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2015-03-31于超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于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于超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然而由于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良莠不齐、组织管理实施不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不清晰等原因,导致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质量不高。为此,应该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在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内涵和性质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其有效落实。

关键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于超/泰山学院思政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法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早在1997年我国就正式把它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计中。[1]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颁布后,实践教学开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推行。十余年来,我国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工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问题和不足,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认识的偏差

目前,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够统一和深入,导致很多问题。第一,实践教学随意化。[2]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停留在自发的层面上,任课教师兴致所致,开展一些随意的、目的性不明确的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划,缺乏系统的安排。第二,实践教学形式化。[3]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一些学校并没有认真落实,实践教学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有活动而无实际效果。第三,实践教学特殊化中被虚化。许多高校领导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十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对实践教学却不甚重视。在现实层面上,往往把实践教学当作政治任务或者是放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中来抓,最终使其在特殊化中被虚化。[4]

(二)组织管理和实施不规范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施不规范。有些学校虽然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多年,但学校只是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规定了学分,并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体制、机制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更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南,实践教学工作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处理不到位

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可概括为研究性实践活动、教化性实践活动和服务性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最初的设想中大部分没有很好的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习的内容相联系,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学生无法用课堂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也无法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一,经费不足。按照教育部2011年提出的“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达到生均15-20元”的要求计算,每所高校需要投入的经费巨大,许多高校无力承担,难以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需求。第二,实践教学基地缺少或者不够。尽管各地都因地制宜地建设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但与应该参与实践的大学生数相比,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课程开展的要求。第三,没有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许多高校只安排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时间,一般是每周2-4学时,但几乎没有安排过哪个时间段要开展实践教学课。第四,其他保障措施不到位。开展实践教学还需要幻灯、投影仪、电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车辆运输、医疗、餐饮、安全等后勤支持,师资力量、人员调配、部门协调、组织管理等人力保障等,但很多高校难以全面保障。

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的主要对策

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加强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实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下措施逐步解决。

(一)提高认识,促进实践教学的课程化

把实践教学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制定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形式、学时学分等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可以推动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教务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之中,组织制定和审批实践教学计划,指导编写课程大纲,保障学时学分,从教学管理上克服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深化实践教学育人效果。[5]

教师应该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现实情境”中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砥砺品性、完善自我。

实践教学形式包含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课堂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为达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学计划,通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观看视频资料、情景模拟、课堂游戏等形式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课外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大纲,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在实践中体验人生,感悟社会,将理论教学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并进而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知行合一。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地开展实践教学。

考虑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协同关系,在规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时,可以结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从原来理论课教学的学时学分中抽出1/3的学时学分作为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

(二)加强顶层设计,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6]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我们必须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加强“顶层设计”,以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标准(暂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成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编写组(办公室),从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搞得好的学校中抽调一批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教师,围绕高等学校目前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论与实施》教材。教育部明确规定全国1000多所高校必须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论与实施》列入高校本科生必修课程。在具体实施阶段,各高校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还要对实践教学进行缜密思考和系统设计,对实践教学的设计、实施、学时、师资力量、经费情况、考核与评价等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三)明确实践教学的内涵,厘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论界对这一概念争议较大,有多种解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实践教学就是社会实践,是利用社会这一空间组织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现场参与等形式;广义的实践教学,既可以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的与实践有关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它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中,如学生上台授课、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等,也可以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之外,如研讨专题报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7]把握了上述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也就厘清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际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本来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套不可拆分的“组合拳”,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构成完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四)解决好物资保障问题,健全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

解决好物资保障问题,建立和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实施的基础。首先,要落实专项经费。各高校要严格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中关于“本科生不低于20元的专项经费”标准,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其次,提供实践教学课的场地。实践教学如果是课堂实践教学就要提供专门的教室,如果是校内实践课,学校就要安排足够的场所,要是校外实践课,就要联系适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地、社区、工厂、企业、农村、机关事业单位等去处。为了解决实践教学基地不够用问题,当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各个地方根据高校的数量和在校人数开发和建设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再次,安排开展实践教学课的时间和学时。各高校教务部门应根据各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况,在每学期或学年的课程安排中严格规定实践教学课的具体授课时间及学时。最后,构建其他配套的保障措施。一要注重师资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教师到省内外或国外,开展社会考察调研,让教师更多地深入社会实际,开阔眼界,增加感性认识。二要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各高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多媒体教室、电脑、摄像机、刻录机等相应设备。三要提供后勤保障。开展实践教学,还要解决吃、住、行、安全等问题,为此,高校餐饮部、宿管科、车队、保卫科、医院等相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四要根据实践教学中的实际学时给教师发放课时津贴,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和激励监督机制;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考核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邹菊如,刘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念辨析[J].管理观察,2008,(4).

[2][3]傅开梅,宋海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

[4]匡和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制约因素分析[J].社科纵横,2012,(12).

[5]邓红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刍议[J].池州学院学报,2011,(4).

[6]习近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01/c_114223419.htm.2015 -8-9.

[7]刘建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构建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责任编辑:孙宽宁)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