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15-03-27李二龙
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李二龙
(池州学院外语系,安徽池州247000)
摘要:大学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既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道德渗透
一、大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表明,教师不仅应对学生的智育和体育负责,还应对学生的道德发展负责。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策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由此可见,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英语教师在教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和“育”二者不可分离,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把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大学英语无疑在德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面向的是全校学生,覆盖面广,影响大。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主要阵地。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西方的政治观、文化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对一些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来讲难免受其影响。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巨大冲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英语教学这个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何把道德教育整合到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积极探索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观。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现状整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德育目标定位过大,过高,过远,脱离社会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和层次性。基本上是用同一个模子去塑造所有学生,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道德教育内容没有被学生完全接受、内化。
(二)德育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德育方法单调刻板,以填鸭式,灌输式和说教式为主。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削弱了德育的效果。很少通过智育渗透德育,引导、启发学生自我发现,没有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德育渗透。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仅限于针对某一具体科目(如精读或泛读),并结合教材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缺乏系统的组织和安排,德育只是教学中的偶尔行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整合道德教育。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英语课堂既是传授英语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又是道德教育的阵地。英语教师不仅应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话题讨论和语言材料的选择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来渗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英语课堂中的道德教育并非要教师刻意去追求,而是教师在完成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采取既能整合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渗透,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形成一套渗透道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设计和组织以道德教育为侧重点的英语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课堂道德教育活动可分为教师灌输、启发型和学生自我发现型两大类,其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方法各异。教师灌输启发型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由教师确定讲授话题和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学生自我发现型主要由学生自己选择话题,自己决定活动的形式,通过活动形成正确的观点和价值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课堂德育活动形式:
1.分享
教师通过图片或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片段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中国人提倡的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如善良、诚实、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尊老爱幼、宽容理解、忠诚、有责任感、自律、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分别举出身边的或媒体报道的例子加以说明,最后,对这些观点和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通过
比较和分析,让学生明辨是非,达成共识。最后,要求学生课外利用因特网或学校图书馆找到相应的英文材料去阅读,下次上课在班上和全班同学分享,老师给以点评。
2.比较
教师课前选取合适的英文材料,其中蕴涵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如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中国的集体主义),要求学生分组活动,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讨论其中蕴涵的道德价值观,然后对这些不同的道德观和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加以比较,指出其利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的优秀道德价值观,摒弃西方的不良价值观。
3.讨论与辩论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在读前阶段设置几个问题恰当导入本单元的话题,也可以在理解和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涉及的话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课文的话题和社会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从道德层面的不同视角探讨其社会影响和意义。每个小组不可以重复其它小组的观点。最后老师加以总结和点评。下面以王守仁主编的英语专业《泛读教程》第二册第十单元Marriage为例。在读前阶段,教师先可以问几个有关婚姻的问题,如:(1)Which do you prefer, marriage based on true love or marriage based on economic status?(基于真爱的婚姻和基于经济地位的婚姻,你的选择是什么?)(2)Do you think it necessary to sign a prenuptial agreement?(你认为有必要签订婚前协议吗?)(3)What is your prescription for a happy marriage?(幸福婚姻的秘诀是什么?)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派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讨论并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学生不仅能激活本单元话题的先前知识,为阅读做好准备,又能树立正确的家庭和恋爱观。
4.个案研究
教师先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道德困惑的案例,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道德困惑的方法和途径。这种教学方法既把听说技能有机地整合起来了,有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当课文中涉及老年人的问题时,不妨让学生讨论当今社会一个很具争议的问题,老太太摔倒了到底该不该扶?按照中国的传统,救死扶伤是一种美德,但如今却有人被讹上了而脱不了干系。面对这样一种道德困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智慧,既能帮助他人,又不会使自己陷入麻烦和纠纷。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见解,教师应在学生分组讨论,发表小组看法的基础上进行耐心疏导和教育,使他们既能学好外语,又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5.写话题作文
搜集有关道德教育的话题,在每单元快要结束时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联系单元主题和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该话题的见解和看法。此做法不仅巩固了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把阅读和写作技能有效地整合起来了。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常见的英语课堂活动形式。好的角色扮演能让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外语,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坚定自己的信念。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或利用好课文中的已有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角色扮演中练习口语,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感化班级其他同学,使全体同学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二)结合英语格言、警句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英语格言和警句不仅能传递知识,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还教会人们做人的道理。在谈到时间的话题时,教师可列出有关时间的格言,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 Time past can not called back again(时间一去不复返); The morning sun never lasts a day(好景不常在); 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一个今天抵过两个明天); Never deter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今天能做到绝不要推到明天)等等,让学生感到时间的珍贵,珍惜青春,发奋图强。当讨论犯罪的话题时,有关的名言警句也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如:The belief in a supernatural source of evil is not necessary. Men alone are quite capable of every wickedness.——Joseph Conrad(约瑟夫·康拉德: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will see.——Winston Churchill(温斯顿·邱吉尔:你回首看得越远,你向前也会看得越远。)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looks into you.——Nietzsche(尼采: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些警句能使学生远离犯罪,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善良正直的人。
四、结语
总之,由于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英语教师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大学英语教师应抓住大学英语教学这个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渗透,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对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李宜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1,(2).
[3]解朝龙.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学英语,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