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早期手术治疗体会

2015-04-03陈华侨熊国祥赵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6期
关键词:挫裂伤弥漫性脑干

陈华侨,熊国祥,赵敏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早期手术治疗体会

陈华侨,熊国祥,赵敏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收集PADBS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16例,仅存活3例,保守治疗死亡率约81.3%;手术治疗56例,死亡17例,手术治疗死亡率约30.4%。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结论:对PADBS患者,应针对不同颅内情况,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外伤;弥漫性脑肿胀;早期手术;去骨瓣减压;预后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osttraumatic acutediffuse brain swelling,PADBS)是在严重脑挫裂伤或广泛脑损伤之后所发生的急性继发损伤,发生率约为10.5%~29%,以青少年为多见,常于伤后2~4 h或稍长时间内出现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肿大,病情恶化迅速[1]。本研究探讨PADBS早期手术的治疗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PADBS72例,男59例,女13例;年龄14~66岁,平均24.5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5~6 h,平均2.4 h;车祸伤43例,摔伤6例,打击伤6例,坠落伤17例。临床表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3~5分29例,6~8分32例,>8分11例;伤后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者59例,昏迷者57例;双侧瞳孔散大者32例,一侧瞳孔散大者27例,瞳孔多变者13例;四肢肌张力增高者37例,去大脑强直19例,肌张力下降者22例;锥体束征阳性者41例(单侧阳性者17例,双侧阳性者24例)。

1.2 CT表现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颅脑CT扫描,均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脑实质密度降低,皮髓质分界不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下出血,脑沟变浅或消失,脑室脑池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变窄甚至闭塞,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或移位程度明显大于血肿厚度。多发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硬膜下血肿27例,硬膜外血肿15例,颅骨骨折2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6例。

1.3 手术时机及方法

据病情进展确定手术时机。入院时表现有瞳孔散大、去脑强直等脑疝征象者急诊手术治疗;其余密切观察临床病情变化及动态颅脑CT复查,根据复查结果确定是否手术减压处理。GCS评分<6分,环池、第三脑室严重受压几近闭塞者(马歇尔III级)须尽早手术减压抢救治疗;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可见、GCS评分>8分、合并颅内血肿<20m L者可以严密观察2~8 h,并动态复查颅脑CT,若出现意识障碍加深、第三脑室及基底池受压加剧者,应争取手术时机及减压处理。

据颅内情况确定手术方式。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但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颅内无明显血肿形成,或一侧或双侧薄层额、颞、顶部硬膜外/下出血以及脑挫裂伤者,行双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合并颅内血肿者先行血肿侧开颅减压,否则先行左侧手术。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单/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者,双额颞去大骨瓣减压+双额极切除内减压术。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单侧颅内血肿,且伴有较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者,按血肿侧标准大骨瓣及对侧颞瓣双侧减压手术准备,如血肿侧大骨瓣减压效果明显,则仅行一侧减压术,如一侧减压不彻底,则需行对侧颞瓣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激素冲击等治疗缓解颅内高压,为手术争取时机及创造条件,评估术后昏迷时间长者早期气管切开。

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

2 结果

入院时手术指征明确35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治疗;入院时GCS评分>8分21例,暂行保守治疗,但病情呈进行性恶化,行手术减压处理。

手术治疗56例。手术方式为行双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33例(GOS≥3分14例,GOS 2分6例,GOS 1分13例);行双额颞去大骨瓣减压12例(GOS≥3分6例,GOS 2分3例,GOS 1分3例);按血肿侧标准大骨瓣及对侧颞瓣双侧减压手术准备11例(GOS≥3分8例,GOS 2分2例,GOS 1分1例),有6例仅行血肿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减压效果满意,有3例血肿侧单侧减压不彻底同时行对侧颞瓣减压术,另有2例血肿侧减压术后颅压再次升高,二期行对侧颞瓣减压术。非手术治疗16例(GOS≥3分1例,GOS 2分2例,GOS 1分13例)。因伤后至入院时间>4 h,院前或入院后随即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而丧失手术时机6例;因家属拒绝手术7例,保守治疗无效放弃抢救。有3例经保守治疗存活。

3 讨论

PADBS是临床上外伤性颅脑损伤后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常出现持续深度意识障碍,易出现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及脑疝,往往在短时间内死于脑干功能衰竭,保守治疗病死率>80%。PADBS发生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观点包括:颅脑损伤合并桥脑蓝斑、中脑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血管运动中枢受损,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减弱或麻痹,产生脑循环障碍、脑组织膨胀及脑缺血、脑水肿等病理生理改变;广泛的血管内皮坏死或通透性增加,致迅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颅脑损伤后多种化学介质如兴奋性氨基酸、儿茶酚胺等释放并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导致脑血管扩张,导致神经功能严重受损[2,3]。误吸、低血压、原发性脑干损伤和就诊不及时是发生PADBS的高危因素,原发性脑干损伤为首要危险因素。PADBS主要机制为脑血管运动中枢的功能障碍而非脑水肿,因此脱水利尿、冬眠低温等常规治疗对降低颅内高压往往效果不明显;PADBS发生后,脑血管扩张、脑水肿和脑缺血三者形成恶性循环,如不能及时有效阻断,将导致颅内压急性升高,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颅内高压造成继发性脑干损伤是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手术减压对于迅速缓解急性期颅内高压、防范继发性脑干损伤效果明显[3-5]。尽早手术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并解除脑疝,解除急性颅内压增高对脑功能区及脑干、环池的挤压,有效的保护脑组织[6]。

PADBS救治能否成功和预后质量高低,关键在于能否尽快解除颅内高压,保护正常脑细胞或使尚处于可逆损伤阶段的脑细胞恢复正常功能,避免脑干功能受损加重。争取在伤后1~2 h即在脑血管麻痹致脑血管急剧扩张、脑缺血发生前,通过手术减压等综合治疗及时有效地缓解颅内高压,阻断脑组织尤其是脑干继发性损害的蔓延。因此早诊断早处理,减压刻不容缓[2]。本组12例患者均在伤后0.5~1 h入院确诊,并在伤后2 h内行开颅减压治疗,8例预后较好,COS评分5 分2例,4分6例。

对于此类手术,笔者体会如下:①PADBS的确诊。颅脑CT提示双侧脑实质密度偏低,皮髓质分界及脑沟显示不清,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受压变窄,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及外侧裂池受压变浅甚或闭塞,无论有无占位及中线移位,即可确诊为PADBS。如合并有颅内出血,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明显超过血肿厚度,有助于确诊[7]。一经确诊,及早手术减压[2]。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②手术方式。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但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颅内无明显血肿形成,或一侧或双侧薄层额、颞、顶部硬膜外/下出血及脑挫裂伤者,行双侧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形成骨窗 (9~l1)cm× (10~14)cm并咬除颅骨至蝶骨脊外1/3;术前脑疝者则切开小脑幕缘,合并颅内血肿者先行血肿侧减压术,否则先行左侧减压术[5]。此术式手术视野开阔,血肿清除及止血彻底,减压充分。对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单/双侧额叶脑挫裂伤者,行双额颞去大骨瓣减压术。取冠状头皮切口,骨窗向下至眉弓上缘、向上至冠状缝后2 cm、两侧平中颅窝底,去除双侧额颞骨瓣,矢状窦处不留骨桥,结扎矢状窦前端后于鸡冠水平离断大脑镰,渐次打开并扩大硬膜切口同时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据脑干受压情况加行双侧小脑幕裂孔切开术[4]。此术式效果良好,不足的是因骨窗大且矢状窦处无骨桥,后期颅骨修补手术难度增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合并单侧颅内血肿,且伴有较明显中线结构移位者,按血肿侧标准大骨瓣及对侧颞瓣双侧减压手术准备,如血肿侧大骨瓣减压效果明显,则仅行一侧开颅减压术,如一侧减压不彻底,不论对侧是否有血肿及脑肿胀重或轻,术中无需行头颅CT复查,均应同时行对侧颞瓣减压术。行对侧颞瓣减压术时,面积约为8 cm×10 cm,可根据减压程度,决定骨瓣大小,创伤相对小且节省手术时间,为术后可能继发脑水肿及少量再出血预留出代偿空间。③防范术中急性脑膨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8,9]。④必须重视院前急救及术后综合治疗,如脱水降颅压疗法、冬眠药物疗法、激素冲击疗法等[10,11]。

[1]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39-442.

[2]罗新名,高玉松,张亚东,等.外伤性急性薄层硬膜下血肿伴弥漫性脑肿胀的早期手术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98-699.

[3]陈德,黎亮,杨俊,等.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J].中国医师杂志,2013,15:511-513.

[4]许爱刚,王一芳,赖福生,等.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双侧大脑半球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472-473.

[5]赖湘,赖润龙,张填波,等.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救治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23例 [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19:220-221.

[6]兰荣宝,仇洪,张传东,等.双侧去骨瓣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附26例报告 [J].中国实用医药,2008,17:182-183.

[7]罗新名,高玉松,胡承啸,等.早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J].实用医学杂志,2013,30:207-208.

[8]李壮志,孙晓辉,孙学东,等.急性硬膜下血肿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80-81.

[9]顾应江,江涌,李昊,等.逐级减压清除急性硬膜下血肿[J].四川医学,2007,28:636-637.

[10]张春雷,王玉海,蔡桑,等.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054-1056.

[11]苑来生.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救治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3-84.

(本文编辑:唐颖馨)

R741;R651

A DOI 10.3870/sjsscj.2015.06.033

宜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湖北宜都443300

2015-04-19

陈华侨 mahuij@yeah.net

猜你喜欢

挫裂伤弥漫性脑干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研究进展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支气管镜技术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对冲性额颞脑挫裂伤3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