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低年级阅读起步探究
2015-03-24韦秀云
韦秀云
【摘要】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持久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起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低年级抓起。但农村小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加上方言影响,孩子们的阅读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培养农村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持久的阅读习惯势在必行。“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对照课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就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中要鼓励小学生爱读书,多读书,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能给他带来愉悦,从而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故事引趣,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
刚入学的孩子对故事情有独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我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此来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延伸发展,激发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还远远不够。听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听老师讲,还可以听同学讲,听家长讲。听觉上的美好感受会引起学生阅读的欲望。适合这个年龄段阅读的故事书一般都注有拼音。当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被激发以后,他们就会努力地对着拼音自己去读书中的每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二)适时引导,课堂中点燃阅读的激情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例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在课外拓展、提高。比如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绿色的金鱼》,老师可以通过激趣导入:“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世界上没有绿色的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成了绿颜色,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求知欲望。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及时鼓励与评价,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可以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二、大量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低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尽管大部分阅读材料全文注音,文中的新词语80%左右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语汇,学生不难理解,但毕竟他们识字不多,初步接触一篇文章,肯定还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就成了阅读准备的当务之急。识字任务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识字1600—1800个,中年级累计识字2500个。识字3000个左右基本可以做到无障碍阅读,照这样计算,小学四年级还不能完全达到无障碍阅读,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阅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为了早日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从学完汉语拼音之后,我就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多识字、巧识字,并开展了识字竞赛活动,期末进行“识字大王”的评比。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告诉他们,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这样就可以顺利阅读了。现在,我们班里许多孩子的识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大量识字,扫除阅读障碍,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给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虽然是阅读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苟方法地去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也不得而知。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阅读实际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选读法
就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每篇课文都有一些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上完一课后,老师可推荐学生去阅读相关的文章,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精读法
就是对阅读材料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鼓励学生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采集本”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才会将阅读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课外阅读实践
居里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一定要选好的、有益的书籍。因为好书能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曲折的情节吸引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还不能完全正确分辨哪些是好书,哪些是坏书。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选择和推荐读物。
(一)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推荐读物时,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习了《惊弓之鸟》,推荐学生读《成语故事》……还可以推荐一些内容浅显的科普读物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让爱读书的孩子有选择地去读书。
(二)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适宜读简单的趣味性的童话、儿歌、民谣及浅的配图寓言,如拼音版的《成语故事》《谜语故事》等;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就可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
(三)更新阅读观念,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
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可以丰富和深化教材内容。如“神舟九号”飞上太空、奥运赛事、时事新闻报道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了解事件始末,把阅读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五、创设环境,提供舒适的阅读条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一)学校办好图书室
图书室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有了图书室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室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
(二)班级用好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课间课余随时借还,由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三)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四)家庭和社会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便利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召开家长会,对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并附上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帮助家长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开展“亲子阅读”和建立家庭图书柜等活动,让家长在课外成为孩子阅读的辅导老师和阅读伙伴。同时,还积极联系社区文化馆、图书馆在双休日、节假日向学生开放。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拉近学生与课外书籍的距离,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受到“以书为友”的乐趣,产生“我要读书”的强烈的内心需要和期待,从而自主地、积极地参与课外阅读活动。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孙桂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2]任敬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简小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1(27).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