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3-24孙雄飞

课外语文·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言传身教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孙雄飞

【摘要】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呈现。既然是渗

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供借鉴。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德育教育,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呈现。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感到以下几点是切实可行的。

一、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共鸣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 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情感传递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教材中诸多作品反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往往相距甚远,学生“不解其中味”,不愿走进文章,以致无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把教材的“彼时情景”变成学生的“此时情景”,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这样德育教育才会有效果。如在《我用残损的手掌》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并且为学生找来那个时代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境,感受当时的严峻形势,然后再引导学生读诗,这样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认知”而忽视“情意”的作用,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要想晓之以理,必须先动之以情。空洞的说教势必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使德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说服力。

二、因势利导,弘扬传统道德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他们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爱,而学生沐浴着爱的阳光,却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在语文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可运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感恩。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这些无疑给我们以启迪,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我们今天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同学却不理解父母,甚至连举手之劳也要父母代劳,实在不应该。

理至易明,单纯讲大道理似乎难以解决问题,教师良苦用心,学生却不痛不痒。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人文内涵丰富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完成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的公正慈爱、可敬可亲;《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文学作品时,应让学生在了解文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质的前提下,进而了解身边的榜样,激起其敬仰之情,并付诸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因材施教,传承文化精华

不同的文学体裁,教学方法不一样,所达到的德育效果也有差别。

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媒体,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学生于吟哦中感悟,在讽诵里熏陶。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情操得以净化,心灵得以净化,心胸自会开阔,情操得以陶冶。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握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哲理深蕴之篇,给人感悟,坦荡磊落之举让人敬服。

小说形象鲜明,充分反映生活,也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发挥小说优势,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在感受中体味。与闰土一起流泪,为杜小康高兴;通过于勒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通过《范进中举》加深对封建科考制度的认识……教会学生正确对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做一个真人、善人、美人,把真、善、美统一于我们的生命活动之中。

比较而言说明文虽然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四、言传身教,张扬自身魅力

我们经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博闻强识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语文教学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需要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因此,只要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文学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不仅能收到春风化雨的德育作用,还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言传身教德育渗透语文教学
言传身教
『铁齿铜牙』敌不过『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