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2015-04-09张彧凤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030021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模因论高职高专写作教学

□张彧凤(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1)

模因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张彧凤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1)

摘要:模因论对语言有强大解释力,用来指导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首先,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与二语习得过程相一致;其次,英语应用文的文体特征便于语言模因的传播;此外,模因教学的理念也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征。鉴于模因论的指导,不仅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可得以认识与解决,而且学生会认识到仿写具有理论基础,从而认同这一写作方式,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模因论;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

应用文写作教学是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规定:学生“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1]学生掌握英语应用文写作,不仅实现了教学目的,而且是掌握了服务于未来工作生活的一项重要应用技能。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为重要之举。模因论对语言有强大的解释力,其越来越受到关注与认可。那能否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呢?本文在明确模因生命周期和语言模因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对其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

一、何为模因论

1976年,英国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Charles Dawkins)在其《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模因”(meme)一词。正如“基因”(gene)一样,道金斯认为“模因”也是一种“复制因子”;而且,他将这种“新的复制因子”简单描述为“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并且认为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就是模因。[2]1999年,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出版《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指出: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3]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概念,而模仿对模因传递具有及其重要意义。“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了。”[4]

(一)模因的生命周期

作为文化的传播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递需要经历四个阶段。海利根阐述,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播(transmission)。[5]

模因要想生生不息,首先需要模因的载体“感染”宿主(host);感染宿主的过程就是模因被同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模因的载体足够显著,引起了宿主的关注,从而被宿主注意到了;随后,宿主将此模因内化于心,发现该模因能够“迎合”自我的认知系统,于是,该模因被宿主理解;更进一步,基于特定证据,宿主相信该模因的真实性,内心中便接受了它。于是,同化完成。此后,有些模因会进入到宿主的记忆系统中,并且停留一段时间,这称之为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该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模因得到传播的机会就越多。当记忆中的模因被宿主转化为可感知的东西时,模因就被表达出来了。表达方式各异,比如演说、篇章、图片、行为举止等。可感知的表达通过相对稳定的载体或媒介来承载,比如声音是演说的载体,便会传递到下一个个体,从而得到传播。

当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之后,它就得以成功复制。此时,新一轮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又要开始了。周而复始,模因的生命不断轮回,人类文化也得以持久延续。

(二)语言模因及其传播方式

语言不仅是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的载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本身也是模因;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6]我们称之为语言模因。

语言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内容相同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的“表现型”。[7]58对于“基因型”而言,如果要传播的信息完全适应新的语境,那么,可以直接套用其内容和形式。成语、俗语、谚语、名人名言等的使用,便属此类;然而,在有些语境中,被传递的只是信息的内容,形式有所改变。如,祖母听其儿孙们谈论“孝顺”时,女儿说:“人最怕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老人家不懂,孙子给奶奶解释道:“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想要孝敬照顾父母时,父母已经离去。”听后,奶奶同意地点点头。这里,文言诗句转化为白话文就是语言模因在传递时保留了内容,更改了形式。

模因传播的“表现型”有三种实现形式。[7]60第一种是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如,一则治疗嗓子不舒服的新药广告语:“本药是您的‘养声之道’”,“养声之道”横向嫁接于“养生之道”。第二种是同形联想嫁接。“奶酪”一词本用来指代一种奶制食品,但是当它出现在书名《谁动了我的奶酪》中时,“奶酪”已显然被联想嫁接为稳定的工作、健康的身心、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及的未来等等。第三种是同构异义横向嫁接。马伊琍在其微博中道出“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感慨后,网友集体大制作,因此,“……虽易,……不易,且……且珍惜”这一模因“红遍大江南北”:贪吃虽易,减肥不易,且吃且珍惜;相爱虽易,相守不易,且爱且珍惜等等。[8]

二、模因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将模因论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无论从语言习得的规律来讲,还是从应用文文体特征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征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语言模因生命周期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相一致

第二语言习得始于语言的输入。克拉申(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理解不了的语言像噪音一般,无助于语言学习。[9]基于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之下,部分语言输入可被学习者内化于心;当学习者再次呈现出这些语言的时候,即以口头的或者是书面的形式输出语言,语言即被习得。[10]语言学家盖苏珊(Susan Gass)还提出了学习者将语言“输入”转换为“输出”这一过程的五个阶段,即被感知的输入(apperceived input)、被理解的输入(comprehended input)、吸收(intake)、整合(integration)和输出(output)。[11]

语言模因是模因的一种,所以其生命周期也要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与语言习得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中,语言模因被宿主同化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将“可理解的输入”内化于心的过程;当语言模因进入到宿主的记忆系统时,也是学习者在逐渐“吸收”与“整合”从“被感知的输入”到“被理解的输入”的过程;语言模因被宿主表达出来,通过载体或媒介承载得以传播,也就是学习者以书面的或者口头的形式输出语言。

英语应用文写作属于语言习得的一个方面,所以,语言模因生命周期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一致性为模因论应用于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

(二)英语应用文文体特征便于语言模因传播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写作的规定有如下表述:“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包括名片、贺卡、通知等,便条、邀请函及回函,个人简历,简短私人信函,简短业务信函,简短传真和电子邮件,简短广告,简短产品与厂家介绍,简短产品维护及使用说明,合同等。[1]1,6从文体特征方面分析,这些应用文写作目的明确,语言表达简明规范,格式体例稳定,便于模拟与套写。如果授课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优秀的应用文范文中稳定的格式与规范的表达提炼出来,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语言模因的话,那么在模因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可以科学地记忆,并且模拟成文,从而快速掌握相关应用文写作。

由此可见,英语应用文的文体特征便于语言模因传播;而传播方式既可采用上文提及的“基因型”——大脑中的应用文模因完全符合新的语境与要求,像贺卡之类,也可采用“表现型”——同构异义横向嫁接,如撰写邀请函时,只需更改模因邀请函的部分具体内容:事件、地点、称呼等。

(三)模因教学的理念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征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入学成绩偏低,英语成绩尤其较低。因此,在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为相关外语教师关注的焦点所在。

模因教学的理念告诉学习者,“模仿”并非低级的学习手段;它是人类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即模因的传播途径。所以,在模因理念指导下,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模仿已有语言输入材料的过程中,不断理解语言并且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 模因论指导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模因论应用于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模因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而且为仿写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一)模因论可以帮助解决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格式体例混乱。如在信函类应用文中,总能看到日期(Date)置于右下角;写邮寄地址时,受汉语使用习惯影响,会颠倒地点顺序,如:Shanxi Province, Taiyuan, Wanbailin District, China。第二,成分要素不全。应用文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一般需包括清晰的时间、地点、主题、涉及人物等信息;有些应用文还需告知费用或其他要求。而在学生习作中,总会出现没有价格的宾馆广告,没有时间的结婚请柬等。第三,语言使用有误,主要表现为词性混用,如:I’d like to accept your invite.这里不能使用动词invite,正确表述应为名词invitation;语言表述不规范,如学生想要表达“期待您的回复”时,这样写道:I hope you can write a letter to me soon.正确规范的语言可以是: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语言支离破碎,连贯性较差,等等。第四,学生不认识信息填涂类应用文中的信息选项。

用模因论来指导高职高专学生写作英语应用文,可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并且逐步接受正确的语言表达。无论是应用文的格式体例,还是语言表达的词、短语、句式,都属于语言模因。当确定相应的模因后,便可以一定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其熟悉、操练、仿写,直至成为自我模因库中的一部分,从而逐渐减少出现在应用文中的问题。

(二)模因论为仿写提供了理论支撑

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操作包含仿写的成分;仿写是模仿的一种方式。模仿并不意味着没有创新;相反,创新也是基于正确合理的模仿基础上的。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诗人王尔德(Oscar Wilde)曾经说过:“Talent borrows, genius steals.”这里的“borrow”和“steal”巧妙地表达了模仿对于那些善于创造的天才们的重要性。模因论更是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模仿对于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在理论的指导下,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可得到学生更多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四、模因论指导高职高专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基于一定的语言现象,适时介绍、时常提及“模因”的理念,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并且认可模因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例如,课文中使用“last night”表明“昨天晚上”,那么,可以及时与学生一起回忆“上周”、“上个月”、“去年”的英文表述(last week, last month, last year);学生会在回忆的过程中意识到这些表述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学生有了一定思考后,可以举例提及这一语言现象的普遍性,随之简单介绍其背后的模因理念。当多次借助语言现象提及模因之后,学生会接受这一理念,并且会应用到语言创作中。例如笔者在课堂上介绍了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的出处和使用,随后的写作练习,就在一篇学生习作中看到 “To go or not to go, that’s not a question.”,甚为欣喜。

当学生接受模因理念后,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便可找到突破点。例如,在学习英文请假条这一常用应用文时,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则病假假条。首先明确假条的组成部分(日期、称呼、正文和署名)和正文要素(原因、期限及起始、有无证明附后等);其次明确某些特定表述,如“请病假三天”(ask for a sick leave of three days)、“医生证明附后”(to enclose the doctor’s certificate)、“望准假为盼”(I hope that you will grant me the leave.)等。从模因角度讲,组成部分和正文要素都属于模因:任何形式的假条都应结构合理,要素完整,这是模因传播方式的“基因型”;那些特定表述都可作为模因,当学生将其同化并且记忆后,可根据具体语境适当调整用词,实现准确表达。在模因理念指导下,课堂上还可以就常见语境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英文表述,操练结构,如“请事假一天”可套用“请病假三天”的英文表述结构,调整为ask for a personal leave of one day,也可微调结构,更改为ask for a one-day leave for personal matter。

学习了请假条这一应用文后,可要求学生请假时都要撰写英文假条,并及时给与学生反馈。由此,经过实际应用,教师反馈与自我反思,学生在撰写英文假条时,可以做到格式合理,要素齐全,表述清楚,或可举一反三,从而较好地掌握此类应用文写作。

信息填涂类的应用文也可以基于模因的理念进行教学。此类应用文多数会涉及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居住地址、婚姻状况、国籍、联系方式、邮箱地址等。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以上条款的各种英文表述,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对其同化的过程;并要求学生记忆,从而充实该类应用文的模因库;在需要的时候表达,即实现传播。相比较而言,此类应用文更多地采用“基因型”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6.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1,192,206.

[3]谢朝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161.

[4]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66.

[5]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DB/OL].http://pespmc1.vub.ac.be/Papers/MemeticsNamur.html.

[6]谢朝群,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2007(1):30-39.

[7]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8]百度百科.马伊琍体.[EB/OL].[2014-11-28]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FHGr-B0UDaROeOQwm2AgsdCKtDjGeFgEvK469Vbujt-m3rjln7fYO_5ypIiWb9qSvY95jXA6TUMU4v6F5-mIIqo_.

[9]Freeman D.L.and Long M.H.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42.

[10]Kumaravadivelu B.Understanding Language Teaching:From Method to Postmetho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rs,2006:27-53.

[11]Gass S.“Integrating research areas:A framework for second language studies”[J].Applied Linguistics,1998(9):198-217.

(责任编辑:黄美珍)

【教育教学研究】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metics

in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 Yu-feng

(ShanxiPoliceAcademy,Taiyuan030021,China)

Abstract:Memetics is strong enough to explain language phenomena and it is feasible and necessary to apply it in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Firstly, the lifecycle of language memes corresponds with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econdly,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help the transmission of language memes; besides, the memetic teaching idea is fit for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ith the help of memetics, students not only find and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ir practical writing, but also realize that imitation has a theory foundation, so that they accept and apply it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meme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practical writing; writ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5X(2015)04-0088-04

作者简介:张彧凤(1985- ),女,山西朔州人,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教师。

收稿日期:2015-05-21

猜你喜欢

模因论高职高专写作教学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