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的+V”结构涉及的词类问题研究

2015-03-22马彪张利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关键词:中心语词类定语

马彪张利红(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N+的+V”结构涉及的词类问题研究

马彪张利红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关键词:N+的+V;词类与词性;语义化;语用化;语法化

“N+的+V”结构的“N”是名词性定语,“V”是动词性中心语。一般(特别是教科书)认为,带“的”定中短语的中心语是名词性的,而动词性成分进入这一结构会具有一定的名词特征。那么,“N+的+V”结构是名词性还是动词性的?“V”是名词、动词,还是名词兼动词?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习者、研究者,以致争议不断[1]。为妥善解决问题,人们曾提出多种处理意见、方法,其中影响较大的如“名物化说”“动名词说”“指称说”等[2]。但至今还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又有学者提出“指事词”说,恰好词类标注分歧研究也涉及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问题,可以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本文选取的“N+的+V”结构的“N”是名词定语,“V”是动词中心语,如果“V”是及物动词,与“N”之间具有隐性的“施动”或“动受”关系,即“N”可以作为“V”的施事或受事,是“V”的动作行为陈述或支配(处置)的对象。结构中的“V”一般不扩展,“N”可扩展为名词性短语,例如“技术的进步”“《红楼梦》的研究”“母亲的回忆”“这本书的出版”。

一、“N(受)+的+V”结构具体个案考查分析

选取有代表性的词例进行考查。所选词都是人们常关注的,各有特点。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N+的+V”结构中“V”句法分布情况、“V”的句法语义对比、“V”的语用化与语法化。

(一)句法分布情况考查分析

确定一个人的身份,首先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要确定一个词的词类也要了解其用法。

一是利用大型语料库及互联网,避免语料片面、囿于偏见;二是语料选择既有书面语又有口语,涉及不同文体;三是对所有用法都进行考查。

先选取北大语料库进行考查,每个词取500个句子,删去其中的重复句和考查词充当构词成分的例子,对其他合格例子(500例以上)用字母标注成分词性。根据考查,“研究”“出版”等有代表性的词,句法分布情况如下(谓语标v、主语标s、动介词宾语标o、兼语标os、标题中心语标n、定语标d、“N+的+V”结构作定语标zd)。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1.“出版”句法分布情况。标注“出版”562例,其中作谓语v412例,作主语s6例,作宾语o10例(包括1例兼语os),作标题中心语n11例,作定语d123例。不算定语,动词性出现率约占73%,名词性约占4.8%。动词性的高于名词性出现率。

其中出现于“N+的+V”结构的“出版”共15例,作主语s6例,作宾语o4例(包括1例兼语os),作标题中心语n4例,作定语zd1例。约占总数的2.7%,约占名词数的55%。

作谓语可以带宾语或不带宾语,例如(引例均出自所标注的语料):

1)公开[出版v]会计专业著作,且独立撰写5万字以上……

2)巴科明斯特声称这只宇宙飞船用的操作说明书还没有[出版v],他在主张“分配正义”这一点上,尽管有与“宇宙飞船伦理”相联……

作状语中心语可充当不同成分但都是动词性的,也标为谓语v:

3)侥幸写出来这么一本书,并且能够在2005 年5/6月间[出版v]发行,本来就是出乎我意料的事。我也难免曾经因此有点儿觉得自己是……

4)泰勒为史怀泽的伦理思想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证明。在1986年[出版v]的《尊重大自然》一书中,泰勒借鉴人际伦理学的理论成果……

例3)是承前省略主语句的状中偏正短语句,例4)是状中短语作定语。“出版”直接作定语也是动词性的。例如:

5)第三十一条著作权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期限交付作品。图书出版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出版d]质量、期限[出版v]图书。

而作主语、作宾语、作兼语、作标题中心语和整个“N+的+V”结构作定语都是名词性的。例如:

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U.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s]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正式产生。

2)历史与大众传媒:美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早与广播、电视、电影和[出版o]联系在一起,这些单位聘请口述史学家参与电视节目制作、纪录片的创作及书籍的[出版zd]等工作。

3)掌握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d]信息,对编辑[出版o]提出过很好的建议和改进意见,实施后获得较好的效果。

4)有两部著作的[出版os]可以反映这一阶段城市地理学的特点。

5)第一节图书、报刊的[出版n]

2.“回忆”句法分布情况。标注“回忆”592例,其中作谓语v351例,作主语s38例,作宾语o145例,作标题中心语n10例,作定语d34例,作中心语定语zd14例。不算定语,动词性出现率约占44%,名词性约占35%。动词性的高于名词性出现率。

其中,出现于“N+的+V”结构的“回忆”共129例,作主语s17例,作宾语o91例,作标题中心语n6例,作定语d5例,作中心语定语zd1例。约占总数的22%,约占名词数的62%。例如:

1)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d]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o],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

2)变化会干扰当时的意识状态,为了克服内省法的这种困难,常常采用[回忆d]的方法。只有养成了内省习惯的被试者,才能在观察时默记或做记录……

3)历史学家怎样而且在什么条件之下才能够知道现在已超出[回忆o]或复述之外,所以对他就不能成为知觉对象的那些事实呢?

4)所有语词勾出来,排除组被试的任务是再认测验纸上呈现的语词,[回忆v]分辨它们曾在学习阶段的哪个词单上出现,在测验纸上只把先前看到过……

3.“研究”句法分布情况。标注“研究”800例,其中作谓语v182例,作主语s120例,作宾语o173例,作兼语os2例,作标题中心语n44例,作定语d167例,作中心语定语zd112例。不算定语,动词性出现率约占23%,名词性约占56%。即使把定语都算作动词性的,也只有44%,动词性的低于名词性出现率。

其中,出现于“N+的+V”结构的“研究”共85例,作主语s36例,作宾语o38例,作标题中心语n7例,作中心语定语zd4例。约占总数的11%,约占名词数的17%。例如:

1)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v]制定该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

2)教育就是为了考分,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不再有其真正的内涵。教育[研究s]变成了应考[研究o],教师忙于知识灌输和强化技能训练,真正有价值的[研究s]和探索缺乏动力。严重局限着教师知识结构扩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3)教师和公众深感震惊的一些事实和数据。本书的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d]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我们往往关注女孩的平等受教育权,而无意之……”

4)【主要栏目】专家论坛、科学教育[研究z]、科教创新与[研究z]、现代高等教育、教育管理与教育改革

需要注意的是:①中心词用法:“××的研究”,还包括“一项/一个/许多重大研究”,“研究”做主语属于名词性。②其他按名词计的三种情况:“学科/领域+研究”;大量标题;(关于)××的研究,作名词性处理。③大量单独定语:“研究成果/对象/方法/报告/设计”按VP处理。④“做/开展××研究”,此处研究也处理为名词性。

4.“进步”句法分布情况。标注“进步”568例,其中作谓语动词v264例,作谓语形容词a51例,作主语s29例,作宾语o207例,作标题中心语n1例,作定语d15例,作中心语定语zd1例。如果去掉形容词用法和定语用法,动词性约占48%,名词性约占46%。

其中出现于“N+的+V”结构的“进步”共155例,作主语s19,作宾语o135,作标题中心语n1例。占总数的28%,约占名词数的65%。例如:

1)随着社会不断[进步v]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著作权合理使用原则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为防止企业虚增资产或虚增利润,保证企业因市场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o],或者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动能够客观真实……

3)立法的本意上看,国家鼓励技术转让以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技术[进步v];但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更鼓励新型技术的发展……

4)随着社会的[进步o]和立法水平的提高还有许多亟需完善的地方。计算机领域中重大技术[进步s]都对安全性构成新的威胁。

5)接到全球Internet上其他系统的安全状态。由于攻击技术的[进步o],一个攻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统,对一个受害者发动破坏……

6)蕨类等明显衰减,被更为[进步ad]的爬行类和裸子植物(松柏、苏铁和银杏类)所取代,更能适应陆地上……

“技术/科技进步”既可能是偏正式NP,也可能是主谓短语,这里在没有充分证明为NP的情况下,都处理为动词性。“随着科技的不断/飞速进步”,此处“进步”分析为动词性。

中心词用法:共155例,其中包括“××的进步”,还有“××的(巨大/全面/历史/重要/空前等)进步”“一种/一个/一大/一切/许多进步”“取得/有/无进步”“进步+VP”“进步(名词性定语)+NP”等。

5.“进行”句法分布情况。标注“进行”658例,其中作谓语v652例,作主语s1例,作宾语o1例,动词性用法约占99%,名词性用法约占0.003%。

作定语d4例。其中只有2例“××的进行”用法,作主语s1例、作宾语o1例,仅占总数的0.32%,却占名词数的100%。例如:

1)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依据科学原理来[进行v]的。同时,教育活动的[进行s],由受过专业训练、懂得教育科学规律的教师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2)一部分是绪论,交待调查的对象与范围,调查的准备与方法,调查的[进行o]等。

从考查可见,不同的词进入“N+的+V”结构的比率不同,而单纯根据“N+的+V”结构不能确定词类是否改变。但进入“N+的+V”结构是语用改变引起V语法变化的发端,像新枝初萌。至于能否成为连理,还要看能否发展壮大、根深叶茂。下面的两个比率说明了差异与作用:

2.1 从画面的内容来说,第八图中,画面的下部树林中有一寺庙,后面有一条小路蛇行而上,路途中还有一个策杖的人正走向陡峭的山峰。石涛在这幅画的题词写到:“玉骨冰心,铁石为人。黄山之主,轩辕之臣。”充满了奇幻色彩的话语为画面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幻美而又真实。画中各种姿态各异的怪石,如鬼、神、人、动物等,尤其一颗似天都峰脚下的观音石:它侧身而站,穿宽衣,弯肘拿着一些树枝。画面唯美浪漫,生动仙逸。

进行:占总数的0.32%,却占名词数的100%。

出版:约占总数的2.7%,约占名词数的55%。

研究:约占总数的11%,约占名词数的17%。

回忆:约占总数的22%,约占名词数的62%。

进步:占总数的28%,约占名词数的65%。

由低到高占总数的百分比显现出差异,偶尔用同经常用就是活用与兼类的差异。占名词数的百分比显示出作用,占比越高,“的”作用越大,或是需要标示不同用法,或是需要区分歧义,这时标记不是可有可无的,例如“他研究好”同“他的研究好”,“母亲回忆”同“母亲的回忆”很不相同。另一方面,此项占比高,前项低,则意味着名词性用法贫乏、受限,例如“进行”只有一个主语、一个宾语都是带“的”结构充当的,这只能是活用。因为只有当各项区别特征达到一定量,不依赖单一标记时才会与原用法匹敌,发生质变,完成语法化。这需要第三个指标,即全部动词、名词区别特征的比率:

出版:动词性占73%,名词性占4.8%。

研究:动词性占23%,名词性占56%。

进步:动词性占48%,名词性占46%。

进行:动词性占99%,名词性占0.003%。

名词性用法接近或超过动词性用法的词倾向或完成了兼类语法化。“出版”是较正式的工作完成,“回忆”是普通的思索开始,相比之下,“回忆”具有更多名词性用法,趋向兼类。“研究”是正式或普通的探索持续,“进步”是以具体迈步动作喻抽象行为,这两个词应该已经发生了质变——分化出名词类。“进行”是以行进喻活动持续,带动词性宾语,数据表明动词性占绝对优势,轻易不能进入“N+的+V”结构。

分析证明,“N+的+V”的功能就是充当名词性成分主语、宾语,或直接作文题名称,进入“N+ 的+V”时就具有了名词性。

(二)“N+的+V”的“V”句法语义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判断主职与兼职。须厘清以下两个方面:

1.区分动态与静态。动态是具体的、临时的,出现在句中的用法都是动态的。这时的功能语义只能作为分析词性的依据,不能作为判定词类的标准。静态是抽象概括的,即把一个词的具体表现、主要倾向加以概括,定性定类。动态可以是个别的,静态是全面的,舍弃了个别、特殊的用法意义。词性可以是动态的,但词类只能是静态的,词性是词类的依据,指的是概括的词性,而不是个别句中的词性。

这样看来,并非进入“N+的+V”结构的“V”就成为名词。这一结构的功能无疑应该同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相同。那么,这个结构充当什么成分呢?主要是主语、宾语,有的是定语。例如“出版”一词,构成的“N+的+V”结构,出现15例,作主语、宾语10例,约占总数的67%;作标题中心语4例,约占总数的27%;作定语1例,约占总数的6%。如果认可主语、宾语具有名词性功能,那“N+的+V”结构就主要承担名词性功能。何况作标题中心语表达标题名称,也是名词性的。这里的定语属于其限定的“工作”的下位概念,也是名词性的。由此看来,“N+的+V”结构应该是名词性的。其实这一点早有共识,翻阅一些通用现代汉语教科书会看到,这一结构属于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短语,是名(体)词性的。可以说定中短语是名词性的,但不能说是名词。同样,上述考查词都能在进入“N+的+V”结构时具有名词性,但不是名词类。因为这是动态用法,静态词类可以与这一结构的功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出版”一词是否也兼名词类呢?不是,因为它进入这一结构的比率太低,不足以形成名词兼类,是动态的量变,没有达到静态的质变。

2.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语义化应有两个阶段:个人认知变化阶段与约定俗成阶段。语义化既是语用化与语法化的前提,也是语用化与语法化的结果。区分语用化与语法化要先区分临时的、个别的与经常的、普遍的。语用化是语言使用变化,这种使用可能是临时的、个别的。语法化滥觞于语用化,语用化如果是经常的、普遍的,会导致语法化。这也就是一个由动态量变转化为静态质变的过程,语用化是量变,语法化是质变。既然量的积累是决定质变的重要因素,那么,使用频率就是重要指标,是语言事实提供的决定语法化完成的量化标准,也是词类活用与兼类(或转类)的客观标准。据此可以确定“《红楼梦》的研究”“这本书的出版”等,有的是兼类,有的还是活用。活用处于语用化阶段,兼类处于语法化阶段。

二、进入“N+的+V”结构的动词全面考查

主要考查、分析以下问题:哪些动词可进入“N+的+V”结构,分布情况如何;个案考查的动词在这些动词中属于哪类;与不能进入“N+的+V”结构的动词比较,差异何在。

(一)可进入动词分布情况考查分析

了解可进入“N+的+V”结构的有哪些动词,及其在动词中的分布、占比情况,可以验证进入“N+ 的+V”结构是动词的基本功能,还是特有功能、临时功能,为确定词类提供佐证。考查发现以下几类动词常进入“N+的+V”结构:

①情感、心理类:爱、恨、宠爱、希望、盼望、思考

②动作、行为类:笑、打击、观察、计划、比赛、判决、被捕、迟到

③有无、存现类:死、出生、出现、发生、存在、消失

其中包括多数双音节动词和少数单音节动词。都是实义动词,一般无虚化构词语素。本文还考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a音开头的所有词。97个词中,有74个可以或可能进入“N+的+V”结构,有13个不能进入,10个难以进入。可进入的词也有的经常进入,有的不经常进入。

(二)可进入动词分布与个案考查动词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可进入动词分布与个案考查动词的关系。这些动词属于哪一部分,对判定其地位有重要意义,决定其有无单独分类的必要。

个案考查发现,上述词中出现于“N+的+V”结构的比率由高到低为:进步、回忆、出版、研究、进行。其中“进步”所处的句式最为复杂,不仅有“N+的+V”,还有“××的(巨大/全面/历史/重要/空前等)进步”“一种/一个/一大/一切/许多进步”“取得/有/无进步”“进步+VP”“进步(名词性定语)+NP”等结构。而“进行”除了3例“××的进行”外,其他用法都是动词作谓语。这也证明动词进入“N+的+V”结构的不平衡性。“进行”的用法相当形式动词,因而几乎不进入这一结构。

考查可以验证进入“N+的+V”结构有条件限制,而不是动词的基本功能,也不是特有功能,为确定词类提供佐证。

(三)不可进入动词与其他动词对比分析

进入“N+的+V”结构的动词与其他动词对比,分析双方语法语义的异同,进一步探索动词与“N+ 的+V”结构的关系,是活用、兼类还是本类的句法适用范围。不可进入动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能愿类:要、能够、可以、愿意、不得

②形式类:加以、予以、给以

③遭受类:遭、遭受、受到

④趋向类:出来、进去、上来、下去

⑤否定类:不胜、不下、不图、别说

⑥感知类:看见、看到、听见、想来

⑦判断类:是、正是、准是

⑧带虚化成分类:显得、觉得、要得、善于、苦于、成为、来得及

可见,动词与“N+的+V”结构的关系是有选择的,不是普遍的句法适用范围。

考查《现代汉语词典》(a音开头),不能进入“N+的+V”结构的13个词是单音节词“碍”“安”“按”“唵”“揞”“熬”“拗”,双音节词“挨边”“碍于”“碍难”“安于”“按捺”,三音节词“挨板子”。10个难以进入的是双音节词“安枕”“安享”“安度”“安堵”“安家”“安身”“安神”“按脉”“暗藏”“傲物”。

通过不进入“N+的+V”结构的动词与其他动词对比,进一步说明是部分可进入,是实义动词活用到兼类的句法框。

三、与“N+的+V”结构相关的问题探讨

根据前文的考查分析,主要探讨“动名词”理论、“指事词”说与其他一些有争议的理论观点(如向心论或本用论[3]、活用论、转类论、合一论等),给出处理意见,以供参考。

初步考查发现,以上“名物化”“指称”等各说理论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这不是和稀泥,因为已经认识到了这个结构对动词的改变,看到了语义语法变化及词性改变的程度不同。只是所持角度不同,类似“金银盾”各见一面。有的忽视了词性和词类区别,词性可以是临时变动的,词类是静态确定的,也可以说词有定类、但词无定性①此句表述(词有定类无定性)感谢马庆株先生在2014年中国语言学会年会分组讨论时的提示意见。;有的否认了语法功能与词类的作用,或认为二者无关;有的未重视依赖形态变化与依据语法功能分类的不同,后者有量变同质变的区别。

如果认可以下区别,问题则迎刃而解:

一是“V”的意义与“N+的+V”用法相关,且用法决定意义转变,因而从意义角度说指事、指称没有错。

二是词性与词类是不同概念,词性可以是动态的,词类只能是静态的。许多不同意义的“V”都可以进入“N+的+V”结构,进入后,意义转变可以确定,至于词类是否转变,尚不能确定。因而只根据进入“N+的+V”结构区分词类依据不足,这也许就是人们批评“依句辨品”的原因。但根据进入“N+的+V”结构区分词性依据充足,“依句辨品”的“品”指词性临时改变是正确的。因而“N+的+V”中的“V”是名词性的,而不一定是名词。

三是尊重语言事实。由用法形成的兼类、转类,必然经历活用阶段。活用到兼类、转类,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活用论、转类论、合一论等也可能不错。只是应与一定阶段相对应。这样,哪些是原类活用,哪些是兼类、转类就合乎语言事实了。

四是词类是语法分类,不是意义分类,研究词的语法分类是为更好地认识、学习、运用语言。如果探讨同一语法现象,前提必须一致。概念不同一、目的不一致,自然产生分歧。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不能为理论而理论,或为外国语法做注解,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以下两点须特别注意:一是指称、指事、名物化的解释的正确性在词性动态范围,而非词类静态范围;二是向心结构理论问题[4],反映了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汉语结构(功能)决定词性,进而决定词类;西方语言词形式决定词类,词类基本与结构(功能)一致。其实,西方语言(例如英语)的动名词,也是通过形态变化处理临时功能(词性)改变的语法手段,并非名词或动词之类静态的词类。“向心结构”不可照搬或曲解。

参考文献:

[1]陈庆汉.“N的V”短语中心语“V”语法性质研究述评[J].汉语学习, 2012(5).

[2]陈庆汉.“N的V”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 1991(3).

[3]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 2006(3).

[4]任鹰.“这本书的出版”分析中的几个疑点——从“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说起[J].当代语言学, 2008(4).

作者简介:马彪(1956-),男,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应用汉语。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兼类分歧词动态标注及信息库建设研究”(10BYY066)

收稿日期:2015-03-01

文章编号:1672-3805(2015)02-0065-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H146.2

猜你喜欢

中心语词类定语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论维吾尔语中心语及其维汉翻译的作用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浅谈科技文章标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