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5-07-31徐丹李军川

当代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梭形胃窦肌纤维

徐丹 李军川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徐丹 李军川

目的 探讨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gas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GIM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GIMT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2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胃镜见靠近胃窦肿块突向胃腔,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却证实为GIMT,大体为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边界不清,质地不均,镜下显示肿瘤由密集的梭形细胞和大量的慢性炎细胞组成,梭形细胞呈束状或席纹状排列,胞质空泛或淡嗜酸性,核呈卵圆形,具有模糊的核仁,核分裂象难以见到。经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GIM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独特病理改变的纤维性病变,易与胃肠间质瘤、平滑肌瘤等混淆,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鉴别诊断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肌母细胞构成的中间型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最常见的部位是肺,其它部位如肠系膜、网膜、软组织、纵膈,胃肠道、胆囊、胰腺、泌尿生殖道、口腔等[1]。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IMT最常发生于20岁内,女性稍多见。发生于胃肠道者,临床多以胃肠道梗阻及巨大肿块,表现与恶性肿瘤相似,易误诊为胃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现将湖北松滋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收治的1例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报道如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2岁,因间断黑便伴腹痛十余天收住院,体检查血常规WBC:5.3×109/L、HB:41g/L、HCT:0.121,胃镜活检示胃窦黏膜呈慢性炎,CT示胃窦巨大肿块,考虑胃窦占位性病变,不排除肿瘤可能。

1.2 方法 肿瘤切除标本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标记。所用抗体、Envision试剂盒及DAB显色剂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抗为即用型,规格为1.5mL,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分别为SMA(克隆号:1A4)、Desmin(克隆号:ZC18)、CD117(克隆号:2E4)、CD34(克隆号:QBEnd/10)、 Dog-1(克隆号:Dog-1)、S-100(克隆号:4C4.9)、ALK(克隆号:5A4)、Ki-67(克隆号:MIB-1),兔抗人单克隆抗体GFAP(克隆号:EP13),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巨检15cm×15cm×8cm胃组织,胃窦部可见肿块大小:6.5cm×6cm×5.5cm,切面实性,灰白,穿透整个胃壁。见图1。

2.2 镜检 梭形细胞密集的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位于硬化的胶原间质中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及嗜酸性细胞浸润,局部间质粘液样变性。见图2。黏液样基质内可见较多增生的毛细血管,肿瘤浸润胃壁浆膜层。肿瘤由长梭形和短梭形的细胞构成,部分细胞轻度异型,胞质呈嗜酸性,核卵圆形,部分有清晰的核仁,核分裂像﹤4个/10 HPF。

图1 肿瘤位于胃窦,长径约6.5cm

图2 梭形细胞密集的呈束状排列,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HE×200

2.3 免疫组织化学 SMA部分(+)、Desmin(-)、CD117 (-)、CD34(-)、Dog-1(-)、GFAP(-)、S-100(+)、ALK(+)、Ki-67(+) :10%-20%。见图3、图4。

图3 ALK 梭形细胞阳性.E nvision×200

图4 SMA 部分梭形细胞阳性. Envision×200

病理诊断: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

3 讨论

对于胃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MT)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清楚晰的过程,以前相当长时间内认为是一种炎性病变,IMT病因尚不清楚,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开始认为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疾病,后来发现是一种具有中间恶性潜能的肿瘤。有各种名称,包括炎性假瘤、黄色瘤样假瘤、浆细胞肉芽肿、细胞性炎性假瘤、炎症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最常见于肺。也可发生于软组织、腹膜后、腹腔、躯干、盆腔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部位[2]。IMT起病较为隐匿,病因学和发病机制仍是研究热点。

肺外IMT可见发生于胃内,GIMT多见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可浸润邻近脏器,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3]。发生于胃的IMT较为罕见,目前文献多为个案,国内最大宗案例分析仅为5例[4]。

3.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化,可以分为3种组织学类型[5]:(1)黏液型/血管型或结节性筋膜炎样型:最为常见,黏液背景中有血管和炎性增生,类似结节性筋膜或肉芽肿组织;(2)梭型细胞密集型或纤维组织细胞样型:致密的梭形细胞成旋涡状密集成束,可见小血管增生类似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瘤或纤维肉瘤;(3)纤维型或纤维瘤病样型:表现为胶原纤维增生性结节,致密斑样伴或不伴钙化,类似硬纤维瘤或瘢痕。

3.2 病因及免疫组化 GIMT病因尚不清楚,开始认为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疾病,后来发现是一种具有中间恶性潜能的肿瘤。分子学研究发现,约半数IMT的细胞染色体中2p23单克隆性异常,激活了ALK受体的络氨酸激酶的基因,导致ALK蛋白的过量表达。目前认为免疫组织化学最好的一项指标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有文献报道,在肿瘤个体化治疗成为热点,ALK被认为是新的分子靶点,其抑制剂靶向治疗对不能手术完全切除或复发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6]。

3.3 鉴别诊断 IMT术前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在病理组织形态上应与一些良、恶性的梭形细胞肿瘤及病变进行鉴别。(1)胃肠间质瘤:两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形态学特征难以鉴别,但免疫标记可将两者完全鉴别,间质瘤CD117及CD34、Dog-1阳性而IMT则为阴性。(2)结节性筋膜炎:两者都是大量的梭形纤维母细胞位于疏松的黏液基质中,但结节性筋膜炎可有较多的裂隙,并伴有红细胞外渗,波浪状宽胶原带边缘有梭形细胞被覆,ALK阴性。(3)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平滑肌瘤:此型肿瘤多发生于子宫,密集排列的梭形平滑肌细胞内有灶状和弥漫的小淋巴细胞为浸润,也可见浆细胞。易误诊为IMT,免疫组化Vim、SMA、MSA两者也均表达,没有鉴别意义,ALK和PCK阳性有鉴别参考价值。(4)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患者主要为成人,儿童较为罕见,累及部位广泛。大多数病变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为肌纤维母细胞,与IMT不同的是肿瘤缺少炎症性背景的特征,ALK阴性。(5)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儿童,向横纹肌方向分化,核偏位、深染,胞质嗜酸性,免疫组化表达横纹肌特异性标志物MyoD1和Myogenin等。(6)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前者有包膜排列成栅栏状,胞核两端尖细,表达S-100[7]等。(7)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边界清晰,交替分布稀疏区和细胞丰富区,表达CD34、bcl-2、CD99。

3.4 治疗及预后 IMT具有可变的生物学行为,从常见的良性病变到更具侵袭性的变异型。IMT对放化疗效果不明确,手术为最佳治疗手段[8],手术切除后可复发,复发率为20%~25%,转移率很低<5%[9]。局部复发与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及发生的部位有关,术后应密切随访。

[1] Yagnik V,Chadha A,Chaudhari S,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urinary bladder[J].Urol Ann,2010,2(2):78-79.

[2] Gleason BC,Homick J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rnours:where are we now7[J].J Clin Pathol,2008,61:428-437.

[3] Mergan F,Jaubert F,sauvat F,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rnors in children:clinical review with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pstein-Barr virus,and humann herpesvirus 8 detection analysis[J].J Pediatr Surg,2005,40(10):1581-1586.

[4] Shi H,Wei L.Primary gas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tumor: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5 cases[J].Pathol Res Pract,2010,206(5):287-291.

[5] Coffin CM,Watterson J,Priest JR,et al.Extrapulmonary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nflammatory pseudotumor).A dinicopathologic and imrn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84 cases[J].Am J Surg Pathol,1995,19:859-872.

[6] Butrynski JE,D’Adamo DR,Hornick JL,et al.Crizontinib in ALK-rearrange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J].N Engl J Med,2010,363(18):1727-1733.

[7] 伍健,王景美,孟凡青,等.胃肠神经鞘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7(3):307-310.

[8] Horn C,Jones HG,Leopold G,et al.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a gastric plasma cell granuloma:a case report[J].case RepPathol,2012,2012:589682.

[9] Stelow E B,Shami VM,Moskaluk CA,et al.Esophage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sampled by EUS-FNA[J].Gastrointest Endosc,2010,72(1):209-2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6.061

湖北 434200 湖北松滋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徐丹) 434200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李军川)

李军川 E-mail:530482621@qq.com

猜你喜欢

梭形胃窦肌纤维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