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研究型下的《温病学》教学模式探讨

2015-03-31陕西中医学院郑旭锐周永学杨景锋王礼凤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风温温病研究型

陕西中医学院 郑旭锐 周永学 杨景锋 惠 毅 王礼凤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高等中医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中医药学人才。我们尝试在本科学生中实施论文研究型下的《温病学》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目前《温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温病学》课程是中医的主干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和诊治方法,属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治温病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对于本科生的温病学教学方法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存在很多的弊端,如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以单纯的“满堂灌”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只是单纯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消化,至于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否进一步提高对温病的认识,以后自己遇到疾病能否正确辨证用药,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不是很好。《温病学》因其属于中医经典课程,所以其课堂教学往往缺乏形象、直观和生动的教学图片,所以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能存在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阻滞了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在本门课程的授课中有很少一部分是能够提高中医温病临床实践能力的见习课程,尽管我们也安排了专职教师进行临床带教,但是由于部分温病病种的特殊性,见习课时安排较少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到《温病学》教学效果。

二、论文研究型下的《温病学》教学模式的建立

所谓论文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融合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理论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二是研究为本的学习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过程。温病学主要是以温病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的温病学家们所创建的温病学说为基础,结合历代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并吸取现在温病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而构成的学科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温病的发病特点、病因和发病、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理论、温病特色诊断方法、常用的治法、预防护理以及每种温病的诊治等,这些内容既包括基本理论,也有临床诊疗手段的研讨。我们在实施论文研究型为主的教学模式中,着重启发学生学习解决温病临床实际问题,要求他们在温病学课堂之外必须查阅大量相关的温病学资料,同时写出对温病学学习的心得体会(即论文)。课堂讲授力求突出重点、难点内容;同时也从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释温病;另外我们还通过提问题和典型案例来让学生逐渐养成理论学习与探究临床疾病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撰写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针对教学内容采取多样授课方式。①针对某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方案。比如在讲“风温”时,中医认为风温是指多发于春冬两季因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以肺经为病变中心,初起以肺卫证候为主要表现,中期多表现为邪热犯肺,后期多见肺胃阴伤。风温的病理变化多变,易内陷心包,正确辨证尤为重要。我们针对其易内陷心包的特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就本内容的各方面研究进展、临证用药特点等深入研究本病,最终完成论文报告;②实行“诱导式病案论文教学。我们提前让班上的班委将典型的医案通知给每一组,一组可由5 ~6 人组成,先由小组讨论设计并撰写出一个较为规范的中医温病诊疗方案。如讲授“湿温”时,设计一个“湿温”病案。在这个病案中患者被诊断为典型的“湿温”疾病,此时病机关键认为是湿热郁遏气分,阻滞中焦,湿重于热。治法应该芳化宣中、淡渗利湿,用雷氏芳香化浊法。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且有准备小组论文,可以使他们对进一步深化思考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③让学生自行选题,选题的内容包括撰写古今温病研究进展综述,如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艾滋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另外还可以写随师门诊体会、见习体会等诸多方面。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论文研究下的温病学教学模式的实行,增强了学生对《温病学》课程的兴趣,从单一的死记硬背发展到深入的理解疾病内涵,甚至提高了温病临床技能;增加了他们学习温病学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使得他们的课外生活变得充实丰富;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了《温病学》教学质量,这种温病学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风温温病研究型
“风温”概念演变探源*
浅谈温病特色诊法之舌诊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玉钢1080m3高炉提高风温实践
风温对炉况的影响实践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参与式教学法在温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温病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