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探析

2015-07-31熊剑丁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鼻甲鼻炎鼻腔

熊剑丁

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探析

熊剑丁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肥厚性鼻炎;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于临床医学中耳鼻喉科疾病,从慢性单纯性鼻炎发展形成,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鼻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增生肥厚。临床医学中,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法是应用血管收缩剂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差[1]。本研究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2~56岁,平均(41.3±6.1)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6±1.3)年;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4~57岁,平均(41.5±6.2)岁,病程8个月~11年,平均(5.4±1.3)年。患者均经鼻部CT、鼻镜和鼻内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肥厚性鼻炎。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手术前对患者实施麻醉。主要麻醉部位为患者鼻腔黏膜,具体麻醉方法为:应用1%肾上腺素和1%丁卡因棉片进行2~3次表面麻醉,然后局部浸润麻醉患者下鼻甲黏膜,可用1%的利多卡因实现。麻醉起效后,术者可用下鼻甲剪或者切割器,对患者鼻甲前内的30%~50%进行切除。完成手术后,可应用凡士林油纱进行填塞,并进行相应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取仰卧位,常规对铺巾和包头消毒,以鼻内窥镜的电视监视系统为前提,完成所有手术操作。麻醉方法同对照组,具体的手术操作方法为:切开患者鼻黏膜或者鼻黏膜下组织,应用鼻中隔剥离器,从切口处开始剥离,由前向后完成。从内侧到外侧游离,剥离骨质至后端,从手术切口伸入直血管钳,夹住骨质后使其发生骨折和松动。取出前端的大部分骨质,根据情况去除中部骨质与后部骨质,仔细对合复位或者缝合患者下鼻甲创面,并完全覆盖创面。术后用膨胀海绵或者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患者完成手术2~3d后,可分次取出鼻腔中填塞物,并对鼻腔进行清理,可每隔4~7d清理1次。清理可给予患者1%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每天需滴3~4次,避免发生鼻腔粘连。而且,应用鼻用激素喷鼻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鼻黏膜水肿。除此之外,可给予患者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出血量,对患者手术时间和创口的愈合时间急性仔细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鼻腔通气良好,观察其下鼻甲大小和黏膜色泽,皆正常,下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间距超过3mm,可见中鼻耳;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腔通气得到好转,偶尔需应用减充血剂,下鼻甲和鼻中隔之间的间距处于1~3mm,下鼻甲大小基本正常,鼻黏膜呈暗红色;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鼻腔通气未发生改变,体征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数据,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术治疗是一项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前,应保证不会造成患者下鼻甲正常功能发生紊乱。人体鼻腔结构中,下鼻甲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适应人体下呼吸道生理要求。维持人体正常鼻通气的一项前提条件是具有一定的鼻阻力,如人体鼻腔过宽或者过窄,会对气流屏障的平衡造成破坏,导致鼻腔黏膜与空气不能充分接触,出现鼻塞症状[3]。

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治疗的前提条件是保证下鼻甲正常功能不会发生紊乱,对下鼻甲进行减容,对通气功能进行改善,并恢复患者鼻腔正常功能。应用传统的方法治疗,切除患者下鼻甲部分,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过于粗暴,切除了患者下鼻甲黏膜和黏膜组织,术后很容易形成创面的瘢痕性愈合,对患者鼻黏膜组织的正常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患者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4-5]。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在鼻内窥镜下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切除术,可迅速分离下甲骨前端骨质,有利于切除多余粘骨膜,根据实际手术情况选择手术切口,最大程度保证患者下鼻甲和鼻中隔的正常间距,有利于患者恢复,并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鼻腔萎缩、结痂和干燥等,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下鼻甲的正常形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6-8]。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30例,无效1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7%,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1] 刘毅.改良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139.

[2] 何清泉.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与黏膜下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40-41.

[3] 龙益兴,应根东.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切口的改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7):377-378.

[4] 齐京,徐春军,温庆祥.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4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5):1302.

[5] 刘煜,范静平,孙爱华,等.鼻声反射在射频治疗鼻阻塞中的价值[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1(5):209-210.

[6] 齐京,徐春军,温庆祥.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4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52(15):1302.

[7] 许庚,杨钦泰,徐睿,等.对下鼻甲手术的评价[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10(4):197-198.

[8] 董晶,徐永昌,曹建国,等.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手术方式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8):461-4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34

江西 331100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熊剑丁)

猜你喜欢

鼻甲鼻炎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葱汁治鼻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