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

2015-04-04张建武邢志伟王红白洪忠郝志芳杨永辉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050041

山东医药 2015年32期
关键词:输血医院管理

张建武,邢志伟,王红,白洪忠,郝志芳,杨永辉(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050041)

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

张建武,邢志伟,王红,白洪忠,郝志芳,杨永辉
(河北省胸科医院,石家庄050041)

摘要:目的观察输血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后收治的输血患者125例(观察组),2012年1~12月该院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前收治的输血患者119例(对照组)。记录两组输注各成分血及全血用量,计算成分输血率以及输血标本采集正确率、申请单填写准确率、输血指征符合率、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配血报告单完整率等输血质量监控指标。结果观察组输注成分血9 182 U、全血1 U,成分输血率为99.99%;对照组输注成分血8 642.75 U、全血4 U,成分输血率为99.95%;两组成分输血率比较,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标本采集正确率分别为96.0%、80.7%,申请单填写准确率分别为89.6%、70.6%,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90.4%、68.9%,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分别为91.2%、82.4%,配血报告单完整率分别为99.2%、89.1%;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医院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关键词:医院管理;输血;质量控制体系

PDCA循环方法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步骤。为了提高输血质量,保证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我院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的具体细节和PDCA循环方法[1,2],建立起包括输血前、中、后3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于2013年1月开始应用于医院标准化管理。现将其对临床输血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输血患者125例(观察组),2012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输血患者119例(对照组)。观察组男73例、女52例,年龄24~71岁;对照组男68例、女51例,年龄22~69岁。两组性别、年龄均具有可比性。

1.2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实施方法本院于2013年1月开始实施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方法:①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每季度召开临床输血管理会议,管理监督我院临床输血工作

[3]。所有工作必须制度化、操作规范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②输血前质量管理:遵照合理用血申请单审查、输血标本审查以及登记制度;标本送达输血科后,检验人员核对申请单姓名、内容,无误后方可登记备用。③输血中质量管理:由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输血科人员核对血样与申请单信息一致后,按操作规程进行交叉配血,必须复查血型及抗体筛查;配血完成后,必须由第二位工作人员进行再次核对,检测者与复核者均签名④输血后质量管理:进行输血病历评估,包括输血申请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输血医嘱、病程记录等情况,反映输血时间、原因、输血过程观察及疗效的记录,以及配血报告单完整性等。

1.3相关指标观察记录两组输注各成分血(单位为U,包括悬浮红细胞、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血浆)及全血用量,成分输血率=成分血用量/(成分血用量+全血用量)×100%;参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内科输血指南》中的相关要求,计算两组输血标本采集正确率、申请单填写准确率、输血指征符合率、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配血报告单完整率等输血质量监控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输血用量及成分输血率比较观察组输

注成分血9 182 U(其中血浆5 074 U)、全血1 U,成分输血率为99.99%;对照组输注成分血8 642.75 U(其中血浆4 732.75U)、全血4 U,成分输血率为99.95%;两组成分输血率比较,P>0.05。

2.2两组输血质量监控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输血标本采集正确率分别为96.0%、80.7%,申请单填写准确率分别为89.6%、70.6%,输血指征符合率分别为90.4%、68.9%,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分别为91.2%、82.4%,配血报告单完整率分别为99.2%、89.1%;两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临床用血原则为能不输就不输、能少输就少输。临床合理输血就是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从而减少经输血途径感染疾病的风险[4,5]。为了倡导合理输血,临床要求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加强输血科及临床医生的输血知识[6],使临床医生充分掌握输血适应证[7,8]。积极倡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不仅可以加强用血管理并及时更新输血知识,还可以提高临床用血质量,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9]。对临床申请的不合理用血,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并向医生宣传合理用血指征,指导临床合理、科学用血。术中输血由麻醉医师掌握,病房治疗输血由输血科掌握,医生必须完善输血申请单上的相关血液学检查指标及输血目的。

为了提高输血质量,必须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医生岗位职责以及技术操作规程[10,11],包括用血申请单提前送达、配血标本登记、输血前检查及核对等,做到输血工作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考核常态化,有效减少输血差错事故的发生,从制度管理上促使医生合理、安全、高效使用血液制品[12,13]。本研究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输血前、中、后的质量控制[14],确保科学合理利用血液资源及用血安全[15];该体系是参照PDCA循环方法建立的,先后制定用血计划、培训计划、改进计划,并严格实施。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各临床科室主任对全院输血病历进行检查、评估,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科主任,并进行针对性处理。本研究中,虽然我院在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前后的成分输血率无明显变化,但是实施后的输血标本采集正确率、申请单填写准确率、输血指征符合率、输血过程记录完整率以及配血报告单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说明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可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参考文献:

[1]Fukui T.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Editorial: 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DCA cycle[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2,101( 12) : 3365-3367.

[2]喻茂文,乔林,张水建,等.PDCA循环在医院临床输血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 3) : 283-286.

[3]Liumbruno GM,Rafanelli D.Appropriateness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physicians' education: a continuous challenge for hospita transfusion committees[J].Blood Transfus,2012,10( 1) : 1-3.

[4]林珍.防范临床输血纠纷的措施及输血风险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 15) : 1779-1780.

[5]杨丽云,乐爱平,胡飘萍.合理用血降低临床输血风险[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 1) : 65-66.

[6]Kaur P,Kaur G,Kaur R,et al.Assessment of impact of training in improving knowled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mong clinicians[J].Transfus Med Hemother,2014,41( 3) : 222-226.

[7]张楠.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 11) : 1442-1443.

[8]胡江红,陈志远,周春,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9) : 1157-1158.

[9]杨宝成,邵超鹏.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 5) : 411-414.

[10]孔祥骞,吴松远.加强输血科质量控制与管理,保障临床输血安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 1) : 104-105.

[11]龚永启,王奕锐,胡华,等.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 1) : 8-9.

[12]张伟强,邬丽娜.质量管理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 2) : 105-106.

[13]郑春苏,黄湘宁,林小东,等.医院临床用血的安全与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 1) : 118.

[14]倪剑红.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与控制略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 9) : 145-146.

[15]Quaranta JF,Caldani C,Cabaud JJ,et al.Blood transfus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afety[J].Presse Med,2015,44( 2) : 214-220.

·综述·

收稿日期:( 2015-04-23)

通信作者:邢志伟,E-mail: xzwdoudou@163.com

基金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项目( ZD20140078)。

文章编号:1002-266X( 2015) 32-0095-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197.324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2.041

猜你喜欢

输血医院管理
信息技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
双创需要金融创新“输血”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浅析医疗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电子文档的应用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