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2015-04-04樊晶晶李瑞艳戴靖华
樊晶晶,李瑞艳,戴靖华,王 倩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樊晶晶,李瑞艳,戴靖华,王倩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观察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原因,制定相应对策,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急诊科2012年急诊观察室发生的不良事件和30例护理投诉事件,结合急诊科实际情况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对策并实施。结果与结论:2013年发生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11例,较2012年显著减少。
[关键词]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防范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急诊观察室主要收治不能立刻确诊但离院后病情可能变化,需要住院治疗但住院部无床位的急诊患者。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观察室设有床位23张,2012年日平均留观24人,发生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30例。急诊科组建以护士长为核心的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质量控制小组,应用头脑风暴法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并分析讨论,绘制鱼骨图,将护理人员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予以提炼总结,制定对策并用于临床实践,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观察室登记留观8 760人次,发生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共计30例,涉及病区管理、护患沟通、护理人员责任心、护理技术以及患者因素等方面。
2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
2.1环境嘈杂
急诊观察室患者多,病情急且复杂多变,男女混住,人员杂,流动性大,陪侍人多。在嘈杂的环境中,护士、患者及家属都易焦躁,疲劳,导致护理人员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判断失误、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护理差错和医疗事故。
2.2护理人员沟通不到位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护理的关键。据统计,目前医患纠纷案例中,有80%与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1]。急诊科工作量大,护士常常只注意技术操作而忽视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情感需求,特别遇到无名氏、精神疾患、酗酒患者时,困难和压力更多,护理人员态度粗暴,甚至敷衍了事,不能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使患者及家属不能充分了解治疗的目的、方法及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解释急诊费用报销制度也导致了纠纷的产生。没有良好的沟通,彼此难以信任,相互间的尊重与理解也就难以维持。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护理制度是直接因素。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导护理人员工作的准则[2]。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但由于护士安全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有时会因工作忙乱、情绪不稳定及一些特殊原因而忽略了操作的规范性,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完全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所要求的流程去执行,造成漏输液体、加错药等错误。有些护士对护理核心制度未能完全理解,运用时不灵活不深入,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些护理人员存在工作倦怠,认为观察室没有重患者,不读书学习,对某些疾病认识不到位,没有预见性,以至于患者病情加重时不能及时观察到。有的护士技术不熟练、速度慢。
2.4护理人员技能欠缺
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均在患者家属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是很大的挑战。急诊科疾病有多样化的特点,往往涉及多专业护理知识,急诊观察室护士必须拥有综合判断能力,熟练掌握各专科抢救技能。但是急诊科年轻护士占76%,由于工作量大、责任重,年轻护士对新的护理理论及技能的学习相对欠缺,在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作出准确判断,给医疗工作带来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5患者及家属方面的风险
急诊科院外死亡、车祸外伤、自缢、酗酒等突发事件比较多,患者及家属往往情绪激动,甚至谩骂、殴打医护人员,极易产生护理纠纷。
3急诊观察室护理风险防范对策
3.1造就良好就医环境
安排床时,尽量做到男女分室,危重患者靠近护理站。病房多开门、开窗通风,督促卫生员勤打扫病房卫生,保证病房干净整洁。加强陪侍人的管理,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患者床头悬挂警示标志并做好宣教。在卫生间、开水房等处悬挂相应标识,铺防滑垫,做好安全防护。
3.2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技能
护士与患者沟通时,一定要态度和蔼,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耐心、准确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每个问题,做好“三先知道八主动”、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及护理相关的内容解释,提供满意服务。对于急诊费用报销问题,制作急诊费用报销宣传展板,科室医护人员熟悉急诊费用报销途径及类型,做到患者到院后不只是交代病情,还要和家属沟通好急诊费用报销问题,以减少投诉事件。
3.3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进行正常护理工作的保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3]。通过定期考核督促年轻护士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及医院规章制度,在高危时间段科学合理排班,在交接班时段、晚夜班、节假日及高峰期等高危时段,结合护理人员的整体结构及素质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保证足够人力上岗,确保护理安全。在护理工作相对集中、工作量大等潜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增设护理组长对护理安全进行二度把关。结合N0-N4护士层级特点实行新老搭配,加强对一线年轻护士的指导及支持。
3.4加强业务学习
建立护士长日查房制、一对一导师制,提高护理人员技能。护士长随责任护士交接班,随时解决问题。建立急诊科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专业知识培训, 增加急救理论和实践技能知识的积累并进行考核[4]。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水平。及时巡视病房,遇到问题及时查阅资料。定期组织新老护士经验交流会,进行情景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设计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的规范化培训内容,注重护士继续教育制度的落实。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案例分析,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设置不同的案例进行讨论学习。
采用此防范对策,2013年急诊科观察室登记留观9 855人次,日平均留观27人,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11例,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詹碧华.沟通是架起医者与患者之间的桥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58-59.
[2]乐杰.妇产科[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易红.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2):184-185.
[4]范建萍.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31-132.
本文编辑:王立钧
[中图分类号]R197.3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126(2015)01-0074-02
[作者简介]樊晶晶,女,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