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环境对农民工子女信任行为的影响
2016-10-29肖迪
肖迪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其子女也随父母来到城市生活,并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起接受教育,但由于基础启蒙教育的缺失,农民工子弟学生必然不能与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教育,同时,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导致教师对于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的信任程度有很大不同。本文以HY爱心小学为例,从教师、学生、社会成员等方面,来探寻学校是怎样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信任行为。
关键词 信任 农民工子女 老师 同学 社会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1对熟悉他人的信任
1.1对老师的信任
1.1.1成绩影响对老师的信任
对教师的信任是与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的。和老师的关系在事实上是取决于自己的学习成绩,成绩好的孩子,教师会多加关照,成绩不好的孩子,教师一般都是不闻不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老师的信任、和教师的态度、成绩这三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1.1.2老师能否帮助建立自信影响对老师的信任
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处于比较高的地位,但是假如教师不能帮学生建立自信,相反还挫败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对他只会限于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敬,不会从内心信任他。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要得体,要能够鼓励学生,帮助农民工子女在本来就不利于他们环境中建立自信。
1.1.3老师区别对待本地学生与外地生影响对老师的信任
农民工子女根据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决定这个教师可不可以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讲,农民工子女对教师的不信任不在于这些孩子自己,而是在于老师本身,教师让他们更加确信了自己是社会中地位较低者,是占有资源较少者,注定是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1.2对同学、朋友的信任
农民工子女对同学和朋友基本都是信任的。虽然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影响信任的行为,但是他们始终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行事,与同学交往。学校都塑造了一个“彼此信任”的环境,并且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不会轻易瓦解。
2对一般他人的信任
对一般他人的信任是普遍信任中的一种,它呈现出匿名性、非经验性和不可交流性的特点。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信任感比城市儿童更低,这已经得到了研究的证实。
2.1对社会成员的一般信任
通过访问,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对社会上的陌生人有一种普遍的不信任感,他们的这种不信任甚至体现在我们的访问开始时。虽然对社会上想与他们接触的陌生人存在不信任感,但他们对社会的整体情况似乎还是抱有比较高的信任度的,这可能是由于他们接触的社会环境不多,还没有形成这方面的意识。
2.2对一些社会角色的信任
涉及到对特定的社会角色的信任上,不同的社会角色他们的信任程度也有不同。比如警察是大家都信赖的,但专家他们则不那么相信了。当被问及到涉及对销售员的信任问题时,绝大部分的被访者都表示不认为销售员在推销他们的产品时讲的是真话。这些大都是他们的父母平时透露给他们的,有些则是自己发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被访者都没有对城市乞讨人员表现出厌恶感,也没有怀疑他们可能是骗子。他们对乞讨人员的态度大多都是同情,而不愿意去猜测这些乞讨人员身份的真实性。
3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上述农民工子女的信任行为以及学校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了解到学校环境对于农民工子女对熟悉他人的信任度影响很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一般他人的信任以及对社会的信任。
在教师方面,学生成绩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的言行非常影响学生的信任,而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信任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待本地生和外地生采用的不同态度,会极大挫伤农民工子女的信任感。在同学方面,学生还是保持着极大的信任,有些同学即使做出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也不会损害同学们彼此信任感,同学对农民工子女的信任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
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是影响学生人际信任不可忽视的因素。学校的教育过于注重追求学习成绩和升学率,缺乏对学生正确人性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导致学生之间的人际信任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巩固。学校应该改变过去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教育的弊端,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培养,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加强道德修养;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把握、分析和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引导他们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引导他们在真诚、友爱、平等的基础上与人相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直接促进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创造一个有利的“诚信环境”,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人际态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结语
通过研究,本文关注了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并且对他们的信任行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仅是对同学的、老师的信任,还有对其他一般的人的信任。在城市的视角下,通过本文提供的参考,可以帮助农民工子女更加融入城市环境,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J].中国农村观察,2009(2):2-11.
[2] 张连德.人际信任对青年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影响[J].社会主义研究,2011.5(199):40-44.
[3] 翟学伟.社会流动与关系信任——也论关系强度与农民工的求职策略[J].社会学研究,2003(1):1-11.
[4] 鲍成中.学校内隐文化建构:信任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