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体系建设及对大陆地区的启示**基金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蓝色规划背景下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DSKL1401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5-03-31杜文彬马勇军
●杜文彬 马勇军
我国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体系建设及对大陆地区的启示**基金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蓝色规划背景下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研究”(项目编号:QDSKL1401026)的研究成果之一。
●杜文彬马勇军
摘要:当今世界对海洋利益的重视与维护,使海洋教育越来越被关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海洋教育体系,这对我国大陆地区的海洋教育体系建设有着相当大的借鉴意义。本文从海洋教育政策、学校海洋教育、社会海洋教育三个维度对台湾海洋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归纳和梳理,为我国大陆地区的海洋教育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比较研究
杜文彬/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马勇军/青岛大学小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教育
何为“海洋教育”,概而统之,就是将与海洋有关的知识传授给他人的活动。当前学术界对于海洋教育的概念界定,马勇教授的论述具有代表性。他从人海关系的视角出发,将海洋教育凝练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海洋知识,增加人们海洋意识,影响人的海洋道德,改良人们的海洋行为的活动都是广义上的海洋教育。而狭义的海洋教育是指在学校中,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有关海洋自然特性与社会价值认识、海洋知识(意识)、海洋道德等所构成的海洋素养的培养活动。[1]本文所述的海洋教育,采用广义的海洋教育定义,并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将海洋教育分为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海洋教育两大类。
体系,是指在一定范畴内的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而组成的整体。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海洋教育是海洋教育中既相对独立(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不同特点)又相互关联(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渠道有交叉和联系)的两部分,同时,就“海洋教育”的发展来看,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引领和保障着学校海洋教育与社会海洋教育的健康发展,且进一步加强了两者的联系,并使之成为整体。因此,笔者将海洋教育体系分为“海洋教育政策”、“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海洋教育”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台湾海洋教育体系建设
宝岛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为台湾提供了便捷的海上交通运输和巨大的海洋资源库。从16世纪开始,台湾就开始了频繁的海上贸易。在明朝时期,台湾更是成为整个亚洲通往世界的重要枢纽。然而,“靠海吃海”的台湾却迟迟没有建立起海洋教育体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正如台湾教育部门在《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中提到的,是由于台湾与大陆的同宗同源,被海洋包围着的台湾人民,一直受到陆地思维的限制,教育也一贯采用“以陆看海”观点,并没有很好地发挥海洋在教育中应有的影响。直至20世纪末,基于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海洋事业的时代背景,“发展海洋,利用海洋”、“重视海洋教育”才真正进入到台湾民众的视野。2001年后,台湾地区相继发布了《海洋白皮书》、《海洋政策白皮书》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确立了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策略,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台湾海洋教育体系。
我国台湾地区海洋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民众海洋意识的转变问题与我国大陆地区有着极大的相同点,因此,梳理台湾海洋教育的发展脉络与体系构成对大陆地区海洋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政策
政策与法律是推行政府意志的保证。台湾地区对于海洋教育的全面推行,就是以建立完善的海洋教育政策为开端的。完善的政策一方面为台湾海洋教育的目标、意义与实施过程进行了规定,使台湾地区的海洋教育建设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也为台湾海洋教育的推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减少了其推行阻力。台湾主要的海洋教育政策文件包括《海洋白皮书》、《海洋政策白皮书》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
《海洋白皮书》于2001年宣布实施,这份政府文件揭示了台湾海洋政策的发展策略为“永续发展”。其不但包括了对于海岸线规划、水域污染排放的检讨、海洋科技的推动及海洋生物资源保育等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也制定了海洋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令,建立了管理协调体制与机构。在教育方面,该文件指出“教育政策除了应鼓励民众参与建构优质海洋社会外,更需要培育国民具有海洋公民素质并且能够积极投入海洋社会。”[2]可以说,该文件首次以政府的姿态对台湾提出了应加强海洋研究、重视海洋教育的要求。
《海洋政策白皮书》于2006年颁布。在这本200多页的白皮书中,详尽阐述了台湾地区的海洋事务、海洋管理与海洋政策的现实情况。[3]该白皮书是对《海洋白皮书》的进一步修正和改动,较之于《海洋白皮书》更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对包括海洋教育在内的各项海洋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工作方案设计。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是台湾地区第一部以海洋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性政策文件,明确了台湾海洋教育要以强化各级学校学生的海洋素养为基础,以培养海洋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为目的。同时,文件阐明了台湾地区的海洋政策与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了海洋教育的环境与现状,并探讨了如何发展海洋教育以及海洋教育的政策理念与目标。最后,文件又就台湾地区的海洋教育策略进行了具体的规划。[4]可以说,《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是台湾海洋教育的蓝图。
这三份白皮书的发行与实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完善了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的政策。确立了“海洋台湾”的发展思想,并透过各项政策的规划,确定了台湾地区海洋教育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以及策略,全面推动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台湾地区学校海洋教育
学校的海洋教育是国家战略和政策方针的细化与实践,也是检验国民意识自觉程度的有效体现。[5]因此,学校海洋教育是台湾海洋教育的重中之重。其学校教育分别涉及到了中小学教育、职业学校教育以及高校教育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其特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实施策略。
1.中小学阶段的台湾海洋教育
台湾教育部门将“海洋教育”纳入到中小学九年一贯制课程纲要中这一举动,就已然显示了在台湾海洋教育领域中,“海洋教育”一词的内涵已经从过去专业教育范畴,扩充为“提升基本素养”的普通教育范畴。[6]“海洋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贯穿各个学段的全民教育,而且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做起。在中小学方面,台湾地区推行“知能教育”,即让学生能够在中小学阶段,以活动或者将海洋相关知识融入课程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海洋的感情,进而导入相关基础知识。另外,还要“在课程中融入水的知识,强化水域运动的培养,增强个人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形成海洋民族勇敢、坚韧的优质特征。”[7]
为了积极推动海洋教育,台湾教育部门从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众多部门和学者参与了相关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如在编写海洋教育课程教材方面,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材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时事相结合,增加实践活动。在提升教师教学知识技能方面,鼓励大学开展有关海洋教育主题的教师在职进修班、海洋文化知识研习会并着重培养海洋教育的种子师资。更有学者认为,教师是海洋教育发展的关键,种子师资的培养应是国家推动海洋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养成的过程中提供海洋教育的相关知识,以让未来的教师顺利将海洋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才是永续推动国民海洋的根本教育之道。”[8]而在学生方面,教育者认为加强学生的游泳能力是使学生亲近海洋的突破点。他们认为“游泳不只是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技能,更是必要时活命的本事。它应该是我国海洋基础教育的一个指标。”[9]推动基础海洋教育发展务必须要提升学生的游泳能力。为此,台湾地区推动建设游泳与水域运动专案网站,完成学生游泳能力检测作业系统、规划办理学生游泳体验营、游泳教学推动模式研习会、游泳指导人才培训研习会等。
在高中方面,台湾地区对于海洋教育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将海洋主题纳入相关必修科目中。据《海洋教育白皮书》统计,与海洋教育主题相关的授课,在整个高中课程中共约有22节,分布在地理、生物、化学等各门各科之中,形成了高中海洋教育的基础。另外,在“台湾高中学科教学资源”网站上,海洋教育已经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一样列为一个专门学科。在此网站上点击“海洋教育”一栏,就可查看在整个高中课程中所有与海洋教育有关的课题。这说明,在台湾地区,海洋教育已经成为独立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非海洋类的职业学校中,也开设了与海洋教育相关的选修科目。
2.职业院校海洋教育
台湾地区十分重视职业海洋教育,将海洋职业教育学校视为培养海洋基层人才的重要机构。当前台湾地区的主要海洋类国立高级职业学校包括苏澳海事、基隆海事、台南海事、东港海事以及澎湖海事五所学校。在海洋职业学校中,海洋教育被细分为水产业、航运管理业、轮机业、渔业以及航海业五大主要科目。《台湾海洋教育蓝图》对于台湾的海洋教育进行分类讨论,将职业教育与高等院校教育归属于专业教育,并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教育相关人员应随需求变化来改变学程机制,培养合乎市场需求的人才:“以学程诱导系列所转型,培养具有前瞻性。未来性的人才;设计学程,培植新兴领域人才、台湾特色领域人才的发展;以学程设计纳编非海洋专业的学生进入海洋相关专业学习,培育跨领域人才,提升参与国际竞争机制的能力。”[10]另外,相关学者还认为在海洋专业人才的养成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海洋产业价值和生态平衡的认识,从而使其能够在海洋产业的发展中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以保证海洋事业的永续发展。
3.高等院校海洋教育
台湾地区现有海洋教育专业的海洋大学共有四所,即台湾海洋大学、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中国海事商业技术学院以及澎湖科技大学。另外其他高校也设有与海洋相关的院系。近年来,由于教育部门的积极推进,高校海洋教育不仅在学生人数上稳步上升,在其内部结构以及培养质量上也普遍得到提高。同时,台湾学者与教育部门总结了以往台湾区高校海洋教育的缺陷,如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重视生物、海洋工程的研究,较缺乏航运、渔业等专业领域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课程架构方面也缺乏其系统与连贯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偏向理论;教材更新缓慢,无法随着航海科技的升级与发展反映科技变迁与社会进步的实况,以及当前海洋科技经费不足,缺乏专门的海洋研究机构等。[11]针对上述缺陷,台湾高校海洋教育将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展:“首先,增设海洋相关系所,增加教师数量,培养优秀的海洋科技研究、资源、海产、航运等各方面与海洋事业有关的人才。其次,加强海洋教育教材的编写力度。再次,加强学生海洋事业的实习,办理学生上船实习以及座谈会,提高教学品质。最后,加强海事、水产各级学校课程之间的衔接,加强教学资源与信息的交流。同时,增加与海洋事业有关的公费留学,加强高级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12]
(三)台湾社会海洋教育
台湾海洋教育在中小学中是以知能教育为主,在职业院校与高等教育中是以专业教育为主,而在社会教育方面,则是以民众的海洋素养养成教育为主。台湾教育部门认为,台湾虽然四面环海,但是在社会大众的思想方面却仍然延续着大陆传统思维文化,认为自己居于陆地之中,把海洋视为边界,“只知西北有神州,不知东海无尽头”。因此台湾海洋的社会教育应从帮助民众跳脱出传统的陆地思维文化限制开始。
首先,社会教育体系的建立以整个台湾地区政策的调整为前提,将以往的由陆看海调整为海陆平衡思想。让全体人民以海岛为立足点,培养民众对海洋的正确观点,教育全民海洋的相关知识,达成民众认识海洋、热爱海洋、善用海洋、珍惜海洋以及拥有海洋国际观的基本素质。其次,效仿中小学海洋教育的体验课程,以海(水)上体验为核心,加大水上体验场所的建设力度,充实优质并安全的水上体验活动,使民众能够亲近水,亲近海洋。最后,建立资源共享的教育网络,促进海洋信息资讯化发展,建立海洋教育资源平台,加速海洋资讯的扩展与交流。同时,还辅以增进民众对于全球海洋的国际观念,培育具有海洋素养的全球公民,做好与国际海洋社会接轨的准备。
二、台湾海洋教育体系建设对大陆的启示
(一)大陆应制定上下连贯且操作性强的海洋教育政策
台湾地区通过《海洋白皮书》、《海洋政策白皮书》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的颁布与实施,一步步细化了关于海洋教育展开的具体条款,不管是在学校海洋教育方面还是在社会海洋教育方面,都规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教育策略,使海洋教育事业的发展步骤清晰,有章可循。而大陆地区的海洋教育政策却存在着约束力小、内容空泛以及政策之间缺乏关联性等缺点。在大陆地区,尤其在面向社会公共海洋教育的政策中,“文本上大多为以‘加强……教育’、‘提升公民……意识’式的语言为主。”[13]这类空洞的语言使得海洋教育无章可循。同时,由于政策文本中缺乏对教育目标的阐述,“使各个地区海洋教育的开展仅是一时兴起”。[14]另外,大陆地区的海洋教育政策缺乏统一的指导。“海洋教育政策总体上比较分散,甚至同一时期不同的部门也会出台各自独立,并不相关的政策”。[15]政策之间的不关联,难免导致其内容的重叠交叉,反而成为大陆地区发展海洋教育的负担。因此,笔者认为,效仿台湾地区海洋政策体系建设,各部门协调合作,从国家层面制定海洋教育政策,使宏观指导与具体方案制定上下连贯,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大陆地区海洋教育的发展。
(二)大陆应加强学校海洋教育的连贯性并注重对师资的培养
当前大陆地区学校海洋教育主要存在各级学校教育不连贯和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大陆地区从基础海洋教育到高校海洋教育缺乏连贯性。需要肯定的是,大陆地区在海洋高等教育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全国共有海洋专业领域博士后流动站11个,海洋类博士点46个,涉海博士点69个,硕士点68个,本科专业93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9个,国家级、省部级本科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3个”,[l6]形成了包括研究生、本科和海洋职业教育多层次的海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且专业众多,种类齐全。同时,当前大陆地区的部分沿海城市也都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的海洋教育。有的城市,如山东青岛甚至已经形成了有关海洋教育的地方二级课程和校本三级课程,通过打造海洋特色学校,成功地将海洋教育渗透在中小学教育中。但是,从目前全国范围看,像青岛这样全面开展中小学海洋教育的城市还比较少,中小学海洋教育还没有普及。而且,大陆地区对于小学、初中、高中、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的海洋教育目标、定位、衔接与关联等方面缺少研究,使得各级学校的海洋教育不连贯。台湾地区发展学校海洋教育的连贯性思路是大陆地区海洋教育最需要借鉴的。另一方面,面向中小学海洋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育也是大陆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对山东青岛地区中小学海洋教育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前担任中小学海洋教育课程的教师主要有两类:一是由当地大学海洋专业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兼职,一类是由地理或者生物等科目的任课老师兼任。这是大陆地区海洋教育共有的弊端,即虽然在中小学开设了海洋课程,但是并没有给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同时,当前大陆的高等院校和师范学校中,也并没有“海洋教育”这一专业。这种专业教师的匮乏,势必使大陆中小学的海洋教育质量大打折扣。而台湾地区海洋教育种子师资的培养和海洋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经验,对大陆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大陆应尽快开展海洋社会教育,普及海洋知识,提高民众海洋素养
社会教育是大陆地区海洋教育的薄弱环节。2012年,凤凰网报道了中国海洋局针对民众海洋意识的调查报告。该调查历时两年,抽样范围涵盖了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6大区域的18个城市。报告结果显示,有九成的受访民众根本不知道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大多数的人认为海洋与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息息相关的,有46.3%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海洋污染并不严重,同时有六成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对于一些偏远海岛的争夺意义不大。这些都表现出了民众的海洋素养十分贫乏。[17]民众海洋素养的缺乏,不仅仅与我国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也使得大陆地区的中小学海洋教育虽然在上层领导方面已经成熟,但在推广时遇到了较大阻力。正如前文提到,大陆地区民众海洋知识贫乏的原因与台湾地区相同,都受到了“陆地思想”的限制。因此,台湾地区针对民众海洋素养教育的大力宣传、开设面向民众的海洋体验课,以及利用互联网加速海洋资讯交流等提升民众海洋素养的具体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还发现,在台湾地区的海洋教育事业发展中,专家学者对于海洋教育的宣传和推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例如“海洋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台湾地区召开,就为台湾海洋教育打开了新的视角,推动了台湾海洋教育中海洋科技教育的发展。而大陆地区海洋教育领域研究者还比较少,专家学者推动作用的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的海洋教育政策中尚缺乏海洋教育立法的支持。在台湾地区现行的法律中,仅有《海洋基本立法》中提到了海洋教育的发展并提供法律意志的保证,并没有出现如与日本《环境教育推进法》等类似的专门针对于海洋教育的立法。在大陆地区对于台湾海洋教育的借鉴过程中,也要重视其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以便更好地推动大陆地区海洋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何谓海洋教育——人海关系视角的确认[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2,(6).
[2][3]李明杰.台湾地区海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5.
[4][12]海洋教育政策白皮书[EB/OL].http://www.docin.com/p-257080971.html.
[5]宋宁而,姜春洁.日本海洋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1,(4).
[6]吴靖国.中小学海洋教育的检讨与重构[J].教育资料与研究,2010,(2).
[7][9][11]李绍兴.台湾海洋教育的现况与未来[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6,(4).
[8]吴靖国.小学师资培训课程中海洋教育教学内容研究[J].教育资料与研究,2011,(10).
[10]蔡锦玲.台湾海洋教育蓝图[J].教育资料与研究,2006,(6).
[13][14][15]马勇,王婧,周甜甜.我国海洋政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容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6).
[16]潘爱珍,苗振清.我国海洋教育发展与海洋人才培养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6).
[17]蔡岩红.海洋意识调查显示我国民众海洋知识贫乏九成受访者不知我国海洋国土面积[EB/OL].http://finance. ifeng. com/roll/ 20120611/6589045. shtml.
(责任编辑:冯永刚)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当代教育科学的其它文章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 论翻转课堂对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启示**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实践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学演变”[BAA130010]的阶段性成果。
- 翻转课堂的“翻”与“不翻”:基于文化视角的思考
- 立足学校的课程整合研究**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省级教师教育基地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滨州学院重大课题“普通本科院校职前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 大学排名与高校教学地位之殇**基金项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2015Y0414-011)、江苏大学第十四批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江苏省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 中美高校服务学习的比较与启示**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项目“服务学习——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B00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