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5-03-30陈燕
陈燕
摘 要:当前,教育信息化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中学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当前,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还处于比较滞后、无序的状态。通过对当前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提出促进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学习资源;思考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使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网络学习资源指的是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特别是能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学习者实际上就是“基于资源的学习”,而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和高度共享也正是网络学习的核心和精髓。因此,促进网络学习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加强对校园网学习资源的建设。但是当前校园网的学习资源建设基本上是各教研组甚至是教学者各自为政,根据自身的喜好或需要进行开发,缺乏统一的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导致学习资源建设进程缓慢,内容贫乏且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加强对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开发建设机制,构建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学校亟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强调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造成校园网的浅层次应用
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是:软件业领导硬件业;而软件业的发展则取决于对用户群体所在领域未来行为的研究、预测和实验。由于管理层和大部分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对信息技术本身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缺乏深层次的了解,而中学的信息技术部门一方面技术力量相对有限,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实践和功能需求缺乏深度了解。因此,仅依靠其中一方的力量很难提出与教育教学实际和信息技术发展相匹配的校园网络建设的功能需求,这导致在现实中,许多学校在进行校园网建设时,往往只片面地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完备性,忽视校园网中关键性应用软件的开发、配置、校园网功能需求的研究、开发和学习资源库的建设,造成设备的浪费、闲置,滋生出校园网浅层次应用等问题。
2.学习资源相对独立、散乱,加重学习者认知负荷的同时也滋生了浅层的学习
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而学习者是通过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的把握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意义建构过程。目前,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基本上是呈现散沙状态,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不明晰,即网络学习资源的信息呈现方式没有体现学习内容的结构性,学习者必须自行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串联、归纳和总结,加重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这种内容浩繁但缺乏系统性、结构性、层次性,深度的信息也导致了对绝大多数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往往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常常会感觉茫然或事倍功半,学习基本上是浅层学习,影响了网络学习的效果。
3.交互性设计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1979年,约翰·丹尼尔(John Daniel)和玛奎斯(Marquis)在《远程教学》杂志上发表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交互作用和独立性:取得适当的均衡》中首次提出“交互作用和独立学习平衡论”,将交互和自主定义为相互对立的概念,自主被理解为学生学习的“隔离”与“孤立”。但是,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也有了新的理解——“网络环境下的自主与交互是统一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两者的对立关系已经不复存在……自主特指在交互活动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适用学习者对交互过程的控制程度来描述的。”因此,网络自主学习并非是学习者孤立的学习行为,而是学习者与学习要素之间的自主交互,交互的自主与否由学习者对交互行为的控制程度来决定。这种交互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间的交互,二是学习者间、学习者与指导者间的交互。
但是现有的校园网的功能较单一,主要是作为平台进行讯息发布、对外宣传等,在设计上缺乏交互性考虑,缺乏一个较好的交互平台。这主要是因为交互平台的设计会对管理提出挑战,增加管理难度,一方面交互平台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对管理提出挑战,另一方面,交互平台的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进行跟踪、反馈和维护。
二、中学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
1.建立促进教师参与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做好校园网建设的全面、系统规划
校园网学习资源的建设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又要合理分工,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发挥优势,以保障学习资源建设工作高效、有序、协调开展。
首先,应建立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广泛参与机制。其中,教育技术部门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包括资源平台的开发应用、学习资源管理、数据维护和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指导教师进行资源建设;建立学习资源审查小组,负责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进行审查、指导工作。其次,应建立促进教师参与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教师具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他们是校园网学习资源的体验者,对于用户的功能需求有较深的理解,才能使学习资源建设符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和特色,因此,应鼓励教师积极、广泛地参与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
2.以点带面,分层次开发校园网学习资源
在校园网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时,我们应考虑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教育目标等因素,集中力量建立适应本校校情、学情的优质网络学习资源,强化绩效意识,同时,引进和开发相结合,迅速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关注三个层次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学习资源,以点带面,分层次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
为了提高校园网学习资源库的利用率,培养学生学会网络学习,首先应加强对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最为密切相关的基于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学习资源建设,包括课前导读材料、知识点分析、课件、演示视频、作业、习题、试题库等电子资源包,因为这些信息与学生学习最为密切相关,是学生关心的焦点,在提高校园网学习资源库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全校师生对网络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网络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建设供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选修Ⅱ课程的拓展性学习资源,最后,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学生可通过对某一课题的兴趣形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进行课题研究,提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应用实践能力。其中,拓展性、研究性学习资源可以引进和开发相结合,在引进优秀网络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立项开发模式,开发、建设一些契合学校办学理念、特色资源及学情的特色课程。
3.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分类管理和关联性超级联接,使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和纵深性,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加强对学习内容的分类管理和关联性超级联接,使学习内容呈现立体结构,具有层次性和纵深性,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建构,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了解和知识的理解,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在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点的脉络图或导航图,直观地展示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体系结构,对学习内容形成整体性概念,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于零散的、细小的知识片段,同时,也方便学习者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选择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者的深层学习。其次,增加单一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可在知识点前添加背景知识、相关知识链接等,使学生了解进行新知识学习所需具备的认知基础,并直接进行超级链接学习,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方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相应层次的学习。
4.加强交互平台建设,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加强交互平台建设,一方面,是满足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情感交互需要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的要求。
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方面,首先,应做好人机交互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等,界面设计人性化、美观使用,且操作简单,能为学习者提供清晰、高效的信息呈现方式。其次,通过学习者的学习经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形成学习者自己的学习资源库,并在学习基础上做记录、批注、标注、思考等。
在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在线交流、讨论平台,促进学习者之间知识与信息的交换和启发,提高学习者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在进行在线讨论组的资源建设时,还应注意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在学习者与指导者的交互方面,首先,应鼓励指导者积极参与构建与学习资源配套的供学习者检验学习效果的巩固性训练、自测平台。其次,创建留言板等交互平台,并鼓励指导者及时、积极地与学习者进行交流、互动,加强对学习者的指导。最后,多数教育家都认为问题解决是最有意义和重要的学习与思维活动,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与各种形式的问题有关。鼓励教师参与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并参与学生探究、学习过程的指导,这对于促进学生深度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这应该是校园网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学会反思,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构建评价体系,应注意把握网络学习的特点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关注对学生网络学习过程的监控;注意利用信息技术为评价提供支持,包括利用信息技术统计学生学习内容、停留时间、访问频率、参与讨论的话题、完成的练习和测试成绩、使用的交流工具及使用次数、提问及回答问题次数等。除此之外,还应重视通过教师、学生本人、学生之间的评价对学习者形成更全面的、有效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琳,李凡,王矗,等.促进深层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甘肃: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2]庄科君,贺宝勋.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系统框架和自主学习行为层次塔[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09(03).
[3]司国东,赵玉,宋鸿陟.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网络学习资源多层次模型[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13(02).
[4]周丽红,吴筱萌,尹欣.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状况的研究:以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学习者为个案[J].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10(06).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