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15-03-23薛静华
薛静华
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从而发现两者间的补充关系,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展开可行性分析,并结合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展现状,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的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追求价值的多元化,同时,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并被逐步强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而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将心理咨询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的趋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补充关系
人的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也存在着区别,这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存在着统一性与差异性。首先,统一性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皆以哲学为主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皆有一致的育人目的,其效果最终都会通过大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工作内容与方法相互交叉渗透,有彼此重合的操守原则。其次,差异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虽然都以哲学为重要的指导理论,但其他的理论基础和体系有较大的不同;尽管两者之间关注的方向具有一致性,但是在具体实施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侧重点却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在工作内容上能够渗透,但工作方式却具有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尽管都要遵循保密性的原则,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公开批评教育和否定一些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之间存在这诸多异同点,但从中也可以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对于教育中的关注点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方法、人际关系、就业等问题,都是两者的核心内容。[1]同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更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的树立;而心理咨询则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层面,工作重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摆脱消极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社会效益,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思想觉悟高、道德素质高的人才;而心理咨询更重视咨询者的个人利益,遵循个体发展的个性化路线,更加尊重个人的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宏观,而心理咨询更偏向于微观行为。可以看出只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而只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是不行的,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不能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栋梁。因此需要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人才。
由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所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保证人格上的健全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反之,如因心理问题导致自杀、退学等情况,也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可以为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指引方向,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2]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工作方法上是相互渗透的,在功能作用上是相辅相成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国内政治和经济的改革、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忽视了大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个人主义、资本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泛滥,很多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产生了心理困惑。网络中充斥着许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很多大学生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难以甄别和判断,很容易给思想和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是必要的。
(一)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必要补充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涵盖内容丰富,教育方法多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也较为复杂多变,因此对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时代发展的选择。传统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因为它过分强调宏观的社会效益,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退学、自杀甚至杀人等行为,各种学校恶性事件的不断发生提醒着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3]学生在就业时,企业不仅仅关心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表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重视心理咨询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教育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从社会需求出发,旨在培养有正确思想理念和道德高尚的人,因此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多地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规范和约束,但对学生如何适应社会不够重视。而心理咨询则更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它对于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习心理等心理状态的关注正好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能够为大学生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分析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克服心理困惑和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生活环境变化、人际交往中的困扰、激烈的社会竞争等带来的压力。心理咨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更为紧密,从而能够切实解决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塑造健全的人格作出贡献。
(二)心理咨询有利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础
思想和心理两者在产生机能和形成过程方面是具有一致性的。因为,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健全人格的塑造,都是由作为个体的人自身相关因素互相作用而成的。所以,进一步强化心理咨询,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与提高,更有利于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动态,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构建心理的根基;而从另一个视角,可以发现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是心理的更高层次,二者也是相互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顺利度过从心理的感性认识到思想的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一心理阶段,同时心理因素影响着思想的发展变化,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同样也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有效开展心理教育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的前提。但现实是,大学生的心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从年龄上看,大学生年龄处于18~23岁之间,这一时期是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即呈现出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等多样性矛盾,这些问题的呈现都表明心理成熟较落后。大学生往往情感丰富而不稳定,任何心理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上的剧烈波动。另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也日益复杂,这加剧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易于引发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能为力,而心理咨询的引入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运用心理学等理论方法,能系统地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信念和意志加以作用,帮助心理还不成熟的大学生学会情绪和个人控制,从而避免因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导致心理发展出现问题。在高校中,开展全面综合的心理咨询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及时发现和矫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发展状况
(一)由障碍性咨询向发展性咨询拓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定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发展的初期,主要是障碍性咨询。顾名思义,障碍性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认知和社会适应障碍的个别学生,为了解除他们的心理困扰和社交不适,采用心理咨询的一般化技术,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社会适应性训练,以使他们能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障碍性咨询在心理咨询早期占主导地位,这既同西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刚传入我国时主要侧重于介绍心理咨询理论发展早期的针对精神病症的治疗有关,也同我国当时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小众化的社会现状脱不开关系。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出现的这些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对之前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模式的运作进行反思,并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逐步由主要针对个别有心理和社会适应障碍的学生的障碍性咨询向以全体大学生需要为主体的“全面关爱人”的具发展取向的发展性心理咨询模式转变。
发展性咨询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大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某一成长阶段的全体高校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使其更好地认识自身成长和社会关系,开发潜能,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完善。在发展性咨询理念的指导下,不少高校建立起面向全体新生的心理测试制度和心理健康信息档案,为学生开设成长教育课程,针对普遍性心理问题提供危机干预,开发挖掘大学生的心理潜力,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广义的发展咨询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现实人生态度、塑造美好心灵。
(二)网络咨询成为传统咨询的有力补充
信息化时代已经深深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心理咨询因其工作特点,更是与信息网络关系密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今天,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心理咨询手段,逐渐摆脱传统的单一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已经能够广泛应用网络技术,构建现代化心理咨询的平台。因此,网络咨询已然成为当今信息社会下的心理咨询的新趋势,对于直接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咨询更是如此。网络心理咨询具有超越时空的特质,能够简便实施,易于记录和保存,有利于督导和研究。这些都使得网络心理咨询具有超越传统心理咨询的巨大潜能。
一方面,在数量上,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咨询者可以同时和多个咨询对象进行交流,突破了传统的数量限制,解决专业咨询人士缺乏与心理咨询需求不断扩大这个两难问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网络咨询避免了和咨询对象的面对面接触,一定程度上使求助者更容易敞开心扉。这样,心理咨询员就更容易掌握咨询对象的心理实际。同时咨询服务的网络运行,更便利了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用百度检索“心理咨询”,反馈的网页数目巨大,可以说明网络心理咨询的蓬勃发展之势。
(三)促进心理咨询队伍及制度专业化发展
在心理咨询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期,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因此工作效果较差。为了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职业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也是保障心理咨询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心理咨询的培训班相继在一些高校开办,目的是让辅导员掌握和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合作举办的心理咨询硕士课程班,反响较好。
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已经具备了比较专业的咨询场所和机构。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有专业的老师,同时各种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也经常作客高校,举办一些讲座。一支以专业人员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队伍已经逐步建立。虽然成就显著,但与国外心理咨询的培训体系相比,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国家将重点建立和加强认证、监督以及评审制度,加快心理咨询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步伐。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咨询应用的思考
(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咨询工作的引导及促进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在目标上具有递进性。把心理咨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拓展是二者结合的初级目标。另外,要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心理咨询不能只停留在解决心理问题的阶段,还要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和生活,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的教育性,贯穿高校心理咨询过程始终的是对大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认识态度的引导和正确行为方法的教育。它通过突破障碍咨询的模式,一步跨入教育的领域,建立了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相结合的教育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发展咨询为主,将倾听、理解、引导融为一体。
(二)加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是为了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吸纳心理咨询的方法而构建的一种思想教育新模式。此新模式的建立需要有必要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组织支持最重要的是领导保障机制,就是在学校高层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调、综合管理,充分支持心理咨询工作发挥其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有了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视和组织保障后,必须完善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项经费,并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保障。
(三)构建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的运行机制
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运行机制是指影响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结构联系及其运行方式。运行机制分为责任制和监督制两个重要环节。建立、健全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责任制是构建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责任制通过定责、履责和问责,确保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的各个环节均有明确规定,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责。这是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而定责、履责和问责长效机制的实施则离不开有效的监督。通过各参与方的互相监督,促进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责任的切实履行。
参考文献:
[1]许峥嵘,郑文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探索[J]. 校园心理,2014(1):36-38.
[2]朱虹. 论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10.
[3]栗芬,郭峰. 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8):256-257.
[4]卢雅琳. 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本土化运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