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2015-03-27倪良新,程瑞,李建德

关键词:民营经济服务体系

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倪良新1,程瑞1,李建德2

(1.安徽行政学院,安徽合肥230059;2.中共霍邱县委党校,安徽霍邱237400)

摘要: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偏少、民营经济体量相对偏小、民营企业质量亟待提高以及民营经济发展能量有待提升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供给、保障要素供应和完善服务体系。

关键词:民营经济;服务体系;要素供应

民营经济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等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安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动力。但应看到,安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存在不足

(一)市场主体数量明显偏少

1.个体户数数量偏少。安徽个体户数远远小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个体户数。2012年,安徽个体工商户152.3万户,比2006年增加42.3万户。相对于沿海省份,安徽个体户数较少,只相当于江苏、浙江2002年的水平。

2.私营注册户数数量偏少。2013年底中国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安徽省私营企业户数35.4万户,仅占2.83%。皖苏浙沪粤比较,2012年底安徽私营企业户数是江苏23.23%,浙江39.35%,上海35.88%,广东24.28%。

3.万人拥有企业户数较低。皖苏浙沪粤比较看,安徽省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数是江苏26.65%,浙江27.36%,上海12.37%,广东30.38%。

4.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偏低。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远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13年安徽民营经济增加值10843亿元,江苏32000亿元,上海5711亿元,广东32059亿元亿元,安徽总量不及江苏1/3、不及浙江1/2、是广东1/3左右。

5.人均民营经济增加值相对较低。2012年安徽人均民营经济增加值13935.09元,江苏36565.66元元,浙江46074.18元,上海20519.75元,广东33950.90元。安徽人均民营经济增加值只占江苏的38.11%,浙江的30.24%,上海的67.91%,广东的41.04%。

(二)民营经济体量相对偏小

1.民企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安徽符合国家规模以上划分标准的调查企业2623家,占全国2.8%,营业收入占全国2.1%;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仅1家,过10亿元仅31家,缺乏龙头性大型企业。在这些规模以上企业中,私营企业1110家,占42.3%;实现营业收入265.9亿元,占13%;实现利润仅16.2亿元,占5.7%。

2.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数量少。2014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安徽入围2家,排名倒数第6,与广西、新疆数量相同,高于贵州、海南、吉林的1家。从中部省份来看,除了山西没有企业入围,湖北15家,河南14家,湖南11家,江西6家,均排在安徽前面。从长三角来看,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市入围企业远远超过安徽省。另外,安徽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数量趋于下降,由2002年的9家下降到2014年的2家。

3.安徽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的排名低。2014年入围的2家安徽民企在中国民企500强中的排名分别是150和482位。排名150位的安徽国购投资集团2013年销售收入2524297万元,不到排名首位的苏宁控股集团营业收入27981265万元的十分之一。

(三)民营企业质量亟待提高

1.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小企业(民营企业占90%)实现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548.6亿元和11929.9亿元,增长16.6%和18.1%,增幅比上年回落13.5个和1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2.5%,两项资金占用比重高达42.1%。

2.主导产业规模依然偏小。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大项目支撑作用尚未显现,产业集群还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在规模上和发达地区相比较依然偏小,“龙头”功能不强。相关配套企业数量依然过小,不利于竞争和技术升级,企业间相互协间配套的产业链还未真正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层次还不够高。

3.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民营经济服务业占比重过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安徽省的民营企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业、采掘业、建筑业、餐饮住宿业等一般竞争性领域,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仅占8%,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弱。

4.区域结构发展不平衡。从私营企业户数排名来看,合肥、芜湖、安庆、阜阳、滁州等五市排名靠前,排在首位的合肥市是排在末位的12.7倍。从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数来看,合肥、铜陵、马鞍山、芜湖、黄山、宣城、池州、滁州等市超过平均数44.01万户;合肥、铜陵、宣城、马鞍山、芜湖、黄山、滁州、池州等市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占户籍人口比重超过全省平均值4.30%。

(四)持续发展能量有待增强

1.民间投资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2013年,全省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性、垄断性的行业中,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30.7%、26.9%、24.5%、16.6%,远低于批发和零售业、

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和房地产业的88.1%、87.8%、87.8%、86.3%、73.7%、71%、68.7%和66.3%,表明民间投资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2.发展瓶颈因素依然存在。总体上看,安徽民营经济要素供应难以满足需求,要素供应指数为59.36,即民营企业对于要素供应平均满意度不足60%。[2]资金、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要素严重缺乏。调查表明,认为资金获得非常难和比较难为57.04%。认为劳动力获得非常难和比较难的占38.7%。认为管理人才获得非常难和比较难的占50.7%。[3]

3.税费负担依然严重。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调查显示,安徽民营企业家中40%要求减免税收。安徽行政学院“第2期民营经济发展专题班”调查显示,73.17%的受调查认为民营经济税费负担过重。[4]

二、促进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让民企平等获得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建立良好政务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政务信息,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在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土地供给、城市规划、政府采购等方面为民企提供政策支持;政府采购和重大项目招标应一视同仁,必要时给予优先权;在人才培训、职称评定、人才引进、人才奖励等方面给予平等待遇。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要破除官本位、建立商本位思想,营造鼓励创业、尊重商人、善待企业的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

政策是民营经济的“激活器”。[5]提高政策科学性,研究出台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编制民营企业十三五规划,将民营经济扶持政策与四化同步战略、城镇化政策、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紧密结合。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部门分离,防止出现法律规章部门化、部门利益制度化。提高政策有效性,建立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的有效机制,确保政策可操作性强。定期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及时废改过时政策。完善税收政策,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税收政策的适应性。加快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等行业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设立、参股、控股相关行业企业。加快民营银行牌照发放,培育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好政策整理汇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

(三)进一步保障要素供应

广义要素成本上涨,已对我国产业增长、产品进出口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重要影响。[6]推进融资方式创新,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借助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实现直接融资;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再担保业,分散融资担保机构金融风险。加强企业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建安徽中小企业大学,实施“百千万中小企业经营者培训工程”,开展中小企业全员培训。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专利、驰名(著名)商标等。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技术研发战略联盟。逐步增加用地指标,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分类提供要素供给,提高要素保障效果。

(四)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

社会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7]发挥政府示范主导作用,支持同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开展综合服务代办业务。着力打造服务平台。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服务企业”的思路打造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以产品、产业等为纽带组建商会协会,共建销售平台,增加谈判力量,维护群体利益。整合安徽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安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逐步减少政府直接扶持的力度,增加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资金支持。通过政府出资、机构雇佣方式,增加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力量,以解决人力不够、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全省及各地的咨询专家库,通过政府购买专家咨询服务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管理难题、走出发展困境。将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中小企业的经历与职称评定挂钩,引导教师和专技人员入企帮扶。

(注: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规划课题《安徽中小企业外部扶持与社会网络互构性研究》,课题编号:AHSKY2014D17;安徽省社科联课题《安徽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体系研究》,课题编号:A2014020;安徽行政学院中小企业发展与监测评价研究团队,项目编号:YJKT1417T02;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AH-MBA合作办学与中小企业学习范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565;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基于办学绩效提升视角下的AH-MBA教学社会网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yxm564)

参考文献:

[1]余嵘华,王印东.安徽应实施以中小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战略[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4):86-89.

[2]江观伙.构建安徽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体系研究经研究[R].合肥:安徽省政府重大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3.15-17.

[3]倪良新.安徽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悖论问题分析与对[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26-30.

[4]戴春,洪爱华.公共政策失灵视角下的安徽民营经济问题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4,(12):34-38.

[5]贾晓松,边秀端.发展民营经济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J].经济论坛,2014,(21):60.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要素成本上涨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13,(11):10-12.

[7]肖怀云,蔡月祥,杨宇.完善江苏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J].华东经济管理,2008,(10):17-19.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激活民营经济活力研究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对东北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再思考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