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有效驱动 打造高效课堂

2015-03-30金惠萍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

金惠萍

摘 要:新一轮教学改革,追求的是高效课堂。而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处于主导作用的教师,重点在于如何有效驱动,可从课前的思维内化、贯穿课堂的问题设计、空间留白的创意生成以及师生共鸣的情感投入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驱动;问题;生成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关注焦点。高效课堂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目前,我们的课堂主要还是老师的“讲堂”,而不是学生真正的“学堂”,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比较普遍。同时,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也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教师如何有效驱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一、内化驱动——强基固本,为高效课堂夯实功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面对新信息时,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自己的解释,生成自己的定义,那么,这一个过程必然不是被动的。因此,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学生建构生成自身知识。

1.把知识还原。这样,教师便可从根本出发,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猜想,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使教学进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2.把思维稚化。教师把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学生的水平,设身处地地揣摩学生的学习水平,用学生的思想和方式去理解知識的构成。例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很好。

还原与稚化的目的就在于,打开情感阀门与思维按钮,使师生能在课堂上产生“同频共振”。例如,在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中,我们可如下设置:

投影: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图中的人物从右侧看是老头,从中间看是老太太,从左侧看是少女)

学生: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

问题1:对y=2x-1,你有怎样的思考?

学生:是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元一次方程。

问题2:令y=0,可求出x=0.5,对x=0.5,怎样理解?

学生:方程2x-1=0的根,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教师:对应于函数呢?0.5还有一个名字,叫函数的零点。

这样的设计可避免两个问题:(1)教材中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对概念形成是一个障碍。(2)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个关系式,没有铺垫有些突兀。同时一次函数一样能说明问题,而且学生对一次的理解已经非常到位。因此,这样的创设加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适合学生构建零点的概念,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动起来。

二、问题驱动——顺水推舟,为高效课堂提升动力

一节好课,是由一连串有价值的有效问题组成的。通过不断追问形成正确的认识,获得深层理解和多元化思路,最终生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问题设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问题要有效。不问现有发展区内的低效问题,也不问潜在发展区内的无效问题,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提问,才能对高效课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问题要有别。我们要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3.问题要有度。一方面是要选好角度;另一方面是要掌握好难度,要有挑战性,激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解三角形应用》教学中,利用三角形解决测物距、测物高、测航距等问题,我们可设计一条问题串,从最直接的能到达的两点距离开始,到中间隔断不能到达的两点距离,再到对面的两点距离,再演变成三维空间的高度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能顺水推舟,又能把问题连成知识串,还能节省很多的时间,为高效率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案例可设置如下:

问题1:如图(1),现有A,B两点在河同侧,如何测得A,B两点距离?

问题2:如图(2),设点C在河对岸,如何测量AC两点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图(3),若C,D是河的对岸(不可到达)平面上两点,如何测量CD距离?

问题4:如图(4),若D是山峰的峰顶,不过河,如何测量CD的高度?

通过这四个问题的创设,构建了整堂课的框架,在不断的追问中,步步紧逼,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又能保持学生行为的续动力,有效提升自主性。

三、生成驱动——开枝散叶,为高效课堂注入活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原本的完美计划被打破,甚至出现尴尬局面。但这可能也正是课堂创意生成的萌芽点,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上述“解三角形”课中,我就遭遇了一场“意外”。在得到预想解法后,有一学生提出:用同样高度的两个测角仪AE和BF同时测得山顶D的仰角,分别测得仰角为α,β,保证两测角仪与CD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间的距离,测角仪的高度是b,可求山峰的高度。(方法见图)

这正是后面教学中的一个题型,我顺势提问:若海中有岛A,已知A岛周围8海里内有暗礁,今有一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A岛在北偏东75°,航行20海里后,见此岛在北偏东30°,如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问有无触礁危险?

趁势我又让学生把此题进行改编,静态变动态,改造成第三种题型——航海中的追逐问题。这样,原本在备课中没法与前面连成一条问题串的航海问题顺利得到链接,并给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降低了动态问题的难度。

四、情感驱动——以情激情,为高效课堂平添魅力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一些概念、理论、方法时,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此时此刻,学生乐意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以上的四种驱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中内化是根本,问题是关键,生成是活力,情感是保障。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自然生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章建跃.理解数学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J].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2010(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问题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