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2015-03-24程新焰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体皮质

程新焰

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程新焰

目的 分析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学证实肾上腺皮质癌患者19例,分析患者的CT表现。结果19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位于右侧肾上腺12例,位于左侧肾上腺7例。肿瘤直径为5.29~13.47cm,平均直径(9.21±1.37)cm;病灶呈现卵圆形或圆形7例,呈现不规则形态12例;出现瘤体坏死15例,病灶边缘呈现结节状强化4例,瘤体内出现钙化9例,周围脂肪的间隙可见条索状的异常密度影8例,出现邻近脏器侵犯5例,出现肺部转移2例,出现门静脉的癌栓1例。增强CT扫描可见瘤体的实质成份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且在延迟扫描出现进一步的强化。结论 CT扫描可显示肾上腺肿瘤大小、形态周围浸润、坏死、转移及强化方式等征象,对诊断、鉴别肾上腺皮质癌具有重要意义。

肾上腺皮质癌;CT;诊断;鉴别诊断

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是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与病死率较高的特点,临床早期发现、诊断与治疗是提升临床疗效与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1]。但ACC无典型临床症状,且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病理学形态不具有完全一致性,因而多被忽视或造成误诊,从而延误患者及时治疗[2]。本研究对19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A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应用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腺上皮质癌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2.17±4.80)岁,均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高血压9例,腰部疼痛6例,于体检时偶然发现4例。所选取基线资料均未对研究结果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1.2 方法 选用GE光速16层CT与GE光速VCT扫描仪,1.25~5.00mm层距,1.25~5.00mm层厚。先行CT平扫,之后予以增强检查,增强扫描前于肘部静脉行8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注入,注射速率为2.5~4.0mL/s,注射28~35s后行动脉期扫描,70~80s后予以门脉期扫描。所有数据均予以多平面重建(MPR)与全面重建(CPR)处理,观察肿瘤基本情况及其周围部分关系。影像学资料均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独立诊断,出现不同意见时经协商讨论达成一致。

2 结果

2.1 肿瘤的基本情况 12例肿瘤处于患者右侧肾上腺,7例肿瘤处于患者左侧肾上腺。肿瘤直径5.29~13.47cm,平均直径(9.21±1.37)cm,肿瘤直径>10cm者9例,5~10cm者10例;7例病灶形状为椭圆形,部分表现为圆形,12例无规则性形态。

2.2 CT平扫与增强扫描中的肿瘤表现 3例肿瘤边缘可见含脂低密度区,CT值分别是-12、-10、-8HU,增强动脉期的CT值分别是7、9、10HU,门静脉的CT值分别是15、17、21HU,其余16例肿瘤的CT平扫值为28~54HU,平均(43.50±5.50)HU,动脉期的CT值为32~104HU,平均(63.15±6.50)HU,门脉期的CT值为61~114HU,平均(76.50±8.15)HU。相较于动脉期,肿瘤实质的门脉期均表现强化情况。17例肿瘤的各期CT扫描值均<100HU,2例肿瘤的动脉期或门脉期CT扫描值均>100HU。15例肿瘤的实体部分表现出不均匀强化,10例可见肿瘤内存在肿瘤血管。

2.3 肿瘤的坏死、钙化、浸润与转移等表现 19例中ACC存在瘤体坏死15例。主要表现:第一种为瘢痕型的坏死,该类型有9例,体现为瘢痕型的坏死,坏死部分具有清晰、锐利边缘;5例为中央型坏死,体现为坏死病灶处于肿瘤中间部位,其内部存在囊状改变,坏死部分于各类扫描中均未表现出轮廓锐利清晰的边缘;1例属于不规则坏死,坏死低密度区无规则形状;4例无明显坏死区,具体体现为肿瘤边缘存在结节状的强化程度减弱区,具有清晰界限,相较于CT平扫,其密度出现增加情况。

19例中存在钙化、多处于肿瘤边缘或内部、且表现为条索状、斑点状、颗粒状9例,脂肪间隙存在异常密度影8例,出现肺部转移2例,存在侵犯邻近脏器情况5例,门静脉癌栓1例。

3 讨论

ACC较为罕见,具有一定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特征,但其定性与定位等术前评估仍依靠影像学检查,而无功能性ACC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确诊亦依靠影像学检查[3]。因肾上腺位置较隐蔽,肾上腺肿瘤诊断是医学与影像学一直以来的关注热点,其影像学检查方式包括CT、超声、MRI等,超声具有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其易受肠道气体影响,且难以评估肿瘤整体与远处转移,因而CT、MRI检查ACC更具优势[4]。

近年来,CT检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多排螺旋CT具有较快检测速度、较高空间分辨率,且较少受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同时CT具有较多重组方法与后期处理软件,可获得高质量图像,是目前临床检查腹部与后腹膜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方法[5]。本次19例患者均予以CT检查,现具体分析ACC的CT表现。据相关文献报道,ACC的良恶性质与其大小存在一定关系,且肿瘤直径越大,则其属于ACC可能性越大[6]。本研究中,肿瘤直径>10cm者9例,5~10cm者10例,而肾上嗜铬细胞瘤一般直径为3~10cm,因而肿瘤大小对其性质预测具一定价值,对直径>10cm肿瘤则高度提示ACC的存在;5~10cm肿瘤和嗜铬细胞瘤存在较多重叠,其定性需要综合实验室检测、临床与其他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肿瘤形态是进行肿瘤性质评估的关键指标。本组19例患者中肿瘤呈现不规则形态比例为63.16%(12/19),但考虑到肿瘤形态与肿瘤周围环境限制、生长速度相关,由此可反映肿瘤生长方式。通过分析本组患者肿瘤大小与形态,得出肾上腺区直径>10cm不规则肿瘤可拟诊为ACC的结论。

分析ACC肿瘤CT平扫与增强扫描表现,19例中3例肿瘤边缘可见斑片状的含脂低密度区,其中脂肪成份可能与肿瘤脂质含量较为丰富相关,同时本次19例平扫、门脉期与动脉期表现均较为相似,因此脂肪成份提示肿瘤来自肾上腺皮质,再结合其他数据可正确诊断ACC。本次ACC增强扫描均存在强化现象,动脉期CT值32~104HU,门脉期CT值61~114HU,只出现1例>100HU,CT>100HU比例为5.26%(1/19),显著低于相关文献报道嗜铬细胞瘤44.0%,表明静脉期或动脉期CT值<100HU可提示ACC的存在[7-8]。瘤体坏死属于ACC常见表现,本次19例出现坏死比例为78.95%(15/19),与报道较为一致[9]。本研究将ACC肿瘤形态归为瘢痕型、中央型与不规则型3类,而嗜铬细胞瘤坏死多表现为裂隙状与小圆形,因此认为坏死形态对诊断ACC具有重要价值。对ACC钙化、浸润情况进行探讨,相关文献报道ACC钙化率10%~25%,其显著低于本研究的47.37%(9/19),可能和本研究选样本肿瘤体积较大有关[10]。且ACC钙化率高于嗜铬细胞瘤,提示钙化可作为鉴别ACC的指标。肾上腺皮质肿瘤对脂肪间隙易存在对脂肪间隙的侵袭,并表现出小结节状的改变,且瘤体肾脏存在浸润,晚期出现远处转移[10]。上述结论在本研究中亦得到证实,本次周围脂肪的间隙存在异常密度影,其中存在侵犯邻近脏器5例,肺部转移患者2例,1例出现门静脉的癌栓。由此可知,在鉴别诊断ACC中,分析瘤体静脉期或动脉期CT值<100HU可提示ACC的存在,瘤体多存在坏死;而嗜铬细胞瘤强化程度高,其静脉期或动脉期CT值多>100HU,且存在多发的明显强化瘤体;肾上腺转移瘤,其肾上腺双侧存在肿块,轻度强化且边界模糊;而肾上腺皮质腺瘤具有均匀密度,轻度强化,CT测脂肪密度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11-12]。

综上所述,CT扫描可显示肾上腺肿瘤大小、形态周围浸润、坏死、转移及强化方式等征象,对诊断、鉴别肾上腺皮质癌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与鉴别ACC的重要手段。

[1] 蔡洪英.肾上腺皮质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J].华夏医学,2013,26(2):335-339.

[2] 孟利民.原发肾上腺皮质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78-680.

[3] 赵勤余.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2,27(9):975-978.

[4] 徐磊.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94-95.

[5] 聂锋锋.超声检查与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于定性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2,9(8):729-734.

[6] 胡蓓西,朱国辉,王胜裕,等.自发性肾上腺血肿与肾上腺皮质腺瘤的CT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8):598-600.

[7] 曾哲真.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0-21.

[8] 王晴柔.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J].诊断学理论实践,2014,13(5):491-494.

[9] 张溪.肾上腺皮质癌24例临床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7(6):2489-2492.

[10] 聂奇伟.成人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3,28(11):829-831.

[11] 肖芹.黏液性肾上腺皮脂腺刘的临床病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1):2006-2009.

[12] 薛宗哲.多层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诊断价值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0):1070-1071.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11

江西 333200 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程新焰)

猜你喜欢

嗜铬细胞瘤体皮质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肝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嗜铬细胞瘤生物学行为预测的演变
CT对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