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
2015-11-12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冯妙玲
文/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 冯妙玲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
文/广州市第七十八中学 冯妙玲
1.“问题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图
图1 “问题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图
2.人教版选修4《盐类的水解》“问题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盐类的水解》是《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具有较高思维要求。
①课前向学生呈现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新知识的背景信息,通常包括阅读教科书或补充材料,或为新知识学习所需要的旧知识的回顾,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等。
《盐类的水解》预习学案设计问题如下:
问题1:你知道醋酸溶液为什么呈酸性吗?氨水为什么又呈碱性呢?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原因的回忆;同时以醋酸和氨水为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认识弱酸、弱碱在溶液中的电离是一个可逆过程,即弱酸溶液中弱酸分子、弱酸根离子和H+必定是同时存在,同样弱碱溶液中弱碱分子、弱碱阳离子和OH-也必定是同时存在,为后面的猜想做好铺垫。
问题2:那么纯水为什么呈中性?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进一步唤起学生对溶液酸碱性本质的回忆,为下面让学生寻找Na2CO3溶液显碱性的理论解释埋下伏笔。
问题3:那么盐溶液的酸碱性情况怎么样呢?是不是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如果不是,请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用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进行自然过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盐类的水解》一节内容的学习。
②小组探究,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进行释义归纳。师生共同解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盐类的水解》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科学探究:测定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溶液的酸碱性。这时教师提出:“什么盐溶液并不显中性?有某类盐溶液显酸性,有某类盐溶液显碱性?”引导学生结合“思考与交流”,先填写“NH4Cl溶液”一列。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笔者准备以下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层层推进,促进学生对盐类水解本质的理解(见表1)。
学生接受问题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出启迪性问题。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黑板演示,提问时可以故意选择思维可能进入误区的同学表述,师生共同讨论,同时给予鼓励,并进一步完善,将问题的讨论推向高潮。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了问题探究的能力。
③课后给予拓展性思考题,巩固内化学生知识。
在讲完盐类水解核心问题后,教师留下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用纯碱水溶液洗涤油污物品时,热碱液的去污效果比冷的好?为什么在实验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要向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盐酸?为什么长时期施用铵态氮肥(硫胺)的土壤,它的酸性会增强?这些问题为盐类水解的应用一课做好准备。
这几个问题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知识拓展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是一道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在解决本题所提出的问题时,必须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从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因此,问题解决过程即是知识巩固提高的过程,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
表1 思考与交流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