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2015-03-27李甜甜,丁玲
税收负担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李甜甜,丁玲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摘要:近年来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税收负担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多数研究认为,税收是政府施加给企业的负担,但却忽视了税收负担的正面效应,其作为一种法律外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那么其能否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系统探究了什么是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梳理了有关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文献,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究了税收负担的研究意义以及对政府和国内企业的借鉴意义,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税收制度;税收负担;公司治理
一、引言
税收负担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最尖锐、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而且还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者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开始研究这一问题,意识到了税收负担会对企业所有权结构产生影响,但之后对于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却很少出现。传统的税收观认为,税收负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层采取隐瞒税收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公司价值减少。但国内外研究表明,税收制度作为一种非公司治理机制,其对公司治理以及对公司价值产生的正面效应却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合理的税制结构能够促使股权分散,对股权结构的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也会增加公司管理层进行隐瞒应税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盈余管理的成本,从而减少投机行为,增加公司价值。由此可见,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是巨大的,相关方面的研究仍有待继续深化。为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文献,系统回顾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现状,理清税收负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在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对政府和国内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成果
(一)什么是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
税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运用权力对国民收入的强制性征收”(邓子基,1987),“是把个人资源转移给公共使用”(Aaron and Pechman,1981年)。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连续大幅度增长,税收负担的增加使得企业税负加重,影响了公司治理和公司价值,破坏了企业的生态环境,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税收问题也逐渐成为国外政客们博弈的焦点,使得人们对税收问题空前关注。一方面,税务机关是国家对企业的重要监督力量之一,通过征管税收,税务机关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账目进行检查监督;另一方面,税收是政府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强制性分享,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也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类型的“股东”(Desai et al,2007)。因而税收制度又被称为非正式治理机制,被视作是政府对公司运营监控的重要外部力量。换句话来说,企业的治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在社会责任的驱使下,可能会规范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的行为,这正是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
(二)研究成果
1.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税收制度与公司治理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早在1932年,Berle和Means首次研究了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对公司股权的影响,他们认为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制推动了美国企业股权结构的变革,并首次提出了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理论。1958年,Modigliani 和Miller两位学者创立了著名的MM定理,排除了公司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种理想的假设环境下,深入探讨了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由于债务资本具有节税效应,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他们于1963年取消了公司无所得税的假设,发表了《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一项修正》,对原始的MM定理进行了修正完善,认为若考虑公司所得税,公司的价值会因为财务杠杆系数的增加而提高,从而得出公司资本结构会影响公司价值的结论,并提出了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后人不断放松MM理论的前提假设,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啄食理论。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企业的影响下,得到了企业的价值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的结论。1991年,Roe以公司税为例研究了税制结构对于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他认为,公司间股利税(对公司法人股东征收的一种税)加强了对股东的监督,弱化了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促使股权分散,瓦解了美国公司长期以来的金字塔形股权结构。
2.研究方法的创新:进入本世纪以来,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不断变革,公司价值较前期有明显增加,在利益的驱使下,公司的避税行为日益普遍。2002年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更是在全世界金融领域敲响了一记警钟。学者们开始对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给予高度关注,并着手研究公司管理层的避税动机以及税收制度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以哈佛大学的Desai、芝加哥大学的Zingales、加拿大阿尔贝
塔大学的Morck为首的一些公司治理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开始尝试各种新的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究税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影响。Desai等(2003和2007)、Dyck和Zingales(2004)以及Haw等(2004)将上世纪学者们对于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理论进一步丰富发展,他们认为税收对于约束公司管理层的隐瞒应税收入、转移公司资源等机会主义行为、减少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进而改善公司治理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Desai等(2003 和2007)和Dharmapala(2006a和2006b)更是对税收征管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量化表示,最终表现为因加强税收征管而减少的公司价值,与防止公司管理层的机会行为而增加的公司价值之差。Desai等(2007)以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强化税收征管为研究背景,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俄罗斯第五大石油公司Sibneft公司进行了案例分析,探究了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证实了有力的税收征管有助于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公司价值的结论。虽然现实案例证实了该结论,但一些国外学者还采用了纳税遵从度作为税收征管水平的代理变量,得到了更为系统的实验证据,更具说服力。Desai也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进行了逻辑推演,证实了以上结论。另外,作者以股东可以获得的公司价值作为代理变量,进一步分析了税收制度对股东价值的影响,他们认为税收征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股东财富,但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税收征管加大了对公司的监管力度,使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度提高,增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又可以给股东带来长久的收益。
3.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鉴于国外市场经济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国外学者对于税收的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和系统,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曾亚敏和张俊生在2009年对“税收征管是否能够发挥公司治理功用”的研究中,在国内外首次构建税收征管力度指数,创新性地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区分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这是之前学者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视角。作者以以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两类代理成本作为研究变量,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多个研究假设,选取了不同的核心变量和样本,引入了多个计量模型,分析了税收征管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出税收征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力度越强,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就会越少,也会较少出现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状况。总的来说,税收制度可以通过影响两类代理成本从而发挥公司治理的功用。在张斌和徐琳2012年的研究中,从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一方面,他们认为税收制度,如税种的设计和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政策的变动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不同的效应;同时,他们又整理了Desai对俄罗斯的案例分析,引入了一些学者的回归模型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考虑了税收征管和税率对公司治理的交互作用,即税收征管水平对改善公司治理起作用是有临界条件的,是在一定的税率水平内的。另一方面,他们打破了传统观念上税收负担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主要以Desai、Dharmapala等学者的学术研究为依据,研究了多种代理变量对公司避税等治理行为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在2012年政府结构性减税的大背景下,吴祖光和万迪昉研究了企业税收负担的计量和影响变量,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吴联生(2009年)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四种计算实际税率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计量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但同时又发现以上四种计量方法和Zimmerman在1983年所使用的变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方法下,需要对企业的所得税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作者又研究了企业的税收法律变化、产业政策、股权性质和政治关联等各种内外部制度对企业税收负担的不同影响,试图找到各种因素和企业承担的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力图更深入的探求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但由于不同学者以不同国家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所以研究结果甚至可能大相径庭。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资本密集度和存货密集度等这些企业内部因素究竟如何影响企业税收负担,也尚无定论。周泽将和杜兴强(2002年)则更是从另一个角度探究了税收负担的问题,两位学者以2004年到2008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采用宏观税收负担的计量方式,构建多种不同的回归模型,进行多种不同的理论分析与假设,主要研究了两个问题,税收负担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对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盈利和亏损的企业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结论。在盈利的企业中,税收负担会显著提高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进而薪酬业绩敏感度会显著提高,但在亏损组中,均无显著影响。这都启示企业在制定合约以及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该考虑到税收负担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不同于以前学者的研究角度,刘行和李小荣(2012年)是基于地方国有企业的角度,研究了税收负担对企业价值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通过对研究的问题建立实证模型,选取各种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并且进行样本与描述性统计,得出相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确实承担了更重的税收负担的结论。税收负担是影响企业治理和企业结构的重要因素,这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刘行和叶康涛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中,也发现税收制度可以通过增加盈余管理的成本,进而抑制公司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结论。
三、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意义和借鉴意义
(一)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
根据啄食顺序理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并且债务具有税蔽效应,国外学者认为公司融资会优先考虑债务融资,而国外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也确是如此,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相关交易制度不够规范,我国的债务资本比重远远低于国外上市公司,呈现出一种“倒啄食顺序”的现象。利用本文整合出来的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可以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要学会适度举债,适当地提高债务资本的比重,不仅会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发挥债务融资的节税效应,而且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获取财务杠杆利益,改善企业自身的融资现状。
(二)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环境,提高公司价值
本文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税收制度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相关文献,企业股东和管理层都能更加科学的看待税收,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税收的征管会使得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高,可以对公司管理层形成一种约束,减少转移公司资源、隐瞒应税收入等机会主义行为,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间股利的双重征税(即对公司法人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和对个体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会提高控股股东谋取控制权私立的成本,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提高公司价值。
(三)能够正确发挥税收的乘数效应
在现实经济市场中,税收这一变量会往往以乘数加速度的方式引起个人、企业和国民经济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们称之为税收的乘数效应。税收乘数是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体现了税收作用的力度。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完全结束,全球经济仍旧不景气的背景下,政府和企业都要抓住发展机遇。政府要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制定合适的税收制度,发挥税收乘数的正面效应,加强对公司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规范公司的治理秩序,改善公司的治理环境,保持公司的良性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政府部门制定更为合理的税收制度,进行适当的税收征管
在张斌和徐琳的研究中也提到税收征管对公司治理发挥作用是在一定的税率水平内的,过高的税率则会对公司治理产生负面效应,会促使公司管理层隐瞒应税收入来逃税避税,导致公司治理状况的恶化。虽然研究结论表明税收制度具有优化公司治理的效应,可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但高税率、不合理的税制设计或者高强度的税收征管都会对公司治理产生适得其反的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吸取学者们较为系统科学的研究结论,合理设计税制结构,确定税率区间,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征税,税务机关也要进行合理征税。
四、未来研究展望
近年来,税收负担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已经得到大量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研究方法仍然较为单一,有待继续创新和深化。除此之外,相比于国外学者较为系统的研究,国内学者对问题的关注还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相关研究。
(一)引入新的研究方法
现有关于税收负担对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的文献和研究中,有的学者是以现实案例和某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主要以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为主,仅仅是以数据为原本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的,还有些学者主要通过逻辑推演的方式得出研究结论,主要是以现有文献研究和经验分析为主,并没有相关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依据。纵观国内外关于税收负担的相关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建立模型、引入计量变量等进行量化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尝试着引入更多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构建计量指数等科学系统的方法去量化某些较复杂的指标,用实验数据说话,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科学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需要进一步扩大现有研究样本选取的范围
由于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较为成熟,相关税收制度也较为完善,所以现有的关于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大多选取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却很少关注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国家。对于中国等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本国的国情、公司结构和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等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基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不具有普适性,研究结论对其他国家的企业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可以着手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得出更多不同的结论,完善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课题。
(三)探究市场和企业行为等其他法律外制度对税收负担的影响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背景之下,正式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法律的监督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于是一些学者开始探究税收等法律外制度,例如宗教文化、市场竞争、媒体监督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等这些因素对公司治理的作用。随着现在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而且社会公众更多的要求上市公司和企业的信息公开,所以企业会受到来自社会更多的舆论压力,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会对公司治理、公司价值乃至税收制度产生哪些影响,需要我们去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提出市场对于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下,市场的导向性更为明显和灵活,对公司治理的会产生哪些影响,都是未来我们的研究方向。
(四)政府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监管
由于上市公司的信息较为公开透明,数据获取较为容易,所以以前学者对于税收负担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而我们却忽视了另一个群体,忽略了对非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由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社会舆论和监管环境不同,虽然在相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下,但对非上市公司产生的约束监管与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政府应该制定更为全面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监管的力度,维持好市场秩序,改善当前公司的治理环境。未来可以研究非上市公司税收负担及其对公司治理状况的影响,并与上市公司的相关结论进行比较,从而完善我们的结论。
(注:本文系安徽大学2013年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税收负担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x12013080)
参考文献:
[1]周泽将,杜兴强.税收负担、会计稳健性与薪酬业绩敏感度[J].金融研究,2012,(10):167-179.
[2]曾亚敏,张俊生.税收征管能够发挥公司治理功用吗?[J].管理世界,2009,(3):143-158.
[3]张斌,徐琳.税收制度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5):75-80.
[4]吴祖光,万迪昉.企业税收负担计量和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12,(6):149-156.
[5]刘行,李小荣.金字塔结构、税收负担与企业价值:基于地方国有企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2,(8):91-105.
[6]叶康涛,刘行.税收征管、所得税成本与盈余管理[J].中国上市公司研究,140-148.
[7]Zimmerman,J.L,“Taxes and Firm Siz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8]邓子基.比较财政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
[9]Aaron,H,Pechman,J,1981,How Taxes Affect Economics Behavior,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0]Desai,M.A.,Dyck,A.,Zingales,L,“Theft and Tax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4):591~623
[11]Berle,A.,Jr.Means,G.,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acmillan,New York),1932.
[12]Desai M A and Dharmapala 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firm value[R].Working Paper,2006.
[13]Desai M A and Dharmapala 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high-powered incen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b,79(1):145-179
[14]Desai M A and Dharmapala D.Tax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An economic approach[R].Working Paper,2007.
[15]Desai M A.et al.Tax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R]. Working Paper,2003.
[16]Desai M A.et al.Theft and taxe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4(3):591-623
[17]Dyck A and Zingales L,Private benefit of control;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59(2):537-600.
[18]Haw In-Mu,et al.Ultimate ownership,income management,and legal and extra-legal institut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4,42(2):423-462.
[19]Modigliani F and Miller M H. 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3):262-297.
[20]Morck R. Why some double taxation might make sense:The special case of inter-corporate dividends[R]. Working Paper,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