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线胸片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20时磊

医学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肺结核

时磊

摘要:目的 探讨放射线胸片对肺结核的诊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诊断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性胸片进行具体的临床分析治疗,通过其影像学的特点,增强其治疗的强度。结果 60例患者通过放射性胸片的诊断分析后,均被确认患有肺结核症状,其病症位置主要在肺的中部和上部,其中,主要的病症影像类型包括;空润影(12例),斑片清润影(20例),结节斑点影(10例),网状影(8例),纤维索条影(3例),胸膜增厚粘连(3例),钙化影(4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及纵膈淋巴结肿现象。结论 采用放射性胸片来检测患者肺结核症状,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症类型,及相关的病症附加情况,经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科学操作,不断增加肺结核的诊断效率,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以此来进行较早的干预治疗,从而有效的控制其病症的发展。

关键词:放射性胸片;肺结核;诊断效果

肺结核主要是由于肺部结核的分枝杆菌造成,是种慢性的传染疾病,对人体内的脏器都会造成影响。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针对其病症的控制力度虽然较大,但由于其较广的传播特点,使其在人口较为集中化的当下,有了较多的传播途径;再加上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促使肺结核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在对肺结核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对其病情症状的确诊,是其具体诊断工作的重要部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目前,对肺结核主要的检测方法为放射性胸片,我院对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院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诊断治疗,采用放射性胸片检测均为肺结核患者,临床检测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院内进行诊断治疗的6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30.5±3.0)岁。检查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盗汗,乏力,胸痛,消瘦,低热等。通过对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发现有38例患者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症状,对患者的痰检测发现,有40例呈现为阳性,有检测结果可知;患者中有5例为原发性肺结核,有10例为陈旧性肺结核,有20,例II型肺结核,有25例III型肺结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放射性胸线片进行具体检查,主要的检测设备为北京医疗仪器生产的200Max光机,诊断过程经胸部正位进行;拍片诊断完成后,在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对31例诊断较为困难的患者实行CT平扫检查,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双排螺旋CT机,从患者的胸廓到膈面,扫描层距为5mm。对其重点的部位要按2mm的距离进行。以此降低漏诊和错诊。

2 结果

2.1基本病灶位置 肺结核患者的基本病灶位置在肺部的中部位置和上部位置,主要病症影像类型包括;空润影(12例),斑片清润影(20例),结节斑点影(10例),网状影(8例),纤维索条影(3例),胸膜增厚粘连(3例),钙化影(4例),见表1。

2.2并发症 肺结核患者并发症包括;伴发支气管扩张,伴发肺大泡,纵膈淋巴结肿,胸膜增厚,肺门淋巴结肿,胸腔积液。以胸腔积液,及纵膈淋巴结肿为主要的病症。经放射性胸线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病症诊断,不仅检出率高,而且检出精度更加准确,见表2。

3 讨论

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为排菌者,其菌主要为结核菌,其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当人体在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会立刻发病,而是在其抵抗力变差或自身细胞介导发生变态的增高反应时,引起病症发作。对肺结核病症,应当采取早诊断,早干预治疗的方法,才能有效的遏制病情蔓延恶化。世界上每年因肺结核而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达到了200多万,而我国在近些年也逐渐的成为了肺结核疾病的高发国家。我们应当对肺结核的诊断和防治工作进行不断的加强。通过相关研究发现,肺结核的发病率和环境卫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连续,因此,对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要不断加强,从而促进肺结核防控工作。肺结核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症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盗汗,乏力,胸痛,消瘦,低热等,其主要的诊疗方法是对可能存在肺结核症状的患者进行X线胸片检查,内镜检查,胸部CT扫描,穿刺活检技术,及结核菌素试验等[1,2]。对肺结核的种类种类主要包括三种;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继发性肺结核。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放射性线胸片检查患者的肺结核具体症状位置,程度,及类型。此检测方法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支持多次操作,实用性较强,通过本次研究可知,其还具有高效的检测力度。在检测过程中,能针对不同病症类型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情况评价,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其应用较为广泛。在本次研究中;应用放射线胸片对肺结核患者行具体的病症诊断发现;患者主要的病灶位置在中部肺叶和上部肺叶,能清晰的查看淋巴结及周围组织情况。其中,患者尤以胸腔积液和纵膈淋巴结为主要的病灶类型。经X线胸片影响反应发现,其主要的影像为;空润影,斑片清润影,结节斑点影,网状影,纤维索条影(3例),胸膜增厚粘连,钙化影。病灶表现多为中心高密度,周边中密度且不均匀,中间部分及边界模糊。但在治疗发展中,放射线胸片表现程度逐渐提升。经本次研究建议日常检查时,对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周边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由此提升肺结核患者的病症检出率,减少误诊、漏诊发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效遏制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采用放射性胸片来检测患者肺结核症状,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病症类型,及相关病症附加情况,经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科学操作,不断增加肺结核的诊断效率,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以此来进行较早的干预治疗,从而有效的控制其病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安国.肺结核患者46例X线诊断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6):715-716.

[2]许知礼,陆友金,赵卉.15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92-1893.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肺结核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对比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