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斋书录解题》谶纬类小序再考

2015-03-26

关键词:小序

刘 曼 曼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直斋书录解题》谶纬类小序再考

刘 曼 曼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要:在《直斋书录解题》一书中,其他类小序皆在书目之前,唯独谶纬类小序置于书目之后。这一做法不知是陈振孙的偶尔疏漏,还是历来人们对于谶纬类小序有着不同与其他部类的独特处理。因此,有必要从现有目录学文献入手,追溯谶纬类小序置于书目之后这一做法的源流,明晰其发展脉络。

关键词:《直斋书录解题》;谶纬类;小序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107.1324.023.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07 13:24

关于《直斋书录解题》中类目的小序数量问题,人们起初认为有7个,之后又发现农家类和诗集类小序。近来,张守卫先生在《〈直斋书录解题〉谶纬类小序考》卷3“谶纬类”中认为,最后的书目之后所存的叙述性文字是关于谶纬类的小序[1]82。文章指出该小序置于该类最后一部书之后,所以为人忽视。那么谶纬类小序放在书目之后的做法是陈振孙编书时的偶然疏漏,还是人们历来就将其区别对待呢?从现存目录学著作着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追溯谶纬类小序置于书目之后这一做法的源流,以便明晰其发展脉络。谶纬类是指在目录学著作中含谶或纬或著录谶纬的独立类目,且所录类目尚存、有证可查的即为所考范围。目录学著作存佚情况的界定参考汪辟疆《目录学研究》中的《汉魏以来目录统表》[2]66-91。

一、谶纬类在唐以前目录著作中的著录情况

《七略》和《汉书·艺文志》虽属于中国目录学的奠基性作品,但其中并没有独立的著录谶纬类。王俭的《七志》分7大类,分别是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和图谱志,另附有道、佛两类。并且卷首有9篇条例,应是每一类目的总序,即大序,阐述了9类的内容和分类之由。另外,每书之下立有关于作者的传录式提要。虽然其中的“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又有条例。但这只是书中所著录的一大类,并没有将谶纬独立著录出来。

较早地将谶纬类从其他类目中单列出来的是《七录》。在《七录》产生的时代,四部分类法占主导地位。但是学术变化纷繁复杂,图书分类理应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变更,旧的分类方法已不再适用,新的分类法又不完善。阮孝绪吸取当时五分法等目录分类的新成果,总集各家藏书目录,根据客观现实,编成《七录》。这为正统的四部分类法的确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于四部分类法的初创与确立之间,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虽然《七录》早已亡佚,但根据群书征引的情况得知,《七录》总结了刘向、刘歆以来的图书分类法,分类方法参考了刘歆的《七略》、王俭的《七志》。例如对于纪传这一类目来说,《七略》、《七志》将其入经部,荀勖以来的四部分类法则将其专设为史部,而史部之下的各个分类目的确定却始于《七录》。《隋书·经籍志》史部所分的小类,就是参考了《七录》的分类稍加变通而已。在解题方面,《七录》也尽可能地采取了同《七略》大致相同的方式,反映了一些图书形式和内容。

《七录》已散佚,唐代的《广弘明集》卷3收录有它的序,其类目也得以保存流传下来。在《七录·术技录内篇五》著录有“纬谶部:三十二种,四十七帙,二百五十四卷”[3]。首先,在小类类目中明确记载了谶纬类,并且是以独立小类存在的,其数量也很具体。其次是小序的问题。据《隋书·许善心传》称“善心放阮孝绪《七录》,更制《七林》。各为总叙,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其类例焉”[4]1427,明确指出《七林》仿《七录》而成。《七林》有总叙和小序,则可以推知《七录》应各有总论,并且各类应有叙论。所以,《七录》中较早地独立记录了谶纬类,数量可观,谶纬部也应著有小序,只是小序置于篇首或篇尾,因其书早已散佚,已无从考究。

二、谶纬类在唐代目录著作中的著录情况

唐代著录谶纬类目录较早的是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参考了汉代以来尤其是南北朝时期的目录内容,不仅反映了隋代藏书,还通过附注的形式把南北朝时期的图书著录情况记录留存下来。在体例方面,《隋书·经籍志》有总序一篇,经史子集四部均有大序,每部之下的类目都有小序,总共45篇序。每一类序,都是从学术源头开始叙述,止于隋代。不仅提供了书籍内容,更记录了与书籍相关的学术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目录编纂形式。

《隋书·经籍志》著有谶纬,为清楚说明,今录入如下:

河图二十卷、河图龙文一卷、易纬八卷、尚书纬三卷、尚书中候五卷、诗纬十八卷、礼纬三卷、礼记默房二卷、乐纬三卷、春秋灾异十五卷、孝经勾命決六卷、孝经援神契七卷、孝经内事一卷。右十三部,合九十二卷。

《易》曰,河出图,洛出书。然则圣人之受命也,必因积德累业,丰功厚利,诚著天地,泽被生人,万物之所归往,神明之所福相飨,则有天命之应。盖龟龙衔负,出于河、洛,以纪易代之征,其理幽昧,究极神道。先王恐其惑人,秘而不传。说者又云,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其书出于前汉,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云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又别有三十篇,云自初起至于孔子,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又有《七经纬》三十六篇,并云孔子所作。并前合为八十一篇。而又有《尚书中候》、《洛罪级》、《五行传》、《诗推度灾》、《汜历枢》、《含神务》、《孝经勾命决》、《援神契》、《杂谶》等书。汉代有郗氏、袁氏说。汉末,郎中郗萌,集图纬谶杂占为五十篇,谓之《春秋灾异》。宋均、郑玄,并为谶律之注。然其文辞浅俗,颠倒舛谬,不类圣人之旨。相传疑世人造为之后,或者又加点窜,非其实录。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篇卷第目,转加增广。言《五经》者,皆凭谶为说。唯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之徒独非之,相承以为妖妄,乱中庸之典。故因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当世之儒,又非毁之,竟不得行。魏代王肃,推引古学,以难其义。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及高祖受禅,禁之踰切。炀帝即位,乃发使四出,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其学,秘府之内,亦多散亡。今录其见存,列于《六经》之下,以备异说。[5]31-33

可知,《隋书·经籍志》不仅独立著录谶纬类,并有小序叙述其发展。小序则放在了所著录的相关书籍之后,即在部类之后。这与陈振孙对谶纬类小序的处理方式相同。这是现存资料中明确记载谶纬类、并且在部类之后有相关小序的目录作品,可证明谶纬类小序置于部类之后,并不是陈振孙的首创,而是有例可循。

成书于唐玄宗时期的《群书四部录》著录图书丰富,其目录多承袭《隋书·经籍志》,继承了传统的小序和叙录方式。在书中存有关于谶纬类的著录,只是名为图纬。又因其承袭于《隋书·经籍志》,图纬类的小序应该是存在的,只是其书在北宋末年散亡,小序的位置已不可确定。如果依《隋书·经籍志》,其小序应该会在部类书目之后。

《旧唐书·经籍志》卷46志第26“经籍类”的总序之下又分诸小类,其中著录的书目有“《易纬》九卷、《书纬》三卷、《诗纬》三卷、又十卷、《礼纬》三卷、《乐纬》三卷、《春秋纬》三十八卷、《论语纬》十卷,《孝经纬》五卷,《白虎通》六卷……右三十六部,经纬九家,七经杂解二十七家,凡四百七十四卷”。[6]1982-1983纬书虽与其他的经书相合为独立类目,但总计时,将经纬与其他经书分开,足以证明纬书目已被看作一个小的类别。其类目后并没有关于谶纬的任何资料或论述,其体例上并没有相关的小序。但是,如果考究《旧唐书·经籍志》的成书情况,其中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旧唐书·经籍志》抄自《古今书录》,但去其小序论释耳。”[7]119而《古今书录》一书是毋煚出于对《群书四部录》一味因袭、不加讨论的不满,遂编书以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古今书录》40卷,记录了唐开元藏书最盛时期的图书,每一部类皆有大序和小序,有简要的说明,每本书皆记有作者姓氏,有注释,有评论。相对之前的目录著作,在类目和大、小序上都做了相应的补充和修正,适应了图书新品种的出现。由此可以推知,毋煚的《古今书录》极有可能记载关于谶纬类的独立类目和小序。只是其书早已亡佚,仅存《古今书录·序》,不仅找不到确切记载证明其类目存有谶纬,更不能考究谶纬类目小序及其位置问题。

另外,《唐六典》的卷10经部著录有图纬,“秘书郎掌四部之图籍,分库以藏之,以甲、乙、景丁为之部目。甲部为经,其类有十:……九曰图纬;以纪六经谶候,河图等十三部、九十二卷”[8]298-299。可见谶纬类作为书目分类之一,已受到了足够重视。

从唐代目录著录谶纬类的记载来看,最晚到唐代官修目录,已经有了将谶纬独立著录、小序置部类之后的范例。因此,《直斋书录解题》的谶纬类小序置后这一做法是有例可循,可追溯到唐代目录著作时期。

三、谶纬类在宋代目录著作中的著录情况

在宋代目录著作中,首先录有谶纬类的是《新唐书·艺文志》。《新唐书·艺文志》卷57“艺文志”第47下有大序,分类目谶纬类著录书目有“宋均注《易纬》九卷、注《诗纬》十卷、注《礼纬》三卷、注《乐纬》三卷、注《春秋纬》三十八卷、注《论语纬》十卷,注《孝经纬》五卷、郑玄注《书纬》三卷、注《诗纬》三卷,右谶纬类二家,九部,八十四卷”[9]1444-1445。虽立有谶纬类,但书目前后并无小序,更无所谓小序的位置问题。

接下来是《通志》,作者郑樵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他把图书分类与学术源流结合起来,建立了更加细致的图书分类理论。《通志·艺文略》就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它汇集了11万多卷图书,首先分大类,大类之下再分小类,小类之下再细分,构成了3个图书分类层次。所记每书皆有解题,每类皆有小序,总述各书梗概及各种学术渊源。《通志》中不仅有独立的谶纬类目,更著有相关的小序。其卷63“艺文略”著录有关谶纬类目,具体如下:

1.经类中含“《乾坤鉴度》,二卷。《乾鉴度》,二卷。《易纬稽览图》,七卷。京房《易抄》,一卷。右谶纬四部,十二卷”[10]1456-1457。

2.书类中含“《尚书纬》,三卷。《尚书中候》,五卷。右谶纬二部,八卷”[10]1462。

3.诗类中含“《诗纬》,十八卷。右纬学一部,十八卷”[10]1466。

4.春秋类中含“《春秋灾异》,十五卷。《春秋灾异应录》,五卷。《春秋纬》,三十卷。《春秋内事》,四卷。《春秋包命》,二卷。《春秋秘事》,十一卷。右谶纬六部,六十七卷”[10]1473-1475。

5.孝经类中含“谶纬”著录有:

《孝经勾命決》,六卷。《孝经援神契》,七卷。《孝经内事》,一卷。《孝经纬》,五卷。《孝经杂纬》,十卷。《孝经元包命》,一卷。《孝经古秘援神》,二卷。《孝经左右握》,二卷。《孝经左右契图》,二卷。《经孝雌雄图》,三卷。《孝经分野图》,一卷。《孝经内事星宿讲堂七十二弟子图》,一卷。《口授图》,一卷。《应瑞图》,一卷。

谶纬之学,起于前汉。及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汉时又诏东平王苍正五经章句,皆命从谶。俗儒趋时,益为其学,惟孔安国、毛公、王璜、贾逵独非之。至宋大明中,始禁图谶。梁天监已后,又重其制。隋炀帝发使四方,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为吏所纠者至死,自是无复有其学。至唐,惟余《书》、《易》、《礼》、《乐》、《春秋》、《论语》、《孝经》七纬,《诗》二纬,共九纬书而已。右谶纬十四部,四十三卷[10]1478。

6.论语类中含“《论语谶》八卷。右谶纬一部,八卷”[10]1481。

7.礼记类中含“谶纬”著录“《礼纬》,三卷。《礼记默房》,二卷。右谶纬二部,五卷”[10]1497-1498。

8.乐类中含“《乐纬》,三卷。右谶纬一部,三卷”[10]1513。

从以上引文可以得知,在《通志·艺文略》中,谶纬类目虽在经类中出现的数量最多,但也多次出现在其它的部类当中。可见,在郑樵的分类观念中,谶纬部类受到重视,已经可以渗入到各个大类之中,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孝经谶纬类中,郑樵又增加了关于谶纬之学源流的小序,对谶纬进行了简要论述,有助于考辨源流。更为重要的是,小序的位置也是在部类所记书目之后。它与《直斋书录解题》关于谶纬类小序置后的做法是一致的。并且,《通志·艺文略》谶纬类小序置后的做法在书序渐渐移前的宋代也是独树一帜。此外,《直斋书录解题》的作者陈振孙曾与郑樵之子结识,“不仅抄录了他家的大部分藏书,而且精心研究了郑樵的《通志·艺文略》”[11]78-81。由此,可以看出《直斋书录解题》的编纂应该也借鉴了《通志·艺文略》的成果。

综上可以得出,谶纬类有小序应该从王俭的《七录》就已开始。但从现有文献来看,《直斋书录解题》的独立小类“谶纬”和小序置于书目之后的做法,较早可追溯到《隋书·经籍志》的谶纬类小序。而同时代的《通志·艺文略》对《直斋书录解题》的编纂体例也有影响。谶纬类小序置于所记书目之后,应该不是陈振孙编书过程中的疏漏,而是他对谶纬类书目所进行的不同于其他类目的独特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守卫.《直斋书录解题》谶纬类小序考[J].文献季刊,2007,(1):82.

[2]汪辟疆.目录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唐)释道宣.广弘明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9.

[4](唐)魏徵,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唐)长孙无忌.隋书·经籍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6](后晋)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唐)李林甫.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9](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宋)郑樵.通志二十略[M].王树民,校.北京:中华书局,1995.

[11]胡昌斗.一部不可多得的私家目录—《直斋书录解题》初探[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5,(6):78-81.

(责任编辑薛志清)

Re-examination of the Short Preface of Chen-Wei Books

in Index and Introducion of Books in Zhizhai

LIU Man-m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Abstract:In Index and Introducion of Books in Zhizhai,the short prefaces of other books are placed before the booklists except Chen-Wei Books whose preface is put after the booklist.It is unknown whether it was Chen Zhen-sun’s occasional neglect or the particular arrangement by which people dealt with such kinds of books. Therefore,the origin of this practice is necessarily traced bac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bliography,and its evolvement can be made clear.

Key words:Index and Introducion of Books in Zhizhai; Chen-Wei Books; short preface

中图分类号:G 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1-0041-04

作者简介:刘曼曼(1991-),女,河北广宗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收稿日期:20141108

猜你喜欢

小序
稼轩词小序功能初探
豁虎跳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序文相生”读懂词
——《浅谈<扬州慢>教学思路的探索》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四库全书总目》与音乐文献
姜夔《扬州慢》的艺术特色
我对《腐蚀》小序的理解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芮良夫毖?小序》研究
清初《诗经》研究“汉宋兼采”现象的成因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