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0颜秉明
颜秉明,杨 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颜秉明,杨 阳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基地之一,其重要职责就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虽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已经相当完备,但是仍然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健全、管理上缺乏人文关怀和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在分析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增强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和健全运行管理机制等对策,以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对策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坚定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和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管理理念落后、队伍建设跟不上等问题,需下大气力解决。本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做了有益的探究。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正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勤于“照镜子”,及时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效率与效果的矛盾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效率与效果不兼容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过于简单,只重视短期管理的效率,而对管理的效果与质量不重视,行政化管理色彩过于浓重,管理效果被形式所掩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被管理者的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逐步苏醒,增加了思想教育管理的难度;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重视成果,则可能无法兼顾管理效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套教育者所期望的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标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决定教育管理成果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且教育管理的目标很难定量描述,所以如何兼顾效率与成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二)缺乏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缺乏主要体现在:一是从管理者的角度看,高校领导以管理者自居,行政色彩较重,忽视管理中的服务性,热衷于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会议,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对被管理者的诉求、困难和利益不关注、不关心,无法为被管理者服务,而且可能出现各自为政、无为无过失的不良现象。二是从被管理者的角度看,其声音、困难无法获得关注,未曾得过基本的物质奖励、肯定和荣誉,挫伤了学习积极性。而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教科研和其他行政事务上,更注重自身的职称评定、职务升迁,而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放在次要位置。根据吴薇莉等人关于“工作年限与职业枯竭”的调查,辅导员认可职业成就感低落的比例接近88%,间接反映出高校思想教育中缺乏人文关怀。
(三)未形成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边缘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尤其是科研制度化后,高校的主体便由教学与科研占据,一些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管理采用集权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权、人力资源均由各级党委所掌握,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多是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及榜样示范作用,在管理的鼓励制度建设上,还未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导致管理缺乏动力。三是缺乏管理抓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管理中需处理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利益,而管理抓手的缺乏,导致各环节管理脱节,管理活动开展的效果不理想。目前仅仅是依靠各级党委,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把握规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在对象多、复杂,管理效果具有一定滞后性,且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相互交织,教师、各部门均参与管理,无疑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应注重把握管理的规律性,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教学元素,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环境”工作体系,形成开放、联动机制及立体化、网络式的工作格局,在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课、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管理“让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接受思想教育的地位,并非教育的主体。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学生才是教育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需充分体现教育主体的需求和愿望。在过去,教师由于有较大的教科研压力,教育与管理积极性受到挫伤,未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所以在当前及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者应将教育的“主体”逐步让位给被管理者,建立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高被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注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践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应与时俱进,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和大众,在管理过程中,注意了解和把握学生、教师的思想动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诉求并给予及时满足或者疏导,提升服务的满意度。目前互联网成为广大师生获取新闻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网上的舆论环境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在管理服务中,应关注师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及危机干预机制,做到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对症下药,增强管理的实践性,切实提升管理服务的水平,并着力帮助广大师生解决深层次问题。
(四)逐步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从管理的角度看,教育管理的整体效能是否能实现最佳,关键要看高校是否能优化组合管理者队伍的组织结构。因此,高校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优化管理队伍的组织结构,完善选拔、考核及奖励机制,并制定一定的倾斜政策,以吸引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将其列入管理预算,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体制。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着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律,在管理中突出创新性、服务性和实践性,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优化管理者队伍组织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持续加大投入,为教育管理提供资金保证,并逐步建立思想教育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
[1]李慧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8):13-14.
[2]王静,梅宗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178-180.
[3]吴树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7):8-9.
[4]刘凤英,熊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3):228-229.
[5]徐海波.浅谈对独立学院擅自离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J].信息系统工程,2010(10):1124-1125.
[6]陈红喜,廖长美.教育、科技和经济一体化平台构建机制与设计研究[J].江苏高教,2012(13):234-235.
[7]李小可.刍议大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13-14.
责任编辑:丁金荣
G44
A
167-6531(2015)18-0135-02
颜秉明,杨阳/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江苏南京 21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