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研究

2015-04-03闫坤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研究

闫坤

(河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050061)

摘要:从非零和博弈的视角,剖析与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相关的各主体间利益诉求和博弈行为,试图找出影响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公平和协调的因素,论证该背景下实施非零和博弈,实现多方共赢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革和调整相关制度的对策和途径,为从现实层面解决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提供思路。

关键词:非零和博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文章编号:2095-0365(2015)02-0097-05

中图分类号:G52

收稿日期:2015-03-27

作者简介:闫坤(1983-),女,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研究。

本文信息:闫坤.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研究 [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97-101.

一、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合理性分析

随着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问题的基本解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又遇到了高中教育入学难、受教育难的问题。面对高中教育的非义务性和自主自费性,各相关主体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高门槛”、“繁手续” 等手段将农民工子女堵截在高中的校门外,在这种情况下,用“非零和博弈”的理论框架分析各主体的政策行为,使其认识到“合作”与“共赢”的可能性,成为新时期我国解决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题中之义。

(一)非零和博弈概念

“博弈”是一门调节利益冲突的艺术。非零和博弈是博弈论的一种类型,是区别于零和博弈来说的,它指一方参与者的所得不再恰好是另一方参与者的所失,他们不再是完全敌对的,而且极有可能一致认为博弈的某一结局比另一结局更佳,于是产生在共同受益基础上的合作。也就是说,博弈参与者之间不再是“你之得即我之失”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其中隐含的一个意思是,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共同的利益,并且“双赢”或者“多赢”的可能性是这一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在逐步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非零和博弈尤其是合作状态下的正和博弈,受到多数国家和学者的广泛重视,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成为国内政治社会问题解决和国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时代周刊著名撰稿人罗伯特·赖特在其名著中,为全世界展示出的一个崭新视野:“人类命运的昌盛必然要懂得从零和年代走向非零和年代”[1]。

(二)从非零和博弈视角解决此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

社会稳定,是指社会生活的协调、安定、和谐和有序,是通过社会、政府或人们的自觉干预、控制和调节而达到的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2]。而教育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环节,具有心理调适、情绪调控、人际关系调节、政治整合、信息交流等功能,这些功能又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社会稳定。

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继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又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非零和博弈促使各方利益主体通力合作,以社会和谐发展为使命,全面协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合理解决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逐步全面提高农民工子女综合素质,有利于减少社会发展中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对政治整合具有推进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加之中外文化相互冲击和激荡,我国政治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因此,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尤其是解决好当前遇到的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实现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流的中华文化,培育农民工子女群体对于政治体系的合法性认同,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非零和博弈视角解决此问题对于实现教育公平的意义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教育和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1954年《宪法》当中就已经明确有所规定,然而至今为止这项基本权利仍没有完全实现。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子女群体出现的“入学难”、“入园难”、“高借读费”、“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等众多问题,挑战了教育公平的底线。比如农民工子女进入当地高中学校就读需要满足一定的入学条件,而城市子女却可以无条件地进入。叶忠副教授在《试论教育制度公平》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制度公平的基本原则:优先保障每个人接受最基本的教育;公办教育优先考虑学习能力,民办教育兼顾支付能力和学习能力;调剂社会教育资源[3]。

因此,利用非零和博弈的方法,促使各方利益主体正确合理地处理好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基本意义就是有利于保障个体的基本权利,进而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顺应了亿万农民工的期待。正确解决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是实现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重要的一步,也是实现罗尔斯《正义论》中表述的“实现整个社会正义”的正确途径。更进一步,还有利于学习或发展机会的平等。教育公平不仅仅指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公平的教育,更意味着每个孩子学习或发展机会的平等。义务教育只是教育的其中一个阶段,那么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民工子女是否还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才是题中之义。合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高中教育问题,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子女考试和入学保障体系,从国家财政、法律政策、具体措施等方面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能够在实际层面上实现教育公平。

二、农民工子女及非零和博弈各主体在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从近几年的成效来看,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而针对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结合中央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政策导向,一些流入地政府也已经制定了与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相关的政策,允许或者限制性的接受他们在当地接受高中教育。然而,政策制定并不是问题的终结,而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政策推出的背后,仍然隐匿着种种新的问题。

(一)农民工子女作为此非零和博弈的分析对象所面临的困难及原因

1.部分高中学校入学“门槛”较高

据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2008年对12城市调研发现,在城市出生的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规模日趋庞大,农民工子女主体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与此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家长希望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在流入地读高中。

但是流入地学校和流出地学校这两个博弈主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从政策上和实际处理各环节中普遍设置繁琐的条件和“门槛”,对其责任相互推脱,没有形成非零和博弈的合作环境。再加上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农民工子女即使能够在城市里继续接受教育,也需要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两地间办理诸多繁琐的手续,同时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等,仅仅这些就不是一般农民工家庭所能承受的,据相关信息统计,我国平均学生教育费用标准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倍以上,致使多数农民工家庭入不敷出。农民工子女同样面临着流入地教育费用开销巨大的严峻现实问题。因此有大批农民工子女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不得不选择辍学,丧失了继续接受教育和个人平等发展的权利。

2.农民工子女角色适应困难

农民工子女新生代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眷恋乡土。长时间的城市生活,甚至出生于城市,使得他们多数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有些孩子甚至对家乡已经没有基本的认知,他们只能生活在城市,这使得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重新回到农村接受高中教育成为困难。福特基金会专项针对北京市的农民工子女群体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不读书后希望工作和生活的地点”这一部分中,留在北京占56.5%;去其他城市占35.5%;回老家城镇占4.5%;回老家农村占3.3%。

长远来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管农民工子女在不在城市接受高中教育,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如果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高中教育,之后还是会出现高考问题。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考生只能在户籍地参加高考,各大学在各省区市按名额录取,然而各地高考的科目和内容不同,回去高考又会降低农民工子女进入高校的机会。其次,如果农民工子女回原籍参加中考,在原籍所在地接受高中教育,但是由于各地课程改革的程度和教材存在较大差异,教学内容可能难以衔接,返乡后可能很难适应当地中考,一个直接的后果便是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初二就要返乡适应原籍的中考模式,根本不能在中央政府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两为主”的原则下顺畅地完成义务教育。

(二)其他非零和博弈利益主体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流入流出地政府学籍管理困难

由于异地中考和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有关政策规定的缺失与不完善,和“高考移民”的负面影响,使得户籍完全开放在近期不可能实现,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流动性使得学生的学籍管理出现难题。一方面,现如今我国各阶段的学籍是与户籍挂钩的,也有“城乡二元制”的静态特点,一般不能随意调动。但是农民工属于流动群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到城市也具有了流动属性,静态的学籍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农民工子女学籍问题的管理。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学生群体规模大、数量多,如果频繁调动学籍会导致学籍管理杂乱无序,有的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学籍丢失等情况,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学籍的流动需要涉及流出地和流入地双方相关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等多个部门机关的协调和配合。其中,跨省流动务工人员的子女问题更甚,时间长、耗力大,有时又可能引起由于流入、流出地政府作为博弈双方在利益或程序上的纠纷。

这样一来,在没有一个成熟灵活的学籍管理体制形成的条件下,农民工子女高中阶段的“考试难”、“入学难”、“受教育难”问题,在给农民工家庭造成诸多不便、增加诸多负担的同时,也影响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指标的实现。

2.城乡高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据《广州日报》调查,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分别是82.3%和17.7%。而在20世纪80年代,高校中农村生源占30%以上。两相对比,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几乎下降了一半。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数量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城乡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够均衡有关。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抢占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的这场博弈中,农村学校明显处于弱势,无力与城市高中学校竞争,导致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对于把希望寄托在受教育子女身上的农民工家长来说,更强烈希望能够享受到打工所在城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公平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城市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农村孩子则没有条件接受高等教育,本质上也就是一种教育不公的现象。社会有义务、政府有责任让所有的孩子公平地接受教育。

三、非零和博弈视角下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市民五大最主要的博弈主体的这种非零和博弈,虽然在理论上经过无限重复可以自动达到共赢的效果(即正和博弈),但是这无疑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有必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建立健全各博弈主体间的约束机制,完善博弈规则,使得非零和博弈的积极作用能够充分展现出来。因此,在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中,各相关博弈主体的行为和策略要着眼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来制定并调整相关教育政策,为农民工子女创造享有平等受教育权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教育发展惠及到他们,让其能够在流入地平等、顺利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全面共赢。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责任

1.进一步修改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在立法方面,中央应在已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配套的教育法律法规。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教育细则,以保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工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在司法方面,制定有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单行法,充分保障受教育权的公平性,保护农民工子女的合法受教育权;在执法方面,严格教育执法,使教育法律法规在社会生活上得到彻底贯彻和实施。

2.建立健全相应的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财政补贴制度

首先就是要建立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包括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为辅的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财政补贴制度,对弱势群体实施必要的制度跟进和补偿措施,同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普通本科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资助政策,逐步提高补助的标准。此外,还要做到事权与财权的统一。首先要明确划分各博弈主体在该问题上的事权范围。中央政府负总责,地方政府负本地责任;流出地学校和政府负责农民工子女的学籍调动和原资源再整合,流入地学校和政府负责农民工子女的高中教育资源提供和教育经费补助;其次,要做到各博弈主体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对全国范围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向弱势教育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使有事权的相关主体能够拥有相应的财权作为支持,把合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高中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能否达到中央与地方、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之间的信息对称,是保证在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上非零和博弈合作局面形成的重要内容。由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利益和目标不尽相同,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中央和地方的支出偏好顺序就可能不一致,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流出地或流入地政府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以高中教育“非义务性”为借口消极对待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的投入、学籍调动等问题。因此,中央政府必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力度,对隐瞒实情、没有积极应对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地方政府进行合理有效地惩罚。

此外,还要完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各博弈主体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各自的需要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达到信息上的对称,保证各博弈主体能够从大局出发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非零和博弈的优势。

(二)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

根据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向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等重点工作为指导,以开放中小城市的户籍为契机,在目前的户籍管理体系下,以及在中考和高考的政策框架内,实施以政府为主导,教育部门参与,部分地区先行试点进行改革。

同时,可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农民工子女入学电子档案,并且与教育资金支持系统相衔接,便于流入地政府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动向和发放教育补贴,更好地实现农民工子女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利。

(三)改革城乡高中教育资源分配体系

在现阶段,农民工父母宁可支付高额的“借读费”也要尽可能地让子女留在城市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拉大。主要体现为教育资源分配的比例、学校师资力量的对比、软硬件设施的优劣等几个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制度在现行条件下还没有专门涉及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政策,使农民工子女不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高中教育,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调整。

首先,要打破城乡分界。将高中教育资源站在全国高度上合理分配,增加对于农村和边远山区的高中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原籍也能接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其次,充分利用流出地学校和一些城市学校的闲置教育资源。当生源数减少时,可以利用这些闲置的教育资源,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最后,要简化入学手续,降低入学门槛。农民工家长们普遍反映部分证件的交纳是非常困难的,其中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就业证明和租房证明。因此,可以删减部分证件,并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简化入学手续,灵活设立接收条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民工子女能够和城市学生一样平等的享受到高中教育资源。

(四)允许“非政府组织”介入

林南认为,资源不但可以被个人占有,而且也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可以通过关系网络被摄取[5]。尤其是当今社会问题多发时期,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获得成长的空间,它们也积极利用其灵活的专业优势弥补了政府的不足,参与到弱势群体社会支持上来,并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对于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允许一定专业的非政府组织的介入,构建多元社会支持系统对农民工子女尤其重要。同时,农民工也要组建农民工协会和社团,壮大自己的力量,通过协会组织活动与诸政策相关集团谈判并合理寻求政府的支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使自己在这场博弈中获得更多的筹码。正如塞维斯所言,也许“人类在越来越广泛的社群范围内,不断演化出‘缔造和平’的新方式,才得以造成政府的演化,甚至是社会以及文化本身的演化”。[5]

在这场非零和博弈的较量中,我们要把握当今中国发展总趋势,立足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现实特点,总结30年教育改革的经验与成果,学习十八大和两会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指导精神,在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核心的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分析处理好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市民五大相关博弈主体的利益关系,找到非零和博弈中通力合作的可能性,实现多端共赢,解决好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问题,从根本上维护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美) 罗伯特.赖特.非零和年代——人类命运的逻辑[M]. 李淑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68.

[2]王彩元.21世纪初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分析[J].求索,2005(6):92-94.

[3]郅庭瑾.教育制度分析的伦理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50-52.

[4] 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8.

[5] Elman R. Service.Origins of the State and Civilizatio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olution[M]. New York: W. W. Norton,2006:136.

Analysis on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zero-sum Game

YAN Kun

(Department of Party Construction, the Party School of Hebei Communist committee,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The interest demands and game behaviors among the subjects relating to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on-zero-sum Game. The research tries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have influences on the 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multi-win-win situation thorough implementing the Non-zero-sum Game, based on which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of reforming and adjusting the related system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ideas for solving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realistic level.

Key words:Non-zero-sum Game; children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education problem

猜你喜欢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的对策分析
民族器乐合奏课与综合大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
学校环境对农民工子女信任行为的影响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警惕农民工随迁子女遭遇教育“隐性不公”
媒介使用与文化适应之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