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2015-04-10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五小学黄锦成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五小学 黄锦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文/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五小学 黄锦成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积极思考,勇于探究,大胆创新。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激活知识与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使用金山文字美化小报一课中,我出示了一个经过文字修饰设置后的标题,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个标题同时使用了两种文字修饰的样式,因为在之前学习文字修饰时,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样式进行设置,这时浮现在他们脑海里会有两个问题:为什么能够同时选择两种呢?老师是怎样做到的呢?如此一来,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想尽快地找到方法,有这样的求知欲望,学生一定能学得更好。
二、知识对比,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对比导入就是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促使学生深入学习。
学生掌握了图像的复制、旋转与翻转后,笔者是这样设计《图像的拉伸与扭曲》的导入环节:出示两幅作品进行比较,一幅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小河边复制了三棵树,并画出了小树在水中的倒影,另一幅是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即三棵小树从视觉角度来看是有大小之分的,水中的倒影从光线照射和不同角度来观察是有扭曲效果的。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一幅画的效果好,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比导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更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能力竞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而竞赛正好符合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竞赛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个人竞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赛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比、学、赶、超的过程中,各有所获。如:指法的学习,指法是一个很枯燥的知识,教师比较难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是比较沉闷的。如果老师设计一个指法比赛,借助一些练习指法的软件,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多,准确率最高。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课堂气氛就会顿时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竞赛的过程中,也会逐渐掌握指法的技巧。
二是小组竞赛。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利用小组成员的上进心,促使学生在努力为小组争得荣誉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主题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立几种小组的荣誉称号,如快速组、创新组、美观组等,把每一种荣誉称号的要求列出来,特别要强调小组合作必须人人参与。为此,每个小组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合理分工,为争取荣誉称号而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小组竞赛中,会不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并且能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四、成品展示,引发学生创作愿望
课堂教学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去。在学习之前,让学生看到他将要完成的作品,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愿望。
在新课导入时,运用范例作品的展示,可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及好学的习惯。第一课时采用成品的展示,能为整章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其它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半成品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电脑绘画、电脑小报等内容的教学,作品的展示不仅明确了学习内容,还会引发学生的关注。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变得强烈,教师便可顺利开始新课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主动,充分发挥自己潜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