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

2015-03-20侯兆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8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社团

侯兆君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贫困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

侯兆君

随着国家资助育人工作的逐步深入,组建家庭经济困难生社团作为高校育人手段的有力补充,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愈发明显。本文探讨分析了贫困生社团的内涵定位和作用以及育人方面的优势,针对高校贫困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工作,在加强指导、经费及制度保障、内容形式和打造精品社团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

资助育人;家庭经济困难生;贫困生社团组织建设

国家的高校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经济资助力度日益加大,通过“奖、助、贷、免、补、勤”等,给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物质保障。在资助过程中,各高校开展了包括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为内容的精神塑造活动。如今,“9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大学的主体,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他们在人际交往、获得别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有着更复杂和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双管齐下,保证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落到实处,是摆在高校资助工作面前的现实问题。贫困生社团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形式逐渐在高校兴起,其在实现贫困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帮扶的作用上愈发明显。笔者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探讨如何建设贫困生社团这一高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帮助贫困生实现经济资助与精神塑造的双线提升。

一、贫困生社团的内涵定位及作用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按照学校的相关章程,经过学校批准成立的群众组织,它能整合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与学生社团的内涵类似,高校贫困生社团由有相同相近背景的困难生组成。高校贫困生社团的定位是:自我教育,自我帮扶,回报学校,服务社会。贫困生社团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个人能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校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趋于多元,包括创新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以社团的形式让贫困生真切地参与提升自身能力的活动,在组织策划活动、与学校其他部门沟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二是有利于健全贫困生人格。贫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内向和不合群的心理状态。社团由一群年龄相近、兴趣相同、有共同追求的贫困生组成,在这个环境中,气氛轻松、平等自由,大家相处会变得更加融洽,其思想包袱就会放下,在与人交流上更加自信,心理更加健康。三是有利于学校管理和辅导员跟踪关注。在没有成立贫困生社团之前,各院校的贫困生都是散落在不同专业和班级,每人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生活情况均有所不同,给辅导员的梳理排查和学校的统一管理带来一定难度。社团将贫困生整合,通过一个部门统一领导,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学校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整合。

二、发挥贫困生社团的育人优势

依托贫困生社团开展的管理与教育,在管理对象、教育方式和效果上具有更大优势。

首先,从管理教育的对象看,贫困生社团的定位是自我教育,自我帮扶,贫困生在社团管理中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作为管理者,其成员成长背景和经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不会使部分成员因自身背景和经历问题而被边缘化,大家都是社团的主人。作为被管理者,其责任意识、示范意识被不断唤醒并强化,成员间的互相督促使贫困生不断调整提高,产生自我发展完善的内在驱动力。

其次,从管理教育的方式看,其管理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还以贫困生的专题培训为作为重要补充,能更具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缺陷和能力培养进行培训。在模拟演练时不会因为背景、交流的问题产生拘谨、自卑的心理,更容易激发贫困生的参与积极性。

再次,从管理教育的效果看,可以以点带面,社团中优秀的贫困生身先士卒,以表率、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这种方式的辐射范围更广,产生的影响力更为深远,教育效果也更为突出。

三、完善贫困生社团组织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首先,加强党团组织对贫困生社团的领导是关键。高校要将培育具有坚定政治方向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摆在对贫困生社团成员管理的首位。其次,要明确贫困生社团的主管部门,可以由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牵头组成励志社团中心,负责整体把握对各二级贫困生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与监督指导工作。最后,要将对贫困生社团的管理真正纳入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轨道,逐步完善社团管理体制,使工作有章可循。

(二)完善考核制度,建立评价体系,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提供目标依据

一个社团要有完善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保证运行。贫困生社团要建立完整的考核制度,分四级考核评价,一是社团指导教师,二是社团,三是骨干成员,四是普通成员。

对不同群体要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针对社团指导教师,要重点评价其能否建设和管理社团,是否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工作的认真负责程度如何,能否保证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活动效果、保证社团健康发展等方面,力求做到真实评价、公正考核、公开结果;社团方面,按其举办活动的次数及质量,所达到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骨干成员方面,重点对其在社团活动的组织策划阶段的参与程度、责任心和能力进行考查;社团普通成员方面,制定量化标准,以参与社团活动情况和对社团的建设方面作为重点,在成员之间展开互评。

(三)加大经费投入,增强物质保障,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提供后勤保障

社团活动的开展基础,就是活动经费、活动场地的支持和相关优惠政策。由贫困生组成的社团开展活动的能力有限,即便有好的创意和活动内容,也无法顺利实现。高校可以实行政策倾斜,提供专项经费和场地便利。另一方面,可以由学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与资助管理中心联动,积极联系企业对高校贫困生社团进行资金的资助和扶持,建立企业在学校的培训基地。作为反馈,社团中的优秀学生会优先考虑到相关企业工作,使贫困生和企业实现双赢,形成良性循环。

(四)重视形式创新,充实活动内容,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提供实践基础

首先,注重形式创新,在以往感恩教育、励志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社团的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和就业能力为导向,基本原则是注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实践教育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深入人心。其次,不断充实活动内容,总结以往的活动经验,注重活动内涵。结合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理论,活动内容除了满足贫困生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以外,还要结合实际。如与用工单位进行广泛的合作,由用工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工作岗位,贫困生社团将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推荐到用人单位。此项措施可以为社团的其他同学提供目标,与课堂的主体教育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五)完善评比环节,突出榜样作用,为贫困生社团的建设提供前进动力

为了实现贫困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和扩大覆盖面,可以在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开展社团之间的良性竞争。如有些高校会进行优秀贫困生社团评选,定期进行内部排名,通过对社团进行不同级别的星级评定,达到良性竞争的效果。在评选中展示本社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完善和提升社团整体水平,促使社团在变化迅速的时代潮流中,永葆活力。

高校加大贫困生社团建设的力度,最终目的是希望贫困生在未来面对工作和社会的挑战时能够从容不迫,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4年天津市教育系统调研课题“关于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阶段性成果

[1]蔡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育人新机制研究—以新长城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为例[J].青年探索,2011(2):32-36.

[2]闫翠娟,王楠.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实践教育平台的建设与思考—以天津科技大学困难生社团建设为视角[J].中国轻工教育,2013(3):47-50.

责任编辑:丁金荣

G642

A

167-6531(2015)18-0126-02

侯兆君/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辅导员,硕士(天津 300222)。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社团
缤纷社团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