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2016-01-27吕亮雪

关键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吕亮雪

(龙岩学院,福建龙岩364012)

摘要:基于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各参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对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湖南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这类高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的异同性,探索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宗旨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我国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教育部共批准了三批高校参与该项计划。这些参与学校均积极启动并实施有关“卓越计划”的各类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基于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各参与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对典型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湖南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南昌工程学院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探索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对于深化本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整体概况

通过对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1)各实施高校都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重新修订了各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并通过具体的改革措施或建立标准实现矩阵达到预定培养目标。

(2)各实施高校均根据各自确定的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目标,对以前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系统优化。各实施高校制定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均在注重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都构建了在企业实习阶段累计时间达到1年以上实践课程,各实施高校均与合作企业联合共同讨论,最终确定试点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4)各实施高校均结合学校自身特点,主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以增强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共同特点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注重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共同制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调整和改革方面更注重结合学校的优势和地方特色,实施措施更具体。如湖南工程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均与合作企业联合构建切合实际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并均以当地工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以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当地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差异性对比分析

通过对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差异性如下:

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的校情、校史、行业背景、办学特色等实际情况不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具有各自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达到预定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的改革措施或标准实现矩阵也各有特色。

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的起点和目标定位不同,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革,在调整和改革的具体方式、方法上侧重点有些不一样,各有特色,具体见表1。

四、启示

通过对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制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有如下几点启示:

(一)在制定培养目标方面

学校可在传承原有培养目标精髓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和概括,提出更加简明、易记、突出学校特点和水平的培养目标;可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结合当代企业及对应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制定培养适应区域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各类型专业技术人才,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校各类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表1

(二)在制定培养标准方面

学校可在召集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专业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企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召开研讨会,依据“卓越计划”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及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以“工程基本技能,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新修订我校各专业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学校可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即建立标准实现矩阵,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再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该培养标准将作为今后指导本科生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核评价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学校培养标准时可考虑以下主要内容: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对企业及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技能等。

(三)在培养方案制定方面

学校可根据培养标准,以社会需求、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职业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制定合理完善的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制定的培养方案应主动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专业制定的培养方案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教育和培养,坚持工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全面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

学校要认清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能够真正落实专业培养标准,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培养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一体化培养。学校可通过增设课程、整合课程、设置模块、优化实践环节等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调整

一方面,学校可本着注重基础、注重能力、注重个性的原则将全校公共基础课、专业公共课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调整、优化,形成新的以专业实践为引导、核心课程为支撑、以方向选修为补充,全部教学环节有机联系协同实现培养标准的全新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学校可积极构建以专业技术项目为驱动,以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利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和各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搭建具有专业技术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

2.课程内容改革

学校可根据“卓越计划”总体精神、专业标准和培养目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系统梳理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推进教学内容整合与重组。其一,对课程间的教学内容、原有课程设计方案进行改革和整体优化,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衔接紧密;其二,切实将良好的工程素质教育和工程意识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的结合;其三,以“知识的整体性”为原则,整合相关课程实验内容,加大实践环节和企业学习的内容,体现课程的应用性;其四,可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材,推进配套教材建设,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五)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

学校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授课方式、训练方式、考试方式”综合改革。一是积极运用CDIO、案例式、讨论式、项目驱动式、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问题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二是积极实施大班上课、小班研讨,开展研究型和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创造开放式、探究性、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四是实施复合式课程考核方法,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学习成效”转变,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

参考文献: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编写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0—2012年)[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