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翻译能力因素及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A学院样本回归分析
2015-05-05张楚莺
张楚莺
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翻译能力因素及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A学院样本回归分析
张楚莺
本文对100名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翻译能力量表的3个主要因素当中,翻译基础能力和工具能力对英语成绩影响最强,翻译核心能力的影响最弱;基础能力和工具能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通过多元统计中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得出翻译基础能力和工具能力是翻译能力的最佳指示变量。最后,针对调查结果,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翻译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新的思路,以提升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水平。
翻译能力;T 检验;多元回归分析;CET-4 成绩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基于理论基础研究,本文选取翻译能力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与外围能力三个维度对英语四级听力、阅读、写作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假设:在翻译能力量表的3个主要因素当中,翻译基础能力、翻译核心能力和工具能力对英语成绩有影响,但三者的影响存在差异。
(二)研究设计
基于上述假设,本文选取100名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试验,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翻译课程。同时,根据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与工具能力特点设计两套测试试卷,并于实践课程前后分别进行测试,以衡量各名学生翻译能力。采用该班级学生参加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得分数作为检验学生听力、阅读及写作三方面水平的标准。所有数据均分数段转换为五分量表,1分至5分分别表示成绩非常差至非常好之间的各个程度,所有试卷均有效。
四、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量分析
分别对前测与后测试卷数据采用平均值、样本方差、偏度、峰度等描述性统计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后测试卷平均值为3.413,标准差是0.327,最高值为4.00,均比前测数据值高。说明经过翻译能力实践课程后,学生能力水平测试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配对T检验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翻译能力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效果,选择前测与后测试卷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发现测试前后的两组数据sig为0.005,在p<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系数为0.043,说明两组数据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由表1则可以看出sig为0.000,在p<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开展翻译能力实践课程前后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至少有95%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性提高,即假设H0成立。
(三)相关性分析
在进行后测数据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水平回归分析前,首先需要说明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系数(bivariate correlation)。本研究变量相关系数表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基本两两皆有相关,且p值显著,因此,本研究中所有变量适合进行回归研究。
表1 配对样本t检验
表2 各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
注:* P<0.05,** P<0.01
(四)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翻译能力三个维度与听力、阅读、写作水平之间的关系,分别以基础能力、核心能力与工具能力三个维度为自变量,听力、阅读、写作水平为建立回归模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下表数据结果显示,模型中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在0-10之间,说明回归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R2分别为0.5298、0.662及0.848,均处于0与1之间,说明样本的回归方程具有代表性。模型中翻译能力与听力、阅读、写作水平的统计量F分别为13.483、23.463和66.729,相伴概率值均为p<0.001,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着回归关系。
基础能力与听力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634,在p<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者具有正向显著关系,即H1-1成立。核心能力与阅读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806,在p<0.001水平上显著,两者具有正向显著关系,即H2-2成立。核心能力与工具能力对写作水平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78和0.901,分别在p<0.01及p<0.001水平上显著,即H3-2和H3-3成立。其他变量之间均为显著相关关系,即假设H1-2、H1-3、H2-1、H2-3和H3-1不成立。
表3 翻译能力与翻译水平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三、结论
综合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对翻译能力开展教学实践对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基础能力对听力水平的提高、核心能力对阅读水平、核心能力与工具能力对写作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因此,在翻译教学中,笔者就发展翻译能力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以平行文本的方式提高双语基础能力。
对比语言学被认为是翻译方法论的主要基础,通过对两种语言在结构、表现方法、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挖掘出两种语言在社会文化、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仿写平行文本翻译模式可操作性强,实现了尽量通过学生自行查找、编辑、仿写来控制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目标。(岑秀文;2008)尤其是对照英语国家的平行文本,能有效地避免中国式英语(Chinglish)和“死译”、“硬译”。
(二)提高网络搜索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工具能力,尤其是信息检索能力对提高翻译成绩颇为奏效。和高水平译者相比,翻译能力较低的译者往往过分依赖辞典,而且往往不考虑翻译任务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等语境因素。(Livbjerg & Mees,2003)网络搜索在翻译中的应用主要有查找网络在线词典、查找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和术语的正确译法、查找新词的译法、查找或检验单词固定搭配或常用搭配,以及查找网络翻译引擎。(周杰,2007 :63)互联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要想快速准确地锁定信息,必须掌握高级搜索技巧。通过URL 进行单位搜索,以便根据单位的名称找到相关信息;通过主题树进行主题搜索以便根据主题的类别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单词搜索以便根据关键词或短语找到相关信息。(Austermuhl, 2006 :52-67)根据市场占有率、软件整体开发水平以及技术的领先性等,目前使用的翻译工具主要有Déjà VuX,SDL Trados 和Wordfast。(于红,2013)
(三)以翻译项目化实现实训和教学一体化。
实训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翻译能力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得到检验,如现场翻译、小组讨论、演示报告、译文修改、师生点评等。(魏志成,2008 :49-50)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针对项目流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条例和规范,对项目流程实行规范化管理,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教师应将学习者的所有实训期间的翻译工作计入培养计划规定的翻译实践量,纳入项目评价和考核的范畴,督促学习者自觉地建立真实工作项目,自觉地利用各种有效信息资源开展学习。
[1]PACTE.“Acquir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Hypotheses and Methodological Problems of a Research Project.”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A.Beeby, D.Ensinger and M.Presas,(ed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0:99-106.
[2]Nida Eugene A, Taber Charles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
[3]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2001.
[4]杨志红,王克非.翻译能力及其研究[J].外语教学,2010(06).
[5]Livbjerg,I,Mees,I.Patterns of dictionary use in non-domain-specific translation. 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 Perspectives in Process Oriented Research,2003.
[6]周杰.互联网搜索引擎辅助翻译研究 [J].外语电化教学,2007(10):62-65.
[7]Austermuhl, F. 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M]. St.Jerome Publishing Ltd.: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2001/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8]于红,张政.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MTI的CAT课程建设探索[J].中国翻译,2013(03).
[9]岑秀文,楚向群,岑志伟.基于网络和工作坊的非文学文本汉译英仿写教学法[J].上海翻译.2008(01).
[10]魏志成.比较翻译法[A].陈宏薇.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苑 莉
G642
A
167-6531(2015)18-0107-03
张楚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广东广州5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