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2015-03-31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声部意识音乐

●任 静

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任 静

新课改实验中,在关注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上切入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改的焦点。合作学习符合音乐新课标的理念精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本文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从诸方面阐述了培养音乐合作意识的教学策略。

音乐教学;学生合作;合作意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强调在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而合作意识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因为音乐本身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这一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但是,合作不应只停留在形式上,要在内容上、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意义,增强合作意识。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呢?

一、在“表现”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廖乃雄先生曾经说过:“音乐首先是一门集体艺术,集体唱、奏、表演,能感人至深,影响力大。”在音乐课“表现”领域中,合唱、合奏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功能。合唱、合奏教学,除了要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合唱、合奏的经验外,还应通过合唱、合奏的教学与练习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合奏、合唱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演奏(唱)形式做出不同的表演合作要求。齐唱、齐奏时,要引导学生对歌(乐)曲的情绪有准确的把握,要有统一的分句,力度、速度的变化要协调一致。分声部合唱(奏)时,首先要对各声部的演唱、演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每个声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其次,各个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力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的诠释。在排练时,可以把演唱(奏)主旋律声部和其余声部人员进行连续多次的分工合作,接着主旋律声部演唱(奏)分别与每个伴奏声部的合作,或者声部加入连续合作,最后大合奏形成全体合作。如在教学合奏曲《瑶族舞曲》(主题音乐)打击乐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听、练、合、议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出每一种打击乐器所刻画的音乐形象,使他们体验到在演奏过程中各声部间一次目光的交流,一次律动的配合是如此美好。进而使他们明白,如果缺少了表演上的合作,就根本无法表现瑶族小伙和姑娘们轻歌曼舞的场面。在伴奏时,只有和主唱(奏)配合好,才能体现伴奏的价值。伴奏者在表演时不可喧宾夺主,更不是可有可无,只有当伴奏者共同认同了主唱(奏)者的表演风格及情感体验,合作表演才能成功。音乐是通过听、思、唱、动的方式来感受的,它有非常广阔的合作教学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比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音响与配合失误造成的音响缺憾两种不同的效果,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得到加强。

二、在“感受与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训练培养中也能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器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音乐欣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形式,“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在表演中让学生体会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中,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力,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器乐小组;碰铃代表水声,三角铁代表水波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宁静与安详,利用器乐重奏的形式表现了乐曲中“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组:一家四口出海打渔,孩子撒网,父母划船,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及动作来表现乐曲中满怀喜悦、渔歌飞扬的画面;舞蹈小组表现的是夕阳西下、渔舟晚归;还有诗歌朗诵小组、图画展示小组、歌咏小组等,学生表演大胆,思维开阔,充满情趣。一堂看似枯燥单调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锻炼了学生音乐表现的才能,而且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以加强。

三、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二度创造性”,即表演者只有通过对音乐曲谱的辨识和理解,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乐谱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表演。因此可以说音乐表演的过程即是音乐在乐谱的限定下进行创造的过程,而音乐表演又大多是群体性活动,如舞蹈、音乐剧等,他要求许多人共同参与。所以在即兴创作表演时可以把不同艺术特长的同学分配到各个合作组中,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来显现小组学习的特色等。例如在《鳟鱼》案例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先启发学生谈“鱼在水中游”的各种快乐情景,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音乐,让各小组留意不同的音乐要素及变化,让他们分辨出乐曲中每一段的变奏所使用的乐器及速度、力度的变化。让几位基础好的同学画出节奏音型的图谱……这些创作活动注重了个性发展,又在群体表演中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两者互相交融,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接着围绕《鳟鱼》五重奏,进一步讨论,让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自由的想象。做法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笔,将作品中的情景描绘出来,以小组形式完成。然后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发言,说出对鳟鱼命运的种种猜测。这样做的目的是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探究。最后我还组织了创编游戏,就是根据《鳟鱼》五重奏音乐进行课本剧创编,分小组让同学们在身临其境中体验音乐的美妙,同时感受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这堂课,因为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同学们较全面地了解了音乐内容,并且在群体活动中达到了人人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在“学习方式多样化”中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教学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即合作学习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如游戏竞赛法、分析讨论法、交错学习法、共同学习等等。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我曾设计了一节《节日里的歌》,目的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了解一些节日里的歌曲,并切身感受音乐在节奏中的作用。我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接着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各十名同学,并要求组内一位学生根据固定的节奏型说节日名并对应的说出歌曲,每说对一个记一分,接不上来不给分,评分先由组内的其他同学评定,假如组内同学认为错了,那么可以帮助改正错误,假如获得帮助后对了还是得一分,帮助错的话不给分,如果组内的同学答错了,但是没有获得组内其他同学的帮助的话,其他组的同学就在最后五秒钟内倒记时,给他们来一个最后通牒。同时班内还要选出几位同学,如做统计的、监督的、记分的、记时的等等。那么,哪组分数最高,花费的总时间最少,那一组就为获胜组,同时分数最高,花费的总时间最少,那一组就为获胜组,同时不可以评选最佳精神文明组及最佳参赛选手等。我在此所举的例子看起来比较繁琐,但是通过此种类型的活动,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获得共同成功的体验。

此外,培养学生课堂中的合作意识还需要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如和谐的室内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等。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艺术,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性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通过音乐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使学生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体验着同一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观念和互帮互助的高尚情操,也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学难以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我们应当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利用可挖掘的一切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们的音乐课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金传宝)

任 静/山东省济南第十四中学

猜你喜欢

声部意识音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音乐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