演[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名角程式化戏班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
真君子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西游记》里的名角——太白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