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贡献

2015-04-09李娜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主党派

李娜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贡献

李娜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党派是一支国共两党之外的重要中间力量。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民主党派以其独特的地位与身份,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民主党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历史贡献,对于当前促进多党合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民主党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贡献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70年前那场救国图存的民族战争中,各民主党派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支重要力量,为举国抗日局面的形成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一、抗日反蒋,倡导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积极与中共合作,开展抗日反蒋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阴谋日益暴露,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御侮成为各革命阶级、政党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蒋介石却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不仅坐视东北全境沦陷,严禁抗日宣传,还阻止各阶级各党派的抗日救亡活动,公开表示“侈言抗日者杀无赦”。在对外不抵抗的同时积极打内战,加紧了对苏区红军的围剿。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强烈不满。他们不顾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利用自身影响,撰写救亡文章,发表抗日演讲,抨击国民党政府对日忍辱屈服,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国民党内部也开始分化。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为了抗议蒋介石的政策,愤然辞去了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同宋庆龄、鲁迅等人创建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进行以争取民主、保障权利、营救政治犯、组织救亡为宗旨的斗争。另外,国民党内的民主派和反蒋派联合发动了“福建事变”,提出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对内打倒蒋介石和卖国殃民的南京政府、取消党治、还政于民的政治主张,脱离蒋介石集团,公开走上联共、抗日、反蒋的道路。

(二)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倡导国共合作抗日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把华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史称“华北事变”。为挽救民族危亡,还在长征路上的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正式提出和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国内各个党派、所有军队、全体同胞均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正觉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表示“共产党愿意与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的党派、团体、人士共同成立国防政府,愿意与一切愿意抗日的部队成立抗日联军”。中共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主张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1935年11月,第三党最早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在《告同志书》中提出“组织反日阵线”的主张,呼吁“一切革命的党派,在目前民族生死的最后关头,应该放弃其宗派的意见,在反帝反日战争和土地革命的两大原则之下,形成巩固的联合战线,组成统一的行动机关”。公开打出“联共抗日”的旗帜。中华民族革命同盟领导人陈铭枢认为,“非停止内战无以抗战,非全国抗敌无以图存”,并表示愿为“国共合作救亡”负斡旋之责。1936年1月,沈钧儒等民主人士发起组织了有20多个省市、60多个救亡团体参加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响应中共《八一宣言》,公开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7月15日,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四人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公开信,猛烈抨击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要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内战,“和红军停战议和,共同抗日”。

各民主党派在全国造成了有利于抗战、有利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舆论声势,引起中共方面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在1936年9月致函中华同盟领导人,传达中共关于国共合作的最新主张,同时送交中共方面起草的《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草案》八条,建议与广西当局及十九路军签订此《抗日救国协定》,表明中共对民主党派宣传抗日救国政策的肯定。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中国“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生命,以求国家的生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到9月27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一文,正式承认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

民主党派对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响应,为最终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民抗战御侮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二、逼蒋抗日,拥护国共合作,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蒋介石在西安事变前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使中国大片领土沦陷。中国共产党及广大爱国人士多次致电蒋介石,蒋介石却一心要先扫除共产党,谋求国内统一,再抗击日本。1936年“两广事变”发生后,中共认识到,若要建立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关键在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身上,因而于同年9月,第一次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方针。为实现“逼蒋抗日”,促成国共合作,各民主党派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规劝动员国民党政要,为转变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打下基础

1936年9月18日,毛泽东亲函宋庆龄诚挚提出:“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并嘱托宋庆龄介绍吴稚晖、宋子文、孙科等国民党政要与中共代表会面。22日,毛泽东又亲笔致信李济深,指出:“目前抗日救国大计必须进入具体实际之阶段,……当前急务,在于全国范围内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希望李济深等人对蒋介石的错误政策“督促批判,责其更新”。

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一贯坚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反对蒋介石的内战和不抵抗政策。他们接受了毛泽东的重托,在积极组织、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的同时,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规劝动员国民党政要,敦促蒋介石集团以民族利益为重,遵循孙中山的遗教,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努力为促成国共合作搭桥牵线,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宋庆龄、何香凝一改大革命失败以来拒绝出席国民党会议、抵制国民党中央的态度,以中央委员的资格出席。会议围绕要不要“停止剿共、实现合作”这一问题展开激烈斗争。宋庆龄、何香凝联络冯玉祥等13位国民党政要,联名向大会提案,要求国民党中央联共抗日,“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业”。宋庆龄在会上还反复强调,“救国必先停止内争,而且必须运用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全部力量”。在国民党内部造成很大影响,大大推动了国民党政策的转变。

(二)支持“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中共“逼蒋抗日”方针提出后,各民主党派极为重视。第三党的黄琪翔、章伯钧、彭泽民等领导人专门召集会议,决定响应中共号召,将“反蒋抗日”正式转变为“逼蒋抗日”,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第三党利用党员罗任一与杨虎城的关系,于1936年11月派罗任一为代表去西安活动,并经杨虎城介绍与张学良见面,就如何推动联合抗日问题多次商谈,收到了良好效果。救国会也曾通过张学良的东北同乡、爱国人士杜重远做过张学良的工作,张学良表示他目前正在慎重地探讨、研究时局和抗日问题,不会辜负众友人的期望。

1936年7月,张学良去南京出席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拜访了他,并同他就组织联合阵线、抗日救国诸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1936年12月9日,救国会西北分会发表了“一二·九”宣言,并组织近万名学生和市民到潼关向蒋介石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民主党派的积极活动,对张学良、杨虎城的政治态度有着重大影响,因而也对“西安事变”的发生起了推动作用。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形成了逼蒋抗日的局面。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抛弃阶级私仇,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得到民主党派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称赞和拥护。1936年12月15日,救国会发表《为当前时局紧要宣言》,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尊重民意,和平解决事变,要求“张杨诸将军立即恢复蒋先生自由,和中央剀切磋商,实行抗日大计”。长期受蒋介石排挤打击的李济深亦以大局为重,坚决主张和平解决。他两次致电南京,希望南京方面在“强敌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之际”,不要做出“箕豆之煎”的蠢事。同时又致电张学良,嘱咐他一定要保护蒋介石的人身安全。此外,他还分别写信给宋庆龄、何香凝、张群、吴稚晖等国民党元老,希望宋庆龄、何香凝必要时亲自到西安,促成和解,在给张群、吴稚晖的信中,力陈保卫蒋介石安全的重要,设法制止南京轰炸西安。几位国民党元老对李济深的深明大义及良苦用心深表赞赏,并动用各种关系力促事变的和平解决。

在中共和民主党派等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口头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1937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原则,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开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功不可没。

三、坚持抗战,调解国共冲突,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抨击汪精卫的卖国行径,阻止国民党内部对日妥协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内部以汪精卫为代表的妥协投降势力的活动十分猖獗,构成对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严重威胁。对此,各民主党派以国民参政会为阵地给予迎头痛击。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降后,各民主党派纷纷发表通电、文章,反对汪精卫集团的投敌行为。第三党发出《声讨汪兆铭通敌卖国电》,要求国民党政府“通缉汪兆铭,归案严办”。救国会沈钧儒、邹韬奋等发出《快邮代电》,斥责汪精卫背党叛国、通敌求和罪行,要求对此等行动“严加制裁”,以巩固革命阵营。同时民主党派在一届三、四、五次参政会上均提交反对汪精卫的议案。迫于压力,蒋介石国民政府只得宣布国民党的抗战政策不变,并作出开除汪精卫党籍、通缉汪精卫的决定,从而制止了国民党阵营中的分裂投降活动,巩固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揭露蒋介石的分裂行径,调解国共双方的矛盾与冲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民党军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国共两党配合作战。但是,从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起,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开始转向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断制造摩擦,相继掀起三次反共高潮,从而使国共关系日趋紧张。

1939年4月到11月,国民党顽固派连续制造了博山、深县、平江和确山惨案。许多新四军或八路军以及游击队的干部战士被杀害。同时,国民党动用大量军队,对中共的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面对国民党的分裂行径,第三党参政员章伯钧、青年党参政员左舜生、国社党参政员张君劢等36人联名提出《请结束党治,立施宪政以安定人心,发扬民力而利抗战案》。章伯钧等55名参政员、救国会王造时等37人、张申府等21人、职教社江恒沅等40人也都纷纷向大会提案,要求结束党治,加强团结,增强抗日力量。民主党派的严正立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独裁政策,维护了国共之间的合作和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各民主党派对国民党这种明目张胆破坏团结抗战的恶行极为愤慨,他们或发表谈话,或举行集会,谴责国民党军队的暴行,“对被难新四军表示同情”。黄炎培认为,“无论事情经过之是非,当局如此措施绝对错误”。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香港的党员联合各界人士四百余人,联名给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发出制止内战通电。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发表《时局宣言》,指出,皖南事变是“足以使人痛心疾首的事实,及绝对不可宽恕的罪行”,并提出“正式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存在。重新建立各党派间平等合作的正常关系,并具体的解决党派间的纠纷磨擦”等14项主张。2月22日,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各民主党派集会商讨,致函蒋介石,提出实行民主政治,党派公开合法等要求并表示,如果蒋介石不接受,将不出席参政会。在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保证,今后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各民主党派对国民党的声讨和谴责,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1943年7月,国民党下令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并提出“消灭边区,打倒共产党”的口号,从而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在国共两党矛盾又一次激化的形势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主席张澜致书蒋介石,要求国共合作、共同抗战、共同建国。他指出:“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各有主义,各有区域,各有军队,能否合作,实为国人所深切关心。”由于共产党事前揭露、声讨并在军事上做了充分准备,加上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反对,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没有实施大规模武装进攻的情况下就破产了。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努力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到抗战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建立到发展历经风风雨雨,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究其原由,除了中国共产党方针策略正确、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坚决外,与各民主党派的大声疾呼和极力维护是分不开的。民主党派在国统区积极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抨击蒋介石政府的错误行径,不仅牵制了国民党反共和搞内战的行动,而且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第三者”的立场,协调国共关系,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

[2]彦奇.中国各民主党派史人物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

[3]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

[4]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4.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6]中央档案馆.皖南事变资料选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7]宋春.民主党派与中共合作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8]张忆军.风雨同舟70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白继英)

D616

A

1008-9012(2015)03-0015-04

2015-08-16

李娜(1984- ),女,山西侯马人,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教研室教师,法学硕士。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8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