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勒的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
2015-04-08首都师范大学王维中
首都师范大学 王维中
浅析科勒的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
首都师范大学王维中
瑞士语言学者柯勒致力于探索翻译理论研究,将类型学引入到翻译理论研究中,对翻译等值关系进行系统分类,构建起翻译等值关系的五个框架,确定了一些框架的等值模式,探讨了各种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翻译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本文旨在探索柯勒的翻译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理论发展的影响。
科勒翻译理论类型学等值关系
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的通讯技术在媒体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各个语言集团之间的广泛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实现这种交流而搭建的语言桥梁——翻译实践以及为其定向的翻译理论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无数理论家们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翻译理论文化,建立起翻译理论界百花齐放、争相斗艳的乐园,而柯勒和他的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则可以说是这个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一 柯勒及其代表作“翻译学入门”
柯勒 (Werner Koller)1942年9月14日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是一位瑞士语言学家。柯勒曾分别就学于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于1968年获得苏黎世大学日耳曼学、普通语言学、哲学、斯堪的纳维亚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72年发表“翻译理论的基本问题”的博士论文并获得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从1974至1978年科勒在德国海德堡大学任应用语言学客籍教授,自1978年起至2012年退休前,科勒一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日耳曼语系任德语语言文学教授。
在近四十年的研究、教学职业生涯中,柯勒致力于语言及翻译理论研究,其研究范围为:翻译学 (普通翻译学、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视角探索翻译的可译性、翻译语篇类型学)、成语学 (包括成语学的应用、功能和附加值)、语言社会学 (瑞士德语区以德语为母语的居民),而其研究重点则是翻译等值类型学。
科勒在其近四十年的研究生涯中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在德语区乃至翻译理论界享有盛名,其中的经典之作是他于197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专著“翻译学入门”。①参看:Einführung in die 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Quelle&Meyer,Heidelberg 1979.该作品在其出版后的近20年内,四次再版,被德语区翻译理论界称为“传奇之作”,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起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该专著中的一个核心问题: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
二 柯勒的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
类型学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常称为类型,类型的各个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彼此之间相互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常被用于语言学、建筑学等学科领域。柯勒在他的著作中以语言、思维、文化、翻译的文化专项、翻译的可译性等多个方位和层面为视角,广泛、深入地研究翻译的等值问题,介绍、分析、研究了翻译理论界关于翻译等值理论,包括静态等值理论、动态等值理论、功能等值理论,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翻译等值关系存在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将类型理论引入到翻译学中,进一步探索翻译等值的分类,为翻译等值关系构建了五个框架。它们分别是:外延意义等值、内涵意义等值、篇章标准等值、语用等值和形式美学等值。在这五个等值框架内,柯勒对各种等值的模式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人们在翻译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为翻译科学今后的任务指明了方向。
1.外延意义等值
根据柯勒的理论,外延意义等值是以篇章所阐述的语外事实为定向的。科勒提出,鉴于外延意义等值的类别,翻译科学的任务是描述两门相关语言潜在的等值关系,并阐明在具体的翻译个案中,哪些篇章种类的要素确定对特定的等值进行选择。科勒认为,因为语言在这个层面上最具有再生产的能力,描述两门相关语言潜在的等值关系,其核心是词汇,即一门语言的词和语段以及文本的一些要素。根据柯勒的观点,存在五种类型的外延意义等值模式:
(1)一个对一个相等(外延意义等值层面上的同义词),如:(英)year→(德)Jahr
(2)一个对多个相等,比如:(英)control→(德)Regelung-Steurung-Bedienung
(3)多个对一个相等,如:(英)control-regulator-governor→(德)Regler
(4)一个对零个相等,如:(中)饺子→(英)?
属于这一类的往往是一个语言集团所固有的东西,如中文的饺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在翻译实践中,这种一个对零个相等的情况,即所谓的“空缺”现象,往往会使译者不知所措,成为翻译的一个难点。为此,柯勒提出了五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①照搬 (即将源语文本所用的词不经加工直接照搬到目标语的篇章中)。这种方法目前在科技领域使用较为广泛,如中文往往直接照搬一些英文词汇:windows、office、mp3、mp4等,其原因在于,语言文字的产生和传播有一个滞后现象,一个语言现象要被一个语言集团的大部分成员学会并掌握,需要有较长的时间,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此,因此,直接照搬产生该概念的语言集团的文字不言而喻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②仿译 (即一个源语的表达按照各个部分的意义译成目标语),如:(英)tata processing→ (德)Datenverarbeitung;③使用目标语中已有的、意义相似的词;④改写加注法:(英)runner→ (德)sichraschverkaufendesProdukt;⑤替换法 (即用目标语中的一个功能相似或意义相似的表达替换源语中的一个表达)。
(5)一个对部分相等,如:源语表达 (德)Geist→目的语表达(英)mind
根据柯勒的观点,外延意义等值是指目标语语篇与源语语篇所描述的事物在外延意义上相等。
二 内涵意义的等值
每一个词除了它的外延意义外还有它的内涵意义。一个外延意义的表达,往往附有多个相关的内涵意义,比如:死亡:没了/走了/仙逝等等。柯勒区分下列不同层面的隐含义:
①语言层面 (标准语、口语)
②社会环境层面 (学者、工人、官员)
③区域环境层面 (跨区域、区域、南、北方)
④媒体层面 (用书面语撰写、用口语形式表达)
⑤风格效果层面 (过时的、时髦的、直观的)
⑥频率层面 (常见的,不常见的)
⑦评估层面 (积极的,消极的,有讽刺意义的)
根据柯勒的理论,内涵意义等值是指目标语与源语一样,其描述的事物能引起相应的情感反应和联想反应。
三 篇章标准等值
科勒的篇章标准等值是指篇章语言使用规范的等值。科勒认为篇章标准等值与语篇类型的某些特征,如:语篇标准和语言标准 (语言的使用标准)有关。某些语篇类型,如:合同文本,在句法和词汇方面要求具有特定的语言标准 (风格标准)。比如对于一份药品使用说明书,人们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源语国家以及目标语国家的不同法律要求。比如,在德中翻译中,源语是一份能够接受的德文说明书,则目标语也必须是一份能够接受的中文说明书。柯勒认为,为了保证篇章标准等值,可以删减、补充和改写原文。
根据柯勒的理论,如果目标语篇章与源语篇章一样在语言使用规范方面相等,即达到了篇章标准等值。
四 语用等值
语用等值与接受者有关。翻译也是以接受者定向的,接受者应该能够在他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接受译文,以便翻译的交流功能能够得到发挥。柯勒认为,源语和目标语语篇的接受条件是不同的。
接受语篇的交流环境取决于某些特定的期待标准。除受各自语言集团的影响外,它还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接收者的社会地位;
(2)个人和团体专门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3)接收者的受教育程度、语言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等。
柯勒认为,如果源语和目标语以同样的方式在一个特定的情景内发挥了它们的交流功能,即达到了语用等值。
五 形式美学等值
形式美学等值与源语之美学的、形式的和个性的特征有关。在形式美学方面实现等值的翻译之目的是源语和目标语在押韵、节奏以及句法和词汇等一些具有特别表达风格方面达到形态上相似,这对于文学翻译特别有意义。
柯勒认为,源语和目标语语篇在形态上具有相似性,则形式美学等值便存在。
六 等值关系论对翻译的贡献
翻译等值一直是西方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在西方翻译理论界曾有诸多学者在从事翻译等值理论的研究。但是,由于翻译理论界对翻译等值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和使用价值存在较大的分歧,使得它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欧廷格 (A.G.Oettinger)用相等的要素来表达等值概念,①Oettinger,A.G.:Automatie Language Translation.Lexical and Technical Aspect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Russian,Cambridge/Mass.,1960,p.110.卡特福特 (J.C.Catford)用相等的文本材料 (equivalenttextual material)②Catford,J.C.1965: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London,1965,p.20.来表示等值,奈达 (Nida,E.A.)使用了最贴近自然的相等(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这一概念③Nida,E.A./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1969,p.12.,而威尔斯 (Wilss.W)则使用了尽可能相等的目标语文本的概念。④Wilss,W.Übersetzungswissenschaft.Probleme und Methoden,Stuttgart,1977,p.72.由此可见,人们对翻译等值这个概念的认识是完全不同的。不仅如此,对等值的限定则更是五花八门:内容的、文本的、风格的、表现的、形式的、动态的、功能的、交流的、语用的、效果的等值。柯勒对翻译等值理论发展的贡献在于:其一,他提出了确定等值理论概念的三项原则:(1)翻译等值确立两篇文章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应使用等值关系这个概念,而不是等值这个概念;(2)使用等值这个概念应以说明其相关的观点为前提条件;(3)目标语的各个种类以及不同等级和规模的语言/文本单位,只要它们与源语要素处于一种通过说明相关的观点能够达到一种专门的相等关系,则它们就可以被视为与源语具有等值关系。其二,柯勒将类型学引入到翻译学内,用于研究等值关系。他构建翻译等值关系的五个框架使得人们对等值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这对于等值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三,柯勒在分析等值关系的各种模式时,注重分析、解决翻译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柯勒的等值关系类型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柯勒为翻译构建了五个等值关系的框架,这是对翻译等值关系理论上的总的构想。事实上,在翻译实践中,每一项翻译任务都有各种不同的等值要求。人们不可能同时满足各种等级要求,所以,这些不同的等值要求必须被分成不同的等级。翻译理论界研究的重点是一方面探索如何尽可能保持原文的特征,以及如何尽可能发挥译文的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探索译文在多大程度上允许在还能被称为“翻译”的前提条件下偏离原文。另外,人们还需进一步论证,当两种关系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根据翻译的目的和意图,去协调这两种关系。这些都是翻译等值关系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七 结束语
柯勒的翻译等值关系类型理论开阔了翻译理论的视野,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有较大的贡献,但是这一理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我们期待着翻译理论家们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