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信息向心理论
——一种句法—语义—语用界面理论*

2015-03-22许名央阚哲华

外语与翻译 2015年2期
关键词:句法焦点语句

许名央 阚哲华

五邑大学 韶关学院

元信息向心理论
——一种句法—语义—语用界面理论*

许名央 阚哲华

五邑大学 韶关学院

Andre Wlodarczyk和Helene Wlodarczyk尝试从信息和元信息的角度对一些句法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了元信息向心理论。他们的研究是综合了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研究。本文考察了元信息向心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详细分析其信息观、语法观和语句观,介绍其对于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如焦点问题、主语问题的研究成果。信息向心理论的研究有利于打破功能语法与形式语法的隔阂,促进语言界面研究的发展。

语言信息,元信息,注意中心,界面

1.引言

近年来,语言的界面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界面”一语译自英文interface,又译“接口”。Ramchand & Reiss(2007)对语言的界面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David Adger和Hagit Borer在牛津理论语言学研究文库总序中指出,“界面”已成为语法理论和语言学实践的中心。它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之间,如语音-音位界面,音位-形态界面,句法-音位界面,句法-形态界面,句法-语义界面,句法-语用界面,语义-语用界面,句法-语篇界面。界面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特定语言现象以及心智/大脑中主司语言的部门的构造(architecture)的理解(Adger & Borer 2013: x)。在国内语言学界,界面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熊学亮、蔡基刚 2005;沈园 2007;苗兴伟、董素蓉 2009;刘宇红 2010a:1-6,2010b:347-354,2011:56-60;阚哲华 2010;褚孝泉 2013:11-15;高秀雪 2013:13-23等等)。

在界面研究的大背景下,两位法国语言学家Andre Wlodarczyk和Helene Wlodarczyk(2006a,2006b)尝试从信息和元信息角度对一些句法问题进行探索,进行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界面研究。他们的理论框架最后被总结为元信息向心理论(Meta-Informative Centering Theory,简称MIC),此理论立论清晰,观点新颖,对于语言学界颇有争议的一些问题,如主语问题、焦点问题等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拟对此理论探个究竟。

2.理论基础

MIC起源于欧洲语言学传统,是基于对多种语言的研究所形成的关于语言的结构理论。确切地说,MIC是关于语言信息的形式模型,即主要关注信息在人类语言中的线性化和表达的方式。

MIC是在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构建的。它的构建主要有两个目的:(1)把功能框架所阐释的概念更好地形式化;(2)为语言现象进行形式化的功能阐释过程做出贡献(Wlodarczyk 2005)。

MIC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功能的方法),二是20世纪90年代(对功能理论的逻辑化概括)。Wlodarczyk(2005)在研究日语的功能副词wa和ga的基础上提出此理论的形式化初步设想。后来,A.Wlodarczyk和H.Wlodarczyk(2006a,2006b)在研究焦点和主语的两篇文章中把MIC进一步完善起来。

根据A.Wlodarczyk & H.Wlodarczyk(2006b),MIC是基于以下理论假设而构建的:(一)从参照(reference)的角度来看,语言讯息(message)总是片面的:当说话者要与人交际,表达一个情景中的某件事情时,他会选择一个视点(point of view),在此视点上与人交流,但是整个情景交际的完成要依赖于听话者,听话者要启用他的言语行为情景知识,以及关于整个世界的知识。(二)必须区分两个不同的层面:信息(Information)和元信息(Meta-information)。事实上,其他语言学家所谓的“信息结构”关注的其实是信息本身在语言讯息中传递的方式,而MIC所谓的“信息”是指语句的语义关系内容:这涉及到情景框架、它们的参与者以及时空定位(阚哲华、姜孟 2004:8-15)。而“元信息”关注的才是信息排序的方式:为了使非线性表征排列为篇章,说话者必须选择一个注意中心(Center of Attention)以及相关的述谓(predicate)结构。

3.理论框架

3.1 MIC的信息观

要理解MIC,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搞清楚信息和元信息的概念。A.Wlodarczyk & H.Wlodarczyk(2006a)强调,当今信息社会中,语言学界对信息概念和内涵的界定应该和计算科学界一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区分出“信息”和“元信息”。

他们认为大部分语言学家所谓的语句中传达的信息的问题是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的问题,也被称为交际结构(communicative structure)。他们认为语句中的语义内容可以被看作“信息”,而被用来传达这一信息的不同形式而应被称为“元信息”。

尽管语句边界内的语言标记可以表达元信息,但除非这一语句被作为一个完整话语单位的一部分来考虑(把这一语句之前的东西和之后的东西都纳入考虑范围),元信息是无法被完全描述的。换句话说,每一个语句的元信息结构都依赖于这一语句在语篇中的位置,与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密切相关。另外,语句被言说时的语言外语境也对语句的元信息结构产生影响。

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单位的多功能性。涉及到信息的产生和理解的各种机制会同时在大脑中激活,另一方面,语言表达的线性本质又反映出各种过程的积聚出现,在整个话语中会产生不同的注意中心。MIC区分了三个平行的层面:信息层、元信息层和认知层。三个层面所定义的信息处理方式和语言表征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MIC层面与语言表征形式

观察以下例句。在这些例句中,零序信息是相同的,都是要表达“Brutus把Caesar杀死了”,但是元信息的分布是不同的,即注意中心是不同的。

(1) Brutus killed Caesar.(主动主语 & 被动宾语)

(2) Caesar was killed by Brutus (被动主语 & 主动间接宾语)

(3) As for Brutus,he killed Caesar.(主题,主动主语 & 被动宾语)

(4)As for Caesar,he was killed by Brutus.(主题,被动主语 & 主动间接宾语)

(5) It was Brutus who killed Caesar.(主动焦点 & 被动宾语)

(6) It was Caesar who was killed by Brutus.(被动焦点 & 主动间接宾语)

(7) As for Brutus,it was he who killed Caesar.(主题 & 主动分裂焦点)

(8) As for Caesar,it was he who was killed by Brutus.(主题 & 被动分裂焦点)

(9) As for Caesar,it was he whom Brutus killed.(主题 & 主动分裂焦点)

(引自Wlodarczyk 2005)

3.2 MIC的语法观

MIC认为语法是形式(Form)和内容(Content)的界面。

结构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对语句线性结构中所隐含的语言结构多维度本质的理解。事实上,形式和内容的划分(Saussure 2001; Hjelmslev 1953)恰恰对应于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在MIC中,内容既包括语义学,也包括语用学。语义学是多维度的,因为它反映出真实世界的复杂情景。语用学涉及到说话者表现情景,创立注意中心,使用他们认为听话者可以共享的公共知识的方式。形式包括音系学、词形学和“语法”。这里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a)所谓的“语法”(而不是句法)是指可以使说话者用形式成分构建有意义讯息的手段,目的是表明词素线性化为讯息,不仅发生在句法组配(syntactic)维度,也发生在并连结构(paratactic)维度。毋庸置言,语言的音系和词素层面也构建在这两个维度之中,Saussure (2001)称这两个维度为组合轴(syntagmatic axe)和聚合轴(paradigmatic axe)。

MIC还借用了Saussure关于能指和所指的说法用于自己的理论框架。Saussure(2001)认为语言符号(sign)联系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声音。所以,语言符号是一个二元的心理实体。构成语言符号的概念和声音结构又被称为指称(signification)和指号(signal),通常称为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换句话说,所谓的能指,就是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比如英语的“desk”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桌子”的概念就是“所指”。

MIC把能指与所指的概念应用于语法层面。它认为语言形式是能指,语言内容是所指,即语法结构是通过能指的形式,即音系、韵律和词形,来表达语义和语用层面上的所指内容。在此过程中,能指和所指发生作用的载体正是语法结构,可以通过句法组配和并连结构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法是能指和所指的界面,即形式和内容的界面。如表2所示:

表2 作为内容与形式的语法界面

3.3 MIC的语句观

MIC认为语句结构是有层级性的。

语句的信息内容通常通过表明说话者注意中心的元信息指针(pointer)得到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每当说话者决定要交际时,其表征空间分为中心(Centre)区和外围(Periphery)区,以便把凸显信息线性化。在做出判断时,说话者至少要选择一个注意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语句(不论是简单句,还是扩展句)都是由信息和元信息构成。参看下面的例子(引自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a):

(10) Mary treats Peter with aspirin.

从形式上看,例(10)可以从许多连续层面上进行分析,如音系、词形和语法。正因为这样的多层面结构,语句结构一定是有层级性的。撇开音系层面不谈,在词形层面上可以找到一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在语法层面上,可以辨认出组配和并连关系,组配结构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成分结构和依存结构:

(一)成分结构

本句的成分结构可表示如下:

S(NP1(PN(Mary)),VP(V(treats)),NP2(PN(Peter)),PP(Prep(with)),NP(Noun(aspirin)))))

在此结构中,NP1是宏观的1,NP2是局部的(作为VP的一个成分)。

(二)依存结构

例(10)中有一个主体名词短语(主语Mary)和两个依存名词短语(直接宾语Peter和间接宾语aspirin)。并连关系涉及到句中每一个名词成分的位置所发生的确认:如,Mary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都熟知的女性集合中的一个成员。

例(10)的内容是由(语义)信息和(语用层面上的)元信息组成。语义信息涉及情景类型(动作to treat)、参与者(两个人Mary和Peter和一种物质aspirin)、在情景中的角色(招待者,被招待者和招待的手段)、空间和时间、情态和真值等等。在元信息的层面,本句有三个注意中心(一个主语和两个宾语)。

对于语句,MIC保留了“主语”和“谓语”的术语,但它从元信息的层面做出重新界定。它认为“谓语”正是对信息的主语所做出的描述,主谓结构是语句元信息层面上的二分结构。

4.主要研究领域

4.1 对焦点的研究

任何语句都不是信息中立的,都是作为一个篇章或语篇的一部分。说话者表达语句时,其注意力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语句总是围绕某个中心成分展开。换句话说,语句的某些成分处于注意中心之中,MIC认为每个语句中至少包含一个注意中心 (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a),当一个语句含有多个注意中心时,其中一个是宏观(global)中心,其余的是局部(local)中心,宏观中心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MIC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语句都含有主题(TOPIC)或焦点(FOCUS)。根据注意中心的情况,MIC区分了两类语句:简单句(simple)和扩展句(extended)。首先在第一个层面上,即简单句的层面上,主语和宾语充当注意中心。在第二个层面上,即扩展句的层面上,又增加了两个注意中心——主题和焦点。然而,简单句和扩展句又都是篇章的一部分,所以在篇章层面上,一般主位(general theme)2和特定主位(particular theme)充当注意中心,它们在语篇连贯中起重要作用。语言表达类型与注意中心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语言表达类型与注意中心

MIC所定义的“焦点”的内涵比一般语言学上的理解更加狭窄,它仅指与语句中携带已知信息的成分相对的携带新信息的语句成分。例如:

(11)It is Mary who treats Peter with aspirin.

(12)It is Peter whom Mary treats with aspirin.

在例(11)中,Mary是焦点。在例(12)中,Peter是焦点。焦点在语句中有不同的呈现形式,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a)基于MIC讨论了以下五种情况:

4.1.1 分裂结构

例(11)和例(12)都属于典型的分裂结构。语句中的任何一个名词性成分都可以被放在分裂结构之中,具体要看表达的需要。分裂结构体现了信息的焦点,表达中的注意中心。

4.1.2 语调

焦点可以通过语音层面上的语调体现出来。而且,大部分描写英语的语言学家都认为语句中的几乎每一个词都可以只通过语调进行焦点化。

(13)Jack sings Chinese songs very well.

(14) Jack sings Chinese songs very well.

(15) Jack sings Chinese songs very well.

4.1.3 词序

词序和信息结构密切相关,在大部分语言中,已知信息通常出现在语句的开头,新信息出现在结尾部分。这是通常的情况,当词序改变时,焦点就可能产生。如,在斯拉夫语中,可以通过把动词的主语放到句末来进行焦点化。

(16) Kapelusz Kupila Maria.(hat bought Maria).

在英语中,如果把一些嵌入成分提到句子的开头,也可以达到焦点化的目的,例如:

(17) Mary goes shopping whenever she is free.

(18) Whenever she is free,Mary goes shopping. 例(17)是正常的语序,例(18)中的时间状语从句被焦点化。

4.1.4 小品词

在某些语言中,一些小品词可以标记焦点,如波兰语中的to(it).

(19) (To) kot zjadl ciasto.(It’s the cat who ate the cake.)

4.1.5 聚合副词

英语中某些聚合副词,如only,solely,even,precisely等等,可以被用来标记焦点,有时与分裂结构搭配使用。

(20) Only when you finish you home work,you can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21) It is only when you finish you home work that you can play the computer games.

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a)还区分了弱焦点(weak focus)和强焦点(strong focus)。以上讨论的情况都属于强焦点,当某个成分不是通过分裂、小品词或副词得到强调时,它可以被称为弱焦点,例如:

(22) The next few days Tarzan devoted to the weaving of a barkcloth sail with which to equip the canoe,for he despaired of being able to teach the apes to wield the paddles.

在上面的例句中,短语“to the weaving of a barkcloth sail”是一个弱焦点。另外,弱焦点也会出现在准分裂(pseudo-cleft)结构中,例如:

(23)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conclusion.

4.2 对主语的研究

大部分语言学理论都是从纯句法或语义-句法的概念来研究主语和宾语。而MIC是从元信息的层面对主语和宾语进行界定的。先前研究主语的文献表明主语界定很难找到合适的标准。尽管以前做过很多尝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适合不同类型语言(包括宾格语言(accusative)和作格语言(ergative))的令人满意的对主语的界定。主要困难可能因为大多数关于主语的理论缺少一个独立界定的元信息层面而使用了综合的语义-句法的手段(A.Wlodarczyk & H.Wlodarczyk 2006b)。

MIC单纯从元信息层面来定义主语,认为主语是简单句中的体现为宏观注意中心的成分。语句中的某个成分被中心化时,它会携带某些元信息标记,可以是韵律标记、形态标记,也可能是句法标记。由于语言信息是通过线性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非线性的语义情景,说话者必须选定某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来为不及物语句当主语,或者从语义情景的参与者中选择一个及物语句的注意中心做主语。所以,主语,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跟传统语法中的界定是一致,即“what is spoken about”。从语义情景的参与者中选择一个,意味着使它在级别上比其余参与者更重要,借用生成语法的表述,主语处于成分树的最左节点的统辖位置上。例如,

(24) Peter loves Mary S(NP,VP(V,NP))

主语和宾语都是句子第一层次上的成分(Jespersen 1924)。所以,MIC认为主语和宾语都在元信息层面上,它们的区别就是:宾语总是局部注意中心,而主语是宏观注意中心。在扩展句中,主题化的宾语可以起到与非扩展句中的主语一样的元信息功能。

简单句中,主语的元信息地位与谓语的元信息地位是一致的,所以,对主语NP的相关限制(如冠词、指示代词、量词等)与对谓语VP的限制(如时态、语态,格等)具有相同的元信息地位。

主语可以与不同的语义角色形成映射关系(mapping)。关于主语与语义角色的关系,MIC总结出以下规则:主语与三大类语义角色(主动、中立、被动)中的一种形成一致的关系,但是这种一致关系由语言类型(作格语言还是宾格语言)决定。在宾格语言中,语句中的主语是典型的主动角色,而在作格语言中,语句中的主语是典型的被动角色(也有可能是中立角色)。但这并不是必须的情况,即宾格语言中的主语并不总是主动角色,处于被动角色的主语也并不总是在作格语言中。总而言之,主语作为宏观注意中心这一规则适用于所有语言,而且不受任一语义角色的约束。把某一参与者选为主语(主要的注意中心)只是一个视点的问题,是因为形态单元的线性本质所致。

5.简评

MIC理论有助于打破功能语法与形式语法的隔阂,融合各学派之所长,推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Wlodarczyk(2005)明确提到,功能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目前的分歧主要是由于语言学家之间缺乏相互理解,而不是因为他们构建语言理论或模型的理论研究以及应用研究之间的不可容性。相反,MIC认为句法是形式和内容的界面。说话者选择语言条目,并根据注意中心把它们组织起来时会使用句法的某些部分。故句法首先是一种手段,它把语义信息按照不可避免的连续顺序排列起来,同时加上元信息指针。所以句法必须既作为语义学(情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或信息)的形式,也作为语用学(语义情景的间接参照或元信息)的形式进行考察。

MIC符合目前进行界面研究的趋势,它把句法、语义和语用综合起来进行考察,根据此理论,它们的界面应该是在元信息层面上。此种探索方式,有利于推进目前的界面研究,为语言界面的确认提供思路。

当然此理论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首先,此理论还有些粗糙,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框架不够清晰,初学者难以把握。其次,MIC是作为一种普遍理论提出,其普遍适应性还需要在更多语言和更多语料中进行验证。比如,MIC声称主语是简单句中体现为宏观注意中心的成分,但忽视了存现句和天气句,例如:There goes the bell (存现句)/It is raining (天气句)。在这些句式中,主语there,it都是虚化成分(expletives),不再是注意中心的成分。可见,MIC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注释:

1 句法组配同时使用成分关系(constituency)和依存关系(dependency),尽管成分和依存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句法模型,成分模型提供了宏观(global)范围和局部(local)范围的概念(成分结构左边第一个名词短语是宏观成分,作为动词短语一部分的名词短语是局部成分),而依存模型使用了句法结构中的主体成员和依存成员的概念。两大类关系在语言表达中都会出现。

2 注意,这里所谓的“主位”与Halliday(2000)定义的“主位”内涵不一样。

3 这里“聚合”(paradigmatising)的意思是指,副词之后表述的事件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

Adger,D & H.Borer.2013.General preface.In R.Folli,C.Sevdali & R.Truswell (eds.).SyntaxanditsLimits.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x.

Halliday,M.A.K.2000.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Hjelmslev,L.1953/1943.ProlegomenatoaTheoryofLanguage[M].Baltimore: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in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Jespersen,O.1924.ThePhilosophyofGrammar[M].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

Ramchand,G.& C.Reiss.2007.TheOxfordHandbookofLinguisticInterfac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ussure,F.2001.CourseinGeneralLinguis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Gerald Duckworth & Co.Ltd.

Wlodarczyk,A.& H.Wlodarczyk,2006a,Focus in The Meta-informative centering Theory[A].LaFocalisationdanslesLangues[C]. André et Hé lè ne Wlodarczyk, Coll. Sémantiques,L’Harmattan,Paris.

Wlodarczyk,A.& H.Wlodarczyk,2006b,Subject in The Meta-informative Centering Theory[A].EtudesCognitives/StudiaKognitywne(VII)[C].SOW,Warszawa.

Wlodarczyk,A.2005,From Japanese to general linguistics:Starting with the wa and ga particles[A].A.Wlodarczyk(ed.).ParisLecturesonJapaneseLinguistics[C].Tokyo: Kurosio Pub.Co.

褚孝泉,2013,语言学理论中的界面[J],《当代外语研究》(2):11-15。

高秀雪,2013,英语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 13-23。

阚哲华,姜孟,2004,语篇模式分析的小句关系理论[J],《外语与翻译》(1):8-15。

阚哲华,2010,《致使动词与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刘宇红,2010a,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研究的三种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6): 1-6。

刘宇红,2010b,词汇与句法的界面研究——格的视角[J],《现代外语》(4):347-354。

刘宇红,2011,生成语法中词汇语义与句法的界面研究[J],《外语学刊》(5): 56-60。

苗兴伟、董素蓉,2009,从句法-语篇界面看语言学的整合研究[J],《中国外语》(3): 20-24。

沈园,2007,《句法-语义界面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熊学亮、蔡基刚,2005,《语言界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许名央: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阚哲华:韶关学院外语学院教授,博士)

通讯地址: 529020广东省江门市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通知

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将于2015年11月28日-30日举行。会议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教育部考试中心协办。本次研讨会主题涉及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研究,议题包括但不限于:

1、外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

2、外语测评标准研究

3、我国外语考试改革研究

4、外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5、基于标准的外语教学与评价研究

欢迎其他有关语言测试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会议已邀请Nick Saville教授、John de Jong教授、 Cheng Liying教授、桂诗春教授、刘建达教授等国内外多位知名学者做主旨报告。请有意参会者在2015年9月15日前提交中、英文摘要(中文600字内,英文500词内),并附上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所属单位、邮编及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经专家匿名评审后,将在10月15日前寄发正式的会议通知。

会议地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会务费:800元;研究生500元(凭学生证);交通及住宿费自理。

投稿邮件:lta2015@126.com

联系电话:020-36207201刘老师

* 本文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社科课题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JJWYZCYB2009005、10YJA740044、09K-03、课2009C32。

H03

A

2095-9645(2015)02-0033-06

2014-11-07

猜你喜欢

句法焦点语句
焦点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重点:语句衔接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