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吡格列酮对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干预治疗作用
2016-01-27张福英赵晓军安艳玲
张福英,赵晓军,安艳玲
(1.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2;2.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3.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盐酸吡格列酮对葡萄糖调节受损的干预治疗作用
张福英1,赵晓军2,安艳玲3
(1.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030002;2.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030013;3.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盐酸吡格列酮对葡萄糖调节受损干预治疗的临床作用。 方法:收集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5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患者各26例,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干预组同时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调节血糖。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葡萄糖调节受损转归优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葡萄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在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的同时,应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调节血糖,可以使葡萄糖调节受损转归,并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葡萄糖调节受损;糖尿病;盐酸吡格列酮;干预作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的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而葡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患者是发生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人群。葡萄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IFG)或/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许多研究表明:对IGR患者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干预治疗,往往比治疗糖尿病更加容易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本研究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同时口服盐酸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治疗IGR患者,以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IGR患者血糖的干预调节和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9月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就诊的IGR患者(包括IFG或/和IGT)52例,男27例,女25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所有患者的资料均按统一的诊断标准入选,统一完成相关检查,符合IGR诊断标准者入组观察,连续观察6个月。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教育,药物干预组同时给予口服盐酸吡格列酮(艾汀)每日15 mg干预治疗。入选患者每4周门诊复查1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对高血压患者同时给予降压治疗,每3个月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血脂及肝功能。
1.2IGR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的诊断标准[1],静脉血糖IFG: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 mmol/L或(和)IGT:7.8 mmol/L≤2 hPG<11.1 mmol/L。
1.3检查方法
1.3.1一般检查所有入选患者均仔细询问病史、生活行为、家族史等。一般检查包括测量身高(H)、体重(W)、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1.3.2血糖检查对疑似IGR患者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空腹血糖要求患者至少8 h之内未进食。OGTT试验嘱患者口服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 mL水中,在5~10 min内饮完,开始喝葡萄糖水时计录时间,测2 h静脉血浆葡萄糖。
1.4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情况分析
本研究收集太原市杏花岭区中心医院就诊的IGR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患病性别比为1.08∶1。对照组26例,男13例,年龄(50.8±9.4)岁,女13例,年龄(52.4±10.1)岁。其中IFG者10例,IGT者9例,IFG同时伴IGT者7例。药物干预组26例,男14例,年龄(51.6±8.2)岁,女12例,年龄(54.1±7.7)岁。其中IFG者9例,IGT者11例,IFG同时伴IGT者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IFG、IGT及BMI、血压、血脂、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初访时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的一般资料±s)
2.1血糖结果分析
随访6个月结束时,对照组有1例失访,其余25例患者的FBG和2 h PG较观察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干预组无失访,26例患者的FBG较观察前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 PG较观察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18.44,P<0.05)。见表2。两组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IGR的例数和OGTT正常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见表3。
2.2不良反应情况
药物干预组中2例服药1月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加服小剂量呋塞米后水肿消失,未影响继续用药观察治疗。
2.3其他指标
随访结束时,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肝功能均无显著变化。
表2 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血糖结果比较±s) mmol/L
注:1)与治疗前比较,t=18.44,P<0.05
表3 对照组与药物干预组葡萄糖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IGR是指机体血糖测量值在正常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时高血糖之间,为基础状态下肝糖分解异常的表现,无论是IFG还是IGT都为正常血浆葡萄糖和糖尿病高血糖的中间代谢状态,其发生发展为糖尿病几率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者[2]。葡萄糖调节受损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是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前期阶段,未来发生 2 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目前考虑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每年新增加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来自于IGR这类人群,他们大多数由于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过大,没有时间合理安排自身休息与活动等因素所致。如何有效地对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人群进行干预治疗,已经成为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的重要研究课题[3]。随着我国近年来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加强,提高全民的糖尿病防控意识,高度重视IGR高危人群的预防与监测至关重要。临床研究也表明,IGR患者如果进行合理的干预治疗,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有可能逆转,可以显著减少其发展成为糖尿病的几率。干预治疗越早越规范,越可能有效的延缓糖尿病的发生,使血糖恢复正常,也证实了早期干预处理IGR的必要性和重要性。IGR除了具有发展为糖尿病的趋势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IGR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大意义[4]。
盐酸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属胰岛素增敏剂,为高选择性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其作用机制与胰岛素水平相关,它通过提高外周组织和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来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减少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5],并减少肝糖原的输出,调整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转录,调节葡萄糖及脂肪代谢,调节改善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干预组口服盐酸吡格列酮6个月后2 h PG明显降低,糖耐量转归显著优于未服药物的对照组,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GR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恢复OGTT正常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作用。提示盐酸吡格列酮能改善糖代谢控制情况,对IGR者有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作用,可以延缓IGR进展,并且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有实验证实,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还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6],还可以辅助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对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勇健. 内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杜群,石福彦,丁奇龙,等.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人群2年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3):223-226.
[3]田建卿,邹大进.2型糖尿病预防的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9,29(3):145-149.
[4]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Diabetes,Digestive and Kindney Disease.The Prevention or Delay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2,25(7):742-749.
[5]杜建玲,巴颖.口服降糖药的类别及临床应用共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12(1):53-54.
[6]孔俭,孙捷,汲洪磊.罗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J].高血压杂志,2003,11(5) :454-456.
本文编辑:王霞
Study of Pioglitazone Intervention Effect on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ZHANG Fuying1,ZHAO Xiaojun2,AN Yanling3
(1.TheXinghualingDistrictCentralHospitalofTaiyuanCity,Taiyuan030002,Shanxi,China;2.ShanxiTumorHospital,Taiyuan030013,Shanxi,China;3.ShanxiMedicalCollegeforContinuingEducation,Taiyuan030012,Shan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therapy on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Methods: 52 cases with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26 cases in each group), which were on a diet, exercise therapy with drug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ing oral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to regulate blood sugar. Results: The situation in drug intervention group of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prognosis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re were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Conclusion: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prognosis can successfully fulfilled by 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therapy as well as diet control, exercise therapy and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an be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KEYWORDS]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diabetes mellitus;pioglitazone hydrochloride;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26(2015)01-0009-03
[作者简介]张福英,女,副主任医师,从事糖尿病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