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

2015-04-04范羽飞,常芸,宋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的护理

范羽飞, 常芸, 宋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CCU, 江苏 南京, 21000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包穿刺; 护理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2%[1],但因血流动力学异常,多造成严重的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2],治疗棘手且病死率高,预后极差。因梗死早期心肌水肿、脆性较大,不利于行外科手术及内科封堵治疗[3],故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患者进行循环支持,通过增加冠脉血流、减少心脏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4],提高手术机会。本科于2013年8月收治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合并VSR患者,通过置入IABP,择期行VSR封堵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7岁,因“突发胸痛16 h”收入本科。患者16 h前睡眠时突发压迫样胸骨后疼痛,范围约手掌大小,伴大汗淋漓,休息后症状持续不缓解,患者未予重视,直至当日下午(发病14 h)至二级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 V1-V5导联ST段弓背上抬0.3~0.5 mV; 心肌酶:血清肌酸激酶(CK)>2 000 U/L;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0 U/L, 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转至本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最高200/130 mmHg; 吸烟史30年,每天2包;酗酒史30年,每天50~100 g。入院查体:体温37.0 ℃, 脉搏9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压204/130 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底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尖部及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4/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入院后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伴少量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UCG)提示:室间隔穿孔,大孔直径约10~12 mm, 小孔近心尖部,直径约3~4 mm, 少量心包积液,EF值45%。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级、室间隔穿孔、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入院后给予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调脂、扩冠、降压、改善心功能、保肝、护胃等对症治疗。当日床边行漂浮导管及IABP置入。8月26日(入院第15天)患者在全麻下行介入封堵术,选择国产20 mm肌部室缺封堵器成功封堵大孔,封堵器腰部直径14~15 mm, 小孔靠近心尖部大小约4~5 mm,无法行介入封堵,但大孔封堵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术后复查UCG: 封堵器位置固定,回声强,中到大量心包积液,EF值42%。术后行心包穿刺24 h共引流出淡血性心包积液1 100 mL。9月3日(封堵术后8 d)行PCI,在左前降支(LAD)植入3.0 mm×3.0 mm Resolute支架1枚。9月4日停用IABP,累计使用23 d。术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9月10日(住院30 d)康复出院。出院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室间隔近心尖部穿孔未见明显扩大,患者平时生活能自理,无心绞痛发作,爬2层楼梯有胸闷气喘症状,休息3~5 min后能缓解,按时服药,情绪稳定,已戒烟酒。

2护理

2.1 IABP护理

2.1.1置管配合: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消除其紧张情绪,取得配合。备好物品及急救药品,连接监护导线调整好反搏时相,记录术前心率、四肢血压、四肢血氧饱和度,抽血测量基础ACT值,对比四肢颜色、温度有无差异,触诊双侧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位置及强度,做好标记。使用多普勒超声探查足背动脉回声,测量双下肢髌骨上15 cm和下10 cm处周径[5],做好记录。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关注患者主诉,注意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根据患者体质量计算肝素用量,医生完成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球囊导管后,协助其将球囊导管与仪器的氦气安全盘相连,将压力传感器固定于患者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三通通大气调零,动脉内压力值准确显示后,对球囊导管充气,开始反搏。

2.1.2管道固定:鞘管使用缝线固定,IABP导管用胶布固定,以便及时调整导管位置。股动脉穿刺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本科常规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固定穿刺处及IABP导管,但由于该患者置管时间长,弹性绷带透气性较差,加上每日换药在撕扯过程中易造成皮肤损伤,所以股动脉穿刺处改用2块10 cm×12 cm透明敷料(施乐辉IV3000)固定,使用棉质网套套于大腿上将导管固定,既便于观察穿刺处,又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每日拍床边胸片了解导管位置,正常情况球囊上端应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2~3 cm,下端位于肾动脉开口上方。护士通过标记外露长度,观察导管有无移位,每日监测双上肢血压,触诊双侧桡动脉搏动,每班监测尿量变化。

2.1.3体位护理:患者常规取平卧位,穿刺侧下肢伸直,保持功能位,避免屈膝、屈髋,翻身时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可行30°翻身[6],翻身时下肢与躯体成一直线,避免穿刺侧屈曲受压。该患者有少量胸腔积液和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程中时有胸闷气喘发生,所以床头抬高小于45°,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置管过程未出现导管打折及球囊不能有效充放气现象。

2.1.4参数观察: ① 心电图波形:选择1个R波向上的最佳ECG导联,确保QRS波振幅>0.5 mV[7](若<0.5 mV, 不易触发,应改变触发方式)。心电图信号良好无干扰,以保证触发IABP球囊充盈的周期。该患者由于置管时间长,使用信号转换将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示波转换至IABP上,这样减少了体表的心电监护电极片数量,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② 有创血压波型: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压力波型,反搏过程中将6 U/mL的肝素盐水加压至300 mmHg, 以2~3 mL/h的速度冲管,以保证管路通畅。同时每小时加强冲管1次,冲管时暂停反搏仪器,持续冲管30 s[8]。护士每班检查盐水袋压力及换能器位置,患者的体位改变时及时进行压力调零,保证有创血压的准确性; ③ 反搏波及反搏压:IABP在心脏收缩前球囊放气,心脏舒张期球囊充气,因此放气应开始于动脉压力波上升开始之前,充气开始于波形的切迹处,即为有效的反搏波[9]。为获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反搏压应高于患者主动脉内收缩压的10~20 mmHg[10]。如反搏后主动脉内收缩压和舒张末压较反搏前降低,而平均动脉压上升,说明反搏有效[4]。该患者置管期间,由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管床,通过反搏波型及反搏效果较理想,在IABP辅助15 d后行VSR封堵术; ④ 报警参数:设置好触发、漏气、导管位置、驱动装置、低反搏压、气源不足及系统报警等参数。护士应熟悉IABP的报警系统,如电源的连接、导管的位置、导管漏气、氦气不足、触发方式等,在监测中出现IABP报警时能迅速查找原因,及时报告医生,不轻易消除报警,及时排除故障,避免IABP泵停止过久(停搏>30 min)带来的循环影响或血栓形成[11]。

2.1.5IABP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 下肢缺血:在IABP置管期间护士注意下肢保暖和下肢循环的观察,以术前记录为基准,每班对比双下肢的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皮肤的颜色、温度、周径、感觉、血管充盈情况,每天使用多普勒超声探查双侧下肢动脉回声,做好记录。加强下肢护理,指导患者置管下肢踝关节行主动屈曲背伸运动,每次20下左右,2~3次/d; 给予下肢按摩,每次5~10 min, 2~3次/d。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下肢有无麻木、疼痛、肿胀等不适,并做好宣教; ② 出血:为防止血栓形成,常规使用肝素持续静脉泵入,每4 h监测活化凝血酶原(ACT), 调节ACT至基础值2.0~2.5倍,约200~220 s[12]。观察患者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的颜色,注意有无口鼻腔、牙龈、皮下出血。倾听患者主诉,注意有无腹痛、腰痛、头痛等症状,谨防内脏、腹膜后、颅内出血的可能。尽量减少穿刺,凡是穿刺处均做好交班,常规加压包扎24 h。每日监测血常规,该患者血红蛋白波动在102~110 g/L, 血小板最低46×109/L, 一般波动在(51~88)×109/L,医生考虑与肝素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有关,病程中患者未出现出血征象。

2.2 封堵术后护理

2.2.1呼吸道管理:患者9月3日在全麻下行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后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抬高床头30°,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减少胃食道反流。机械通气期间给予镇静,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轻不适感。根据RASS镇静程度评估表调节镇静药物剂量,使患者的镇静程度维持+1分~-2分。经气管插管按需吸痰,吸痰前、后分别予纯氧各1次,

2 min/次,以维持适当氧供和通气。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观察痰液的颜色和性状,采用加温湿化装置,将患者吸入的气体加温湿化到37 ℃, 稀释痰液,增加纤毛清理功能。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4 h/次监测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 cmH2O。加强口腔护理,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逆行性感染。9月4日血气分析: pH 7.39、p(CO2) 45 mmHg、p(O2) 85 mmHg,停用镇静药物,患者神志转清, RASS评分0分,停用呼吸机半小时监测血气无低氧血症,配合医生拔出气管插管,及时吸引痰液,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观察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改善喉头水肿。患者成功脱机,面罩吸氧6 h后改双鼻塞吸氧4 L/min。

2.2.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① 封堵器移位:移位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心室内压力较高、封堵器型号不合适或放置位置不恰当所致[13]。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呼吸、意识状态及末梢循环,注意有无头昏、咳嗽、咯血,注意有无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症状,观察心脏杂音,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复查超声心动图; ② 心律失常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VSR封堵治疗后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膜周部室缺边缘邻近心脏传导系统、封堵器机械压迫性水肿相关。同时因封堵器靠近主动脉瓣膜,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4]。应备好急救药品、器械及临时起搏器,术后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特别注意脉压的大小及周围血管体征,观察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变化,注意QRS波形变化; ③ 残余分流及溶血:与所用封堵器大和红细胞碰撞封堵器造成机械损伤有关[15]。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尿液颜色和量,注意皮肤有无黄染和出血点,每天监测血常规、肾功能;注意观察心脏杂音的变化。该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后,经过严密观察与护理,未出现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Deja M A, Szoslek J, Widenka K, et al.Post infaretion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an we do bett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0, 18(2): 194.

[2]赵颖军, 李占全, 袁龙, 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疗效观察(附3例报道)[J].中国急救医学, 2010, 30(4): 339.

[3]杨芳, 卢静, 彭春花, 等. 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2, (1): 120.

[4]苏庆玲.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13): 237.

[5]张真真. 1例IABP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25): 181.

[6]须慧华.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0): 1237.

[7]张海燕, 陈秀梅.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 32.

[8]元天梅.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于急诊PCI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16): 86.

[9]彭艳利,贾艳梅,刘亚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46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 49.

[10]温利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血栓与止血学, 2008, 23(10): 879.

[11]孙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植入术后并发动脉栓塞的预防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14): 1291.

[12]朱庆捷, 窦英茹. 严重心脏病围术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17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8(17): 80.

[13]金建芬, 孙红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行介入封堵治疗5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3, 12(6): 547.

[14]秦永文. 实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34.

[15]孔祥清, 杨荣, 曹克将, 等. AmplatzerVSR封堵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二例[J]. 中华医学杂志, 2005, 85(3): 216.

收稿日期:2014-05-21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2-144-02

DOI:10.7619/jcmp.201502050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与养生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